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研究篇 1
第一集 旱地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1
(一)南方旱地农业深度开发 1
南方旱地耕作制度考察报告 1
南方旱地大有可为 7
南方旱地间套多熟大有作为 9
南方旱地农业生产体系的巨大潜力值得研究利用 11
南方旱地农业已到非抓不可的时候了 12
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会南方旱地学组第二届工作报告 14
西南地区旱地开发刻不容缓 16
南方丘陵山区怎样发展旱地农业 18
南方丘陵旱地三熟制 20
旱地三熟制 23
旱地耕作制 23
南方丘陵旱地多熟种植 25
南方旱地多熟耕作制 35
TRIPLE RELAY CROPPING ON RAINFED FARMING 39
(二)丘陵区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42
略论四川盆地以种植业为中心 开创农业生产新局面的几个战略问题 42
四川丘陵区旱地农业开发利用途径 47
川中丘陵旱地的综合利用与治理 49
开发资源潜力 搞活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54
四川盆地江河河谷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59
四川盆地丘陵区建立稻田旱作生态经济平衡系统之我见 63
浅谈蚕豆在川中丘陵区的地位与作用 67
盆中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途径 70
从川中实验区连年增产增收看我省丘陵中低产区农业攀登新台阶的路子 73
从农业生态系统角度出发谈发挥川东水稻生产优势的几个问题 77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资源开发战略探讨 80
川中浅丘区冬水田综合开发利用途径 87
四川盆地丘陵区种植业防旱减灾对策 93
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考 98
从生态角度谈南充地区农业生产发展 101
摆正大豆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102
对提高农业区划质量问题的浅识 104
(三)四川盆地耕作制度 108
四川盆地的耕作制度 108
四川盆地耕作制度分区刍见 126
四川盆地水旱两熟兼三熟区 130
展望四川盆地旱地耕作制度的发展前景 134
四川盆地旱地耕作制度必须走多熟多样带状间套复种轮作的道路 140
盆周山区旱地耕制开发途径与技术 143
四川丘陵区立体农业的布局与结构 145
盆中旱区有关旱三熟稳产高产的几个问题探索 149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在旱地耕作制度改革中的作用 153
加强试验、创造条件、完善技术、稳定发展 156
花生纳入旱地多熟种植制度初探 158
坡耕地多熟制的又一演变 161
(四)丘陵旱地多熟制发展 163
国内外旱地多熟制概况与评述 163
丘陵旱地麦、玉、苕三熟耕作制度的探讨 165
对麦、玉、苕耕作制完善提高的意见 171
浅淡川中丘陵区麦、玉、苕耕作制的形成和发展 174
四川丘陵旱三熟耕作制完善提高的途经 183
旱三熟 186
浅论旱三熟分带轮作制 188
再论旱地多熟分带轮作制 193
间套种植的带状轮作多熟制 201
谈谈旱地三熟制的用地与养地 204
第二集 旱地多熟种植技术研究 208
(一)旱地耕制研究获奖成果报告 208
旱地耕作制度改革技术完善与提高的研究报告 208
四川省旱地麦玉苕三熟制新技术研究报告 216
川中中低产地区旱地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发展研究报告 225
小麦、花生、甘薯分带轮作研究报告 235
四川丘陵旱坡地多熟作物覆盖少耕技术研究 243
(二)旱三熟定型化规范化研究 247
1978—1979年南充地区麦玉苕不同带距带比联合试验总结 247
丘陵旱三熟种植型式的研究报告 255
对旱三熟带型配置与产量变化规律的认识 265
小麦套玉米套甘薯 274
小麦套花生间甘薯 281
(三)麦玉苕肥配套种植方式与技术研究 289
小麦带状种植的边际优势观察 289
旱三熟苕茬口小麦播种期试验总结 292
旱三熟分带轮作小麦适播肥茬的研究 294
旱三熟麦套玉米个体群体结构关系初步研究 302
麦玉苕旱三熟制玉米单双行种植形式的综合效应观察 305
预留行早栽红苕麦后移栽玉米初探 307
坡地红苕厢(埂)不同作法的生态效益观察 314
四川丘陵区旱三熟制甘薯垄位置与方式的研究 316
丘陵旱三熟冬季预留行的利用途径探索 326
旱三熟冬季预留带间作蚕豆绿肥技术研究 329
旱三熟玉米带前后茬口的利用途经与效果 333
蚕豆落叶规律与养地价值初步研究 335
(四)旱三熟分带轮作与相关综合技术研究 339
四川丘陵区旱三熟生产力与气候资源利用 339
四川旱三熟耕作制与水土保持 346
旱三熟分带轮作与土壤肥力 351
小麦玉米甘薯旱三熟轮作换茬效益的研究 358
旱三熟不同作物组合的效益研究 362
川中丘陵区旱地多熟制吨粮土研究总结 369
对新旱三熟轮作制效益的分析 373
(五)旱地多熟轮作与少免耕研究 377
三台地垄作豌豆套栽红苕少耕耕作法增产原因分析研究 377
丘陵旱薄地豌豆—红苕二熟制少免耕试验总结 382
丘陵旱坡耕地多熟作物覆盖少耕的研究 386
多熟覆盖少耕与水土流失 390
旱坡地多熟轮作少耕机理研究总结报告 392
旱地麦玉苕三熟制不同轮作方法试验总结 402
丘陵旱薄地麦豆花苕三熟四作分带轮作定位试验总结 407
下卷 奉献篇 412
第三集 面向生产 412
(一)生产建议 412
关于收集野生豆科绿肥种子扩大繁殖推广的建议 412
振兴华凤乡经济之我见 414
面向城市,搞活市郊农村经济 415
市郊农业经济要向综合型、一体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417
对我市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的意见 419
关于旱地改制、种地养地等若干问题的建议 420
关于建立综合治理红层丘陵坡地实验样板基地的建议 424
进口化肥出口大米是能源输入扩大农产品盈利的好办法 425
关于筹建“遂宁市三农结合综合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建议 426
关于综合立体开发利用江河中坝与滩涂地资源的建议 429
对丘陵旱地耕制改革的建议 431
开发和推广麦花苕三熟耕作制 433
开发四川旱地生产潜力大有可为 433
充分利用闲置可耕地 增加粮食总产量 435
我省旱地耕作制度的发展途径 436
推广带状轮作多熟制提高旱地生产潜力 437
粮经肥饲结合的多熟制——麦花苕耕作制 439
(二)调查总结 441
关于六十年代初恢复耕作制度的几点意见 441
浅丘陵区耕作制度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剖析 444
丘陵地区传统积肥施肥制度的形成 449
丘陵地区稻田、旱地防旱耕作栽培经验 454
红苕芽苗移栽法介绍 460
介绍张海泉贮藏红苕的经验 461
养猪能手刘友顺的经验介绍 462
隆昌的磨粉养猪事业 464
南坪农业社花椰菜栽培经验 465
(三)适用技术 469
赤霉素的生产与应用 469
赤霉素的土法生产 469
赤霉素生产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72
关于赤霉素土法生产的几个问题 473
土制赤霉素使用技术初探 475
赤霉素对加速小球藻繁殖的试验 477
甘薯露地苗床土制赤霉素催苗效果(初报) 480
赤霉素在莴笋栽培上的应用 481
土制赤霉素在芹菜栽培上的应用 487
未完试验 491
鸡只切尾对增加体重的效果研究初报 491
水稻拾零 494
加速推广晚稻品种“苏州青” 494
省种、壮秧、高产试验小结 495
旱秈“红梅早”作晚稻栽培的情况介绍 498
关于水稻实施间套复种的设想(未完试验) 502
(四)科技普及一束 504
第四集 涉足社会 530
(一)人才生态学 530
(二)耕耘奉献 556
在省市、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556
愿学春吐蚕吐丝尽 甘为四化献余生 556
何惧征途远 立志再登攀 558
前进路上留脚印 人生经历听回声 561
要奉献,就要敢于向自己宣战 562
此生愿作铺路石,压碎自己为他人 564
对统战和盟遂合作的关注 566
围绕经济建设 发展统战工作 566
职称评定工作中的问题与建议 569
作好充分准备,迎接新的任务到来 570
励精图志,振奋精神,把盟遂合作推向新的阶段 572
心德传授 573
怎样写生产建议与发展战略论文 573
(三)文艺小品 576
短文 576
余老大爷 576
从小事中见大道理 578
小诗 579
附录 583
(一)回声 583
全国十一位知名耕制专家对熊凡晋升高级职称的评语 583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全宗介绍 586
全国46位同行专家、教授与熊凡的书信往来(摘要) 587
在全国耕制学术会议上对熊凡研究工作的评价 592
报刊的反应与评价 592
(二)熊凡大事记 596
著述类 596
学术活动类 597
社会活动类 600
入编典籍类 602
政治荣誉及所获奖励类 602
科研成果类 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