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阈中的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项武生,闫喜凤,高原丽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7081452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从哲学的层面上探讨中国社会发展转型期面临的发展方面的一些问题。

第一章 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1

第一节 唯物史观是深化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基石 1

一、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2

二、唯物史观打开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谜 4

第二节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9

一、资本主义在三大领域的新变化 10

二、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原因 12

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 15

第三节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18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18

二、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与存在的合理性 23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 24

第二章 掌握系统科学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8

第一节 系统哲学视阈中的系统方法及系统原理 28

一、系统哲学的理论构造及思想表达 28

二、系统及系统方法 29

三、系统的基本原理 31

第二节 系统科学与社会发展 34

一、改革是社会系统发展的动力 34

二、发展是社会系统运行的目标 36

三、稳定是社会系统存在的前提 38

第三节 我国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40

一、市场化迷信问题 40

二、发展的协调性问题 41

三、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42

四、突发事件增多的问题 42

五、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43

第四节 用系统方法看待和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问题 45

一、进一步认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45

二、进一步认识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47

三、进一步认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48

四、运用系统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50

第三章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3

第一节 人学与当代哲学 53

一、人学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53

二、人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55

三、人学是哲学的当代主题形态 57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59

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9

二、列宁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1

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62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67

一、以人为本的内涵 67

二、以人为本的理论定位 68

三、以人为本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的关系 70

四、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72

第四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3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73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75

三、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75

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保障 77

五、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77

六、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内在保障 78

第四章 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建设和谐社会 80

第一节 社会哲学的视阈 80

一、社会哲学的内涵和结构 80

二、社会价值及其结构 81

三、社会变迁的一般序列和决定因素 85

四、和谐发展是人类的梦想和愿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本质特征 87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述 89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89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90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91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 92

第三节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93

一、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不协调的突出表现 93

二、我国社会利益关系不协调的原因 95

第四节 调整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思路 98

一、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保障农民各项权益,在处理城乡利益关系方面提出新措施 99

二、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在处理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关系方面提出新对策 101

三、优化国土开发新格局,重视民族根本利益,在调整区域利益关系方面提出新思路 102

四、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强化社会公共利益,在调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方面确定新方案 103

五、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在处理行业利益关系方面提出新观点 104

六、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在处理代际利益关系方面提出新要求 104

七、提高开放质量,弘扬共赢精神,在处理中外利益关系方面提出新原则 104

第五章 探讨经济发展规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106

第一节 哲学对人类经济世界的反思 106

一、经济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106

二、经济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107

三、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109

第二节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 111

一、又好又快发展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质量与数量关系的难题 111

二、又好又快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113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好”体现于全面协调可持续 114

四、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7

第三节 现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问题 118

一、经济增长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118

二、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119

三、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120

四、经济发展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122

第四节 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对策 123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124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24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5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26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127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128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129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30

第六章 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 132

第一节 政治哲学概说 132

一、政治哲学的内涵 132

二、政治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133

三、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 134

四、政治哲学的基本功能 134

第二节 发展民主政治: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135

一、从威权走向民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契机 135

二、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 138

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精髓和核心 139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140

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 140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142

三、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

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原因探析 146

第四节 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路径选择 148

一、当前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建设政治文明的动力因素 149

二、当前中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对策 151

第七章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现代化 160

第一节 文化及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160

一、多维视野中的文化 160

二、人类文化模式 162

三、文化发展基本规律 165

第二节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冲突 167

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167

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169

三、现实文化与虚拟文化 171

第三节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172

一、中国文化现代化历程 173

二、促进文化现代化的意义及目标 176

第四节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现代化 178

一、主体性文化政策的现代建构 178

二、全球化时代的现代性续写 181

第八章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86

第一节 生态哲学与生态平衡规律 186

一、生态哲学的学科定位 186

二、生态系统 187

三、生态平衡规律 189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191

一、自然观的变迁 191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 194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195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

一、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基本要求 20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201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202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202

五、保障国家环境安全的必然选择 203

第四节 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 206

一、产业结构调整 206

二、经济杠杆调节 208

三、行为方式转变 209

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210

第九章 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 214

第一节 创新哲学与创新思维 214

一、创新哲学的研究对象 214

二、创新的基本规律 215

三、创新人才开发的机制与措施 217

第二节 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新成果 219

一、科技进步的基本内涵 219

二、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新成果 220

第三节 创新型国家的衡量标准及成功案例 227

一、创新型国家的衡量标准 227

二、国际上创新型国家的成功案例 230

第四节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建议 234

一、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234

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建议 239

第十章 完善社会发展理论,建设中国现代化 242

第一节 发展哲学视阈中的社会发展理论 242

一、社会发展的含义与研究对象 242

二、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研究 243

三、关于社会发展代价的研究 244

四、关于发展道路和模式的研究 244

第二节 现代化: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质和核心 245

一、现代化释义 245

二、现代化的特征 247

三、主要现代化理论 249

四、两种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254

第三节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战略 256

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256

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暴露出的主要矛盾 262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263

后记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