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大事记 1
第二篇 概述 39
第三篇 水利条件 52
第一章 自然地理 53
第一节 地貌 53
第二节 地质 58
第三节 土壤植被 59
第四节 气候 61
第五节 河流 64
第六节 水泉 74
第二章 水资源 78
第一节 地表水 78
第二节 地下水 82
第三节 水资源总量 85
第四节 水质 86
第五节 水能 87
第四篇 水旱灾害 89
第三章 水灾 90
第一节 水灾概况 90
第二节 水灾纪实 92
第三节 防汛救灾 110
第四节 抗洪纪实 114
第四章 旱灾 119
第一节 旱灾概况 119
第二节 旱灾纪实 120
第三节 抗旱救灾 128
第五章 滑坡 133
第五篇 工程建设 138
第六章 引水工程 141
第一节 历代渠道 141
第二节 当代渠道 146
第三节 洛惠渠 150
第七章 蓄水工程 156
第一节 塘池 156
第二节 水库 157
第三节 重点水库 163
第八章 提水工程 181
第一节 机井 181
第二节 抽水站 183
第三节 水轮泵 185
第四节 喷灌 188
第九章 水电工程 192
第一节 水力利用 192
第二节 水电建设 192
第三节 重点电站 196
第四节 镇安小水电 198
第五节 柞水小水电 202
第十章 堤防工程 203
第一节 历代堤防 203
第二节 当代堤防 204
第三节 堤防演变 207
第四节 丹江堤防 208
第五节 治河纠纷 212
第十一章 人畜饮水工程 215
第十二章 施工管理 218
第一节 小型工程施工管理 218
第二节 重点工程施工管理 219
第六篇 水利管理 222
第十三章 管理概况 223
第十四章 组织管理 228
第一节 管理组织 228
第二节 管理责任制 230
第十五章 工程管理 234
第一节 渠道管理 234
第二节 水库管理 236
第三节 电站管理 240
第四节 提水工程管理 242
第十六章 灌溉管理 243
第一节 宣传培训 243
第二节 灌溉试验 243
第三节 灌溉制度 244
第四节 灌溉方法 246
第五节 灌水田间管理 249
第十七章 经费管理 251
第一节 水费征收 251
第二节 综合经营 253
第七篇 水土保持 257
第十八章 水土流失 258
第一节 轻微流失阶段 258
第二节 急剧加重阶段 260
第三节 严重流失阶段 262
第十九章 流失治理 267
第一节 治理过程 267
第二节 治理措施 270
第三节 小流域治理 275
第四节 户包治理 277
第五节 预防监督 279
第六节 治理典型 280
第二十章 农田建设 284
第一节 建国前农田建设 284
第二节 建国后农田建设 286
第三节 镇安县农田建设 300
第八篇 水产 303
第二十一章 渔类资源 304
第二十二章 渔业生产 307
第一节 苗种繁育 307
第二节 成鱼养殖 309
第三节 养鱼专业户 313
第四节 养鱼新技术 314
第二十三章 特种水产 316
第一节 鲵鱼 316
第二节 甲鱼 317
第九篇 水政 319
第二十四章 机构沿革 320
第一节 行政机构 320
第二节 事企业单位 326
第二十五章 党群组织 351
第一节 共产党组织 351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 354
第三节 工会组织 355
第四节 学会组织 356
第二十六章 水利职工 359
第一节 职工概况 359
第二节 职工学习 361
第三节 技术职称 365
第四节 职工福利 368
第二十七章 水利科技 370
第一节 科技活动 370
第二节 受奖项目 371
第三节 著书撰文 372
第二十八章 治水人物 374
第十篇 水利艺文 386
第二十九章 碑记 387
第一节 古碑 387
第二节 现代碑 388
第三十章 传说 392
第三十一章 诗歌谚语 394
第一节 古诗 394
第二节 现代诗 402
第三节 歌谣 406
第四节 谚语 410
第三十二章 散文 413
第十一篇 附录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