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宋、辽、金、西夏乐舞第一节 宋代宴乐队舞 608
一、宴乐队舞 608
(一)小儿队 609
(二)女弟子队 610
二、歌舞《转踏》 618
(一)《拂霓裳转踏》 619
(二)《调笑转踏》 620
(三)《转踏》结构分析 623
三、宋代德寿宫舞谱 623
第二节 宋代歌舞大曲 625
一、宋大曲的形式结构 627
二、宋大曲的舞蹈 629
三、曲目内容 630
(一)《薄媚》 632
(二)《采莲》(寿乡词) 635
(三)《水调歌头》 638
(四)《剑器》 641
(五)《柘枝舞》 643
(六)《花舞》 645
(七)《太清舞》 647
(八)《渔夫舞》 647
(九)《霓裳》 648
(十)《曲破二十九》 650
(十一)含大曲名的宋杂剧段数 651
(十二)附表 653
第三节 宋代宫廷雅乐舞 655
第四节 宋代市井民俗歌舞活动 664
一、两宋城市繁荣景象 666
二、瓦舍勾栏与众伎表演 672
三、民间舞队 676
第五节 宋词与乐舞 686
一、词调丰富、吟唱盛行 688
二、词调形式 690
(一)《小令》 690
(二)《慢词》 691
(三)《急曲》 693
(四)《歌头》 694
(五)《引》、《序》 694
三、歌舞词句 696
(一)词调名与乐舞信息 696
(二)词调乐舞名 697
(三)乐舞词句 697
(四)动作词汇 698
四、音律、声韵 700
第六节 辽、金、西夏的乐舞 702
一、辽代乐舞 702
(一)辽代国乐 705
(二)辽代诸国乐 705
(三)辽代雅乐 706
(四)辽代大乐 706
(五)辽代散乐 707
(六)辽代鼓吹乐、横吹乐 708
(七)契丹族歌舞 709
二、金代乐舞 711
(一)金代雅乐 714
(二)金代散乐 716
(三)金代鼓吹乐 717
(四)金代本朝乐曲 718
(五)金院本、连厢词、金词 719
三、西夏乐舞 722
第七节 宋、辽、金、西夏的文物乐舞形象 726
一、两宋乐舞形象 726
(一)服饰的变化 726
(二)舞袖的变化 728
(三)动作特点 730
(四)舞台场景 734
二、宋代民间舞蹈形象 737
三、宋杂剧形象 740
四、辽、金、西夏的乐舞形象 743
(一)辽代乐舞形象 743
(二)金代乐舞形象 747
(三)西夏乐舞形象 749
第九章 元明清宫廷乐舞第一节 元代宫廷乐舞 755
一、元代宫廷队舞 757
(一)《乐音王队》 757
(二)《寿星队》 758
(三)《礼乐队》 758
(四)《说法队》 759
二、元代宫廷雅乐舞 762
(一)文舞、武舞 764
(二)乐队、乐器 765
(三)舞服 766
(四)歌词 766
三、元代歌舞曲 766
(一)《十六天魔舞》 767
(二)《白翎雀》 768
(三)《海青拿天鹅》 769
(四)《倒喇》 770
(五)《小梁州》 771
四、元代女乐百戏 772
第二节 明代宫廷乐舞 776
一、明代宫廷队舞 777
二、明代宫廷雅乐舞 783
三、朱载堉的舞学与舞谱 786
第三节 清代宫廷乐舞 813
一、清朝宫廷制乐始末 813
二、歌乐舞表演 820
三、清朝内廷演戏 825
第四节 元明清文物乐舞形象 832
一、元代乐舞形象 832
二、明代乐舞形象 833
三、清代乐舞形象 837
第十章 元明清戏曲中的歌舞第一节 元杂剧中的歌舞 844
一、元杂剧的舞台动作 848
(一)舞台动作运用 849
(二)舞台动作分析 855
二、元杂剧的舞段运用 857
三、元杂剧的音乐与歌唱 863
第二节 南戏中的歌舞 867
一、南戏的音乐曲调 868
二、南戏的舞台动作与舞蹈 869
第三节 明清传奇中的歌舞 879
一、传奇舞台动作“科介” 883
二、传奇的歌舞运用 889
三、传奇的武打动作 898
四、明清家班传奇表演 899
第四节 昆曲中的歌舞 905
第五节 京剧中的舞蹈 911
一、京剧名角技艺 914
二、京剧道具、服饰与舞蹈 922
三、京剧的手眼身法步 925
第六节 历史遗迹与舞台形象 927
一、历史遗迹 928
(一)戏台 928
(二)戏曲壁画、绘画 930
二、舞台形象 933
(一)女角歌舞形象 933
(二)男角歌舞形象 939
(三)角色合舞 941
第十一章 元明清民间歌舞第一节 民间歌舞活动概况 948
第二节 汉族民间歌舞 961
一、舞目分述 961
(一)秧歌 961
(二)高跷 964
(三)旱船 966
(四)鼓舞 967
(五)霸王鞭 969
(六)英歌舞 970
(七)盾牌舞 970
(八)抬阁 971
(九)采茶歌舞 972
(十)灯舞 973
(十一)龙舞 975
(十二)狮舞 980
(十三)傩舞 981
(十四)巫舞 985
二、民间歌舞与戏曲相结合 989
第三节 少数民族民间歌舞 991
(一)维吾尔族歌舞 993
(二)藏族歌舞 995
(三)彝族歌舞 997
(四)白族歌舞 1000
(五)土家族歌舞 1001
(六)纳西族歌舞 1003
(七)傈僳族歌舞 1004
(八)阿昌族歌舞 1004
(九)傣族歌舞 1005
(十)壮族歌舞 1007
(十一)侗族歌舞 1011
(十二)仫佬族歌舞 1012
(十三)苗族歌舞 1013
(十四)瑶族歌舞 1016
(十五)畲族歌舞 1018
(十六)黎族歌舞 1018
(十七)朝鲜族歌舞 1019
第四节 文物中的民间歌舞形象 1022
第五节 晚清结语 1032
附录附录一 解读形象 聆听理想——石窟乐舞形象与佛教思想精神 1035
附录二 引用文献举要 1052
附录三 图片索引 1060
后记 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