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恩格斯的著作《自然辩证法》 2
二、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 9
三、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 20
四、对本书内容的简要说明 30
第一章 科学与技术 32
第一节 科学 32
一、科学知识及其体系 33
二、科学活动及其原则 40
三、科学组织及其行为规范 44
四、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48
第二节 技术 50
一、技术的构成 51
二、技术研究活动 56
三、技术的社会建制 61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当代科学技术系统 64
一、从前科学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65
二、从小科学到大科学 72
三、当代科学技术系统 80
第二章 当代自然观 86
第一节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86
一、科学所认识的天然物世界 87
二、技术所创造的人工物世界 94
三、地球上人工物与天然物的复合 105
第二节 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112
一、科学中的系统思想 112
二、系统的规定 116
三、系统中的新质突现 123
四、系统的稳定性 129
第三节 物质系统的层级结构 135
一、层级结构的特点 136
二、层级结构的结合度 138
三、层级结构中的信息流 141
四、层级间的因果链 146
第四节 物质系统的演化 148
一、演化及其不可逆性 148
二、演化的两种分支 155
三、演化的根据与条件 160
第三章 科学发现 169
第一节 科学研究领域 169
一、研究领域的内部构成 170
二、研究领域的活动结构 173
三、研究领域中的知识生产 181
第二节 科学发现的基本环节 186
一、归纳主义方法论与假说—演绎方法论 187
二、解释 192
三、验证 197
第三节 科学问题和科学事实 202
一、科学问题及科研选题 202
二、科学事实及其获取 209
第四节 科学概念和科学定律 217
一、科学概念及其制作 217
二、科学定律及其发现 223
第五节 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 229
一、科学假说及其提出 229
二、科学理论及其建立 236
第四章 技术发明 244
第一节 技术研究的特点 244
一、技术研究的价值取向:技术功利 244
二、技术研究的市场属性:技术商品 251
三、技术研究的思维特征:技术理性 257
第二节 技术研究的基本环节 263
一、技术目标 263
二、技术设计 272
三、技术评价 279
第三节 技术发明的形式 282
一、技术原理的发明 282
二、技术物品和技术方法的发明 290
第五章 技术创新 297
第一节 技术创新活动领域 297
一、技术创新活动的分界与本质 297
二、技术创新活动领域的内部构成 303
三、技术创新活动域的系统维度 311
第二节 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模型 314
一、按生产要素比例增减划分的创新模型 315
二、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创新模型 315
三、按创新活动的过程划分的创新模型 318
四、技术创新的进化理论模型 321
第三节 技术创新活动的机制 325
一、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325
二、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 331
三、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342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环境 347
一、技术创新的经济环境 347
二、技术创新的法律、政策及文化环境 352
第六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 35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 356
一、科学家角色和科学共同体 356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 359
三、科学共同体的激励机制和权威结构 362
第二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368
一、社会诸因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368
二、社会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372
三、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376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79
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380
二、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 388
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392
四、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396
第四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控制 398
一、科学技术应用中的负效应 399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404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调控方式 408
第七章 科技、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414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反思 414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形态 415
二、人类中心主义 418
三、生态伦理学 422
四、马克思、恩格斯论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42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战略 433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的形成 433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解决的基本矛盾 438
三、国家主导的社会调控体系 442
第三节 知识经济与生态文明 449
一、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 449
二、知识经济是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 451
修订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