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药基本知识 1
第1节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
一、中药与中药学 1
二、中药的起源 1
三、历代中药学代表性著作 1
第2节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3
一、道地药材 3
二、中药采集 3
第3节 中药的炮制 4
一、炮制 4
二、炮制目的 5
三、炮制的方法 5
第4节 中药的性能 8
一、概述 8
二、药性理论 8
第5节 中药的配伍 13
一、概念和目的 13
二、配伍的内容 13
第6节 用药禁忌 14
一、配伍禁忌 14
二、妊娠用药禁忌 15
三、服药饮食禁忌 16
第7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17
一、概述 17
二、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17
三、中药的用法 18
第2章 解表药 22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22
一、麻黄 22
二、桂枝 23
三、紫苏 23
四、生姜 24
五、香薷 25
六、荆芥 25
七、防风 26
八、羌活 26
九、白芷 27
十、细辛 27
十一、藁本 28
十二、苍耳子 28
十三、辛夷 29
第2节 发散风热药 29
一、薄荷 29
二、牛蒡子 30
三、蝉蜕 30
四、桑叶 31
五、菊花 32
六、蔓荆子 32
七、柴胡 33
八、升麻 33
九、葛根 34
十、淡豆豉 35
第3章 清热药 36
第1节 清热泻火药 36
一、石膏 36
二、知母 37
三、芦根 37
四、天花粉 38
五、淡竹叶 38
六、栀子 39
七、夏枯草 39
八、决明子 40
第2节 清热燥湿药 40
一、黄芩 41
二、黄连 42
三、黄柏 42
四、龙胆草 43
五、秦皮 44
六、苦参 44
七、白鲜皮 45
第3节 清热解毒药 45
一、金银花 45
二、连翘 46
三、蒲公英 46
四、紫花地丁 47
五、野菊花 47
六、穿心莲 47
七、大青叶 48
八、板蓝根 48
九、青黛 49
十、贯众 49
十一、鱼腥草 50
十二、败酱草 50
十三、射干 51
十四、山豆根 51
十五、白头翁 51
十六、白花蛇舌草 52
第4节 清热凉血药 52
一、生地黄 53
二、玄参 53
三、牡丹皮 54
四、赤芍 54
五、水牛角 55
六、紫草 55
第5节 清虚热药 56
一、青蒿 56
二、白薇 57
三、地骨皮 57
四、银柴胡 58
五、胡黄连 58
第4章 泻下药 59
第1节 攻下药 59
一、大黄 59
二、芒硝 60
三、番泻叶 60
四、芦荟 61
第2节 润下药 61
一、火麻仁 61
二、郁李仁 62
第3节 峻下逐水药 62
一、甘遂 62
二、京大戟 63
三、芫花 63
四、牵牛子 64
五、巴豆 64
第5章 祛风湿药 66
第1节 祛风湿散寒药 66
一、独活 66
二、威灵仙 67
三、川乌 67
四、蕲蛇 68
五、木瓜 68
第2节 祛风湿清热药 69
一、秦艽 69
二、防己 69
三、豨莶草 70
四、络石藤 70
第3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71
一、五加皮 71
二、桑寄生 71
三、狗脊 72
第6章 化湿药 73
一、藿香 73
二、佩兰 74
三、苍术 74
四、厚朴 75
五、砂仁 75
六、白豆蔻 76
七、草果 76
第7章 利水渗湿药 78
第1节 利水消肿药 78
一、茯苓 78
二、薏苡仁 79
三、猪苓 80
四、泽泻 80
第2节 利水通淋药 80
一、车前子 80
二、滑石 81
三、关木通 82
四、瞿麦 82
五、地肤子 83
六、海金沙 83
七、石韦 83
八、萆薢 84
第3节 利湿退黄药 84
一、茵陈蒿 84
二、金钱草 85
三、虎杖 85
第8章 温里药 87
一、附子 87
二、干姜 88
三、肉桂 89
四、高良姜 89
五、吴茱萸 90
六、小茴香 90
七、丁香 91
八、花椒 91
第9章 理气药 93
一、陈皮 93
二、青皮 94
三、枳实 94
四、木香 95
五、檀香 95
六、沉香 96
七、香附 96
八、川楝子 97
九、乌药 97
十、薤白 98
第10章 消食药 99
一、山楂 99
二、神曲 99
三、麦芽 100
四、谷芽 100
五、莱菔子 101
六、鸡内金 101
第11章 驱虫药 103
一、使君子 103
二、苦楝皮 103
三、槟榔 104
四、南瓜子 104
五、鹤草芽 105
六、雷丸 105
七、鹤虱 105
八、榧子 106
第12章 止血药 107
第1节 凉血止血药 107
一、大蓟 107
二、小蓟 108
三、地榆 108
四、槐花 109
五、侧柏叶 109
六、白茅根 109
七、苎麻根 110
第2节 化瘀止血药 110
一、三七 110
二、茜草 111
三、蒲黄 111
第3节 收敛止血药 112
一、白及 112
二、仙鹤草 113
三、棕榈炭 113
四、血余炭 114
第4节 温经止血药 114
一、炮姜 114
二、艾叶 115
三、灶心土 115
第13章 活血化瘀药 116
第1节 活血止痛药 116
一、川芎 116
二、延胡索 117
三、郁金 117
四、姜黄 118
五、乳香 118
六、没药 119
七、五灵脂 119
第2节 活血调经药 120
一、丹参 120
二、红花 121
三、桃仁 121
四、益母草 122
五、牛膝 123
六、鸡血藤 123
第3节 活血疗伤药 124
一、土鳖虫 124
二、马钱子 125
三、自然铜 125
四、苏木 125
五、骨碎补 126
六、血竭 126
第4节 破血消癥药 127
一、莪术 127
二、三棱 127
三、水蛭 128
四、穿山甲 128
第14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30
第1节 温化寒痰药 130
一、半夏 130
二、天南星 131
三、禹白附 132
四、白芥子 132
五、皂荚 133
六、旋覆花 133
七、白前 134
第2节 清热化痰药 134
一、前胡 135
二、桔梗 135
三、川贝母 135
四、浙贝母 136
五、瓜蒌 136
六、竹茹 137
七、竹沥 137
八、天竺黄 138
九、海藻 138
十、昆布 139
十一、黄药子 139
十二、海蛤壳 139
第3节 止咳平喘药 140
一、苦杏仁 140
二、苏子 140
三、百部 141
四、紫菀 141
五、款冬花 142
六、马兜铃 142
七、枇杷叶 143
八、桑白皮 143
九、葶苈子 143
十、白果 144
第15章 安神药 145
第1节 重镇安神药 145
一、朱砂 145
二、磁石 146
三、龙骨 146
四、琥珀 147
第2节 养心安神药 148
一、酸枣仁 148
二、柏子仁 149
三、远志 149
四、合欢皮 150
五、夜交藤 150
第16章 平肝息风药 152
第1节 平抑肝阳药 152
一、石决明 152
二、珍珠母 153
三、牡蛎 153
四、代赭石 154
五、刺蒺藜 155
第2节 息风止痉药 155
一、牛黄 155
二、羚羊角 156
三、钩藤 157
四、天麻 157
五、地龙 158
六、全蝎 159
七、蜈蚣 159
八、僵蚕 160
第17章 开窍药 161
一、麝香 161
二、冰片 162
三、苏合香 162
四、石菖蒲 162
第18章 补虚药 164
第1节 补气药 164
一、人参 164
二、西洋参 166
三、党参 166
四、太子参 166
五、黄芪 167
六、白术 168
七、山药 168
八、白扁豆 169
九、甘草 170
十、大枣 171
十一、蜂蜜 171
第2节 补阳药 172
一、鹿茸 172
二、巴戟天 173
三、淫羊藿 173
四、补骨脂 174
五、益智仁 174
六、肉苁蓉 175
七、菟丝子 175
八、沙苑子 176
九、杜仲 176
十、续断 177
十一、蛤蚧 177
十二、冬虫夏草 178
十三、紫河车 178
第3节 补血药 179
一、当归 179
二、熟地黄 180
三、白芍 181
四、阿胶 181
五、何首乌 182
第4节 补阴药 183
一、北沙参 183
二、南沙参 184
三、百合 184
四、麦冬 185
五、天冬 185
六、石斛 186
七、玉竹 186
八、黄精 187
九、枸杞子 187
十、墨旱莲 187
十一、女贞子 188
十二、龟甲 188
十三、鳖甲 189
第19章 收涩药 190
第1节 固表止汗药 190
一、麻黄根 190
二、浮小麦 191
第2节 敛肺涩肠药 191
一、五味子 192
二、乌梅 192
三、五倍子 193
四、诃子 194
五、肉豆蔻 194
六、赤石脂 195
第3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195
一、山茱萸 195
二、覆盆子 196
三、桑螵蛸 196
四、海螵蛸 197
五、金樱子 197
六、莲子 198
七、芡实 198
第20章 涌吐药 200
一、常山 200
二、瓜蒂 200
三、胆矾 201
第21章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202
一、雄黄 202
二、硫黄 202
三、白矾 203
四、蛇床子 204
五、土荆皮 204
六、蜂房 204
七、大蒜 205
第22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206
一、升药 206
二、轻粉 206
三、砒石 207
四、铅丹 207
五、炉甘石 208
六、硼砂 208
附录 药物名称拼音索引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