《中国传统人才思想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祥浩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14035960
  • 页数:542 页
图书介绍:

下卷 3

第四篇 隋唐人才思想 3

第一章 隋唐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3

一、隋唐大一统王朝的重建和衰亡 3

二、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6

三、儒学正宗地位的恢复 8

第二章 王通 11

一、用贤必统以仁义公恕 11

二、君子有道,小人无道 13

三、“达天下之道而公其心”的人才理想 16

第三章 李世民 18

一、“安天下者,唯在用得贤才” 19

二、“但问堪否,不论亲疏” 20

三、因材授任,用直去谗 22

四、教知民生疾苦 24

第四章 魏徵 27

一、求而则有,不求则无 28

二、既用不疑,重在信任 30

三、善有六正,恶有六邪 32

第五章 刘知几 34

一、史才须有三长 34

二、“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37

第六章 陆贽 39

一、致理之本,在于得人 39

二、“求才贵广,考课贵精” 42

三、“听言考实”,良莠可分 44

四、“驱驾扰训,唯在所驭” 46

五、对中唐选举弊端的分析 48

第七章 韩愈 52

一、得人始得天下之心 52

二、贤者谋道不谋食 54

三、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56

四、自荐为求行道 58

五、“圣人乃万世标准”的人才理想 61

六、学可成才,学必从师 63

第八章 李翱 66

一、以道为贤 66

二、择而必用 68

三、忠正可察,奸邪可辨 71

第九章 柳宗元 73

一、贤者德才兼备 73

二、尚贤不尚亲,求智不求贵 75

三、观行考智,贤否可辨 78

四、任贤用才,“类于梓人” 80

五、育才教以中道 82

第五篇 宋元人才思想 87

第一章 宋元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87

一、政治改革与专制制度的强化 87

二、科举制度与取士制度 90

三、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92

第二章 范仲淹 95

一、委人以职,不委人以权 96

二、对取士用人制度的改革 98

三、以名为教,养育人才 100

第三章 李觏 103

一、守国在政,行政在人 103

二、知人则哲,尧舜犹难 105

三、无德而才,犹资盗以兵 107

四、才任相当,考能效实 109

五、才取其长,用当其宜 111

六、非教化则才不成 113

第四章 欧阳修 116

一、圣贤穷达,皆由势成 116

二、淘汰择士,优选择将 118

三、用朋党、审毁誉、慎专信、善听言 121

四、立按察、行黜陟 123

第五章 司马光 126

一、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127

二、以至公之心,求实干之才 129

三、随材用人而久任 131

四、才德不能两全,舍才而取德 134

五、看大义而不看小仁的人物评论 136

六、对科举制度的批评 139

第六章 王安石 142

一、“方今之急,人才而已” 142

二、取之之道 144

三、任之之道 146

四、养之之道 149

五、教之之道 151

六、作圣之道 153

七、对当世取士之道的批评 155

第七章 程颢 程颐 158

一、受天谓性,禀气谓才 159

二、有天下者以亲贤为急 161

三、求贤之道,以公不以私 163

四、挚诚待士,养贤待用 165

五、变化气质,学以成才 168

六、尽理、明道、无我的人才理想 170

第八章 苏轼 173

一、取之欲宽,用之欲狭 173

二、君子小人各得其安 176

三、才须气扶 179

四、唯非常之人,才立非常之功 181

五、高世之才,必善自处穷 183

六、对诗赋取士的肯定 186

第九章 秦观 189

一、人才的四德与四品 189

二、经术、诗赋、德行三者并存 192

三、资历、名望并重,不嫉朋党 193

第十章 朱熹 197

一、性同才异,理一分殊 198

二、进贤退奸,然后有济 200

三、立德行,罢诗赋,分年试经取士 202

四、患在小人,不患朋党 205

五、才德相须,好恶在于所用 207

六、设学养才,教以人伦 210

七、辨乎天理人欲的人物评论 212

第十一章 陆九渊 216

一、观人在观其心 216

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218

三、反求本心,学以成才 220

第十二章 陈亮 223

一、人才因事乃见 223

二、用才恃心而不恃法 226

三、德、智、功兼备为英雄 229

四、志节、识度为先的人才评论 231

第十三章 叶适 235

一、以道德务实为才 235

二、以大义为号召,多途求才 238

三、任人而不任法 240

四、见天下之势以成其功 242

五、所用在于所养 244

六、对宋代取士用才制度的分析与批判 246

第十四章 许衡 251

一、人贵有才 252

二、人法相维,不独出己意 254

三、教人当知其本有,不教人以本无 256

第六篇 明清人才思想 261

第一章 明清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261

一、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政治特征 261

二、明清的取士制度与科举制度的变化 264

三、王学的盛衰与学术思想的变化 267

第二章 刘基 270

一、君不自强,士多则强 271

二、以道求贤,慎其所择 273

三、因材授任,舍短用长 274

四、教其所不知,引其所不能 276

第三章 王守仁 279

一、能否致良知,圣愚所由分 280

二、荐贤别于自己用人 282

三、吉士不可舍,憸人不可用 283

四、教以致良知,蓄才以备用 287

第四章 王廷相 290

一、求贤之方与择将之术 290

二、用贤去邪,量才授职 293

三、审几察时,同心协恭 296

四、博外精内,学变气质 298

第五章 李贽 301

一、人臣流品 302

二、求豪杰于异人之中 304

三、因材授任,不废小人 306

四、才、胆、识以识为大 308

五、独立而不庇荫于人的人才理想 310

六、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人物评论 312

七、对道学人才的批判 315

第六章 吕坤 317

一、气不同,才亦不同 317

二、全才、真才、成人、君子和凡才 319

三、各尽其力,各效所长 322

四、贤才邪人,其类可分 324

五、君子以才为贵,小人以才为害 327

六、协众心以求成功 329

七、扶持资质,全在学问 331

第七章 黄宗羲 334

一、宽其法,开多途以取士 335

二、以公用人,革除弊病 337

三、择师明学,教以成才 339

第八章 顾炎武 342

一、取士要用荐举 343

二、任人不任法,用才不循资,内外并重 345

三、对文人的批评 348

四、对科举的批判 350

五、对生员制的否定 352

第九章 王夫之 355

一、材恶累性,材善尽性 356

二、“有道则知,无道则愚” 358

三、非变革不能兴人才 359

四、广开仕途,权归吏部 361

五、以道御士而不治士 363

六、察前事所已效,审才能之可至 366

七、不强物自任,因人以成天 368

八、辨正邪、是非、功罪的人物评论 371

九、善学则成才,不学则致愚 373

十、对历代选举制的批评 375

第十章 唐甄 380

一、性体才用,尽性尽才 380

二、立功为贤,六善为能 384

三、以贤进贤,贤才不可胜用 386

四、抑尊善任,才尽其用 388

五、成败去就,谨于所择,决于心志 390

六、天之生人,无不可造者 392

第十一章 颜元 396

一、实学实干者为才 396

二、取三事之人,由乡举里选 399

三、务实学,成实才 401

四、对程朱陆王虚学误才的批判 403

第十二章 章学诚 406

一、一代人才,皆时会所成 406

二、素行为人所羞,文辞何足取重 408

三、“假年不足懋学” 411

第七篇 近代人才思想 417

第一章 近代人才思想的历史背景 417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 417

二、科举制度的废止与新式学校的勃兴 420

三、近代社会思潮与中西学术的汇合 423

第二章 龚自珍 427

一、九州生气恃风雷 428

二、不论资、不制人、高待遇与专其职 429

三、对清代摧残人才的批判 432

第三章 魏源 435

一、心力有大小,人才有高下 436

二、求则愈出,置则愈匮 438

三、因材授任,不恶小人而恶鄙夫 440

四、务本、知变与识机 442

第四章 曾国藩 445

一、取士欲其广 446

二、用士欲其慎 448

三、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50

四、教之人才辈出,不教人才消靡 453

五、人才高下、视其志趣的人物评论 455

第五章 康有为 458

一、挽世在人才 459

二、热力、变力、智力俱为人才 461

三、求用热血之士 464

四、破除常格,不次拔擢 466

五、政党有害人才 468

六、兴学以育才 470

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473

第六章 谭嗣同 476

一、人才为变法之本 477

二、取实学实用之士 478

三、设学校、兴学会、办报纸以育人才 481

第七章 梁启超 484

一、地理决定人才 485

二、才智为立国之本 487

三、精神重于知识 490

四、英雄与时代 492

五、变法以革用人弊端 494

六、无所谓成,无所谓败 496

七、开启民智、绅智、官智以育才 499

第八章 严复 502

一、用进才进,用废才退 503

二、人才者国之桢干 505

三、治事与治学分途 507

四、以实业教育造实才 510

五、对八股取士的批判 512

第九章 章太炎 515

一、唯革命造就人才 516

二、取士不以智能诡法 518

三、用人有五术 520

四、知识愈进,道德愈退 522

第十章 孙中山 525

一、人有三系,才力各不相同 526

二、人才要懂政治 528

三、取士必以考试 531

四、用人应该开放 533

五、成功在于有志 535

六、权能必须相分 537

后记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