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内诚自养,慎独自生:“内圣”法 3
一、慎独为入德之方 6
二、曾国藩十二条慎独修身法 8
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11
第二卷 明理立德,自强不息:“砺志”法 13
一、确立远大的志向 14
二、读书要明道经世 17
第三卷 崇俭鄙奢,以和为本:“家范”法 19
一、曾家的齐家之宝 21
二、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24
第四卷 不逞不妄,自修求强:“明强”法 27
一、从自修处求强 29
二、逞强斗胜注定会失败 31
第五卷 浑厚包容,坚忍自重:“坚忍”法 35
一、曾国藩的坚忍之道 37
二、咬牙立志图自强 40
三、适应环境,学会忍耐 41
第六卷 不卑不亢,刚柔互济:“刚柔”法 44
一、懦弱无刚则耻,太刚则折 46
二、争名逐利当谦让 48
三、趋事赴公当强矫 49
第七卷 知人知事,人才为定:“英才”法 51
一、不拘一格,网罗人才 53
二、考察人才的能力 55
三、人才皆由磨炼而出 56
四、贤才当适于用 58
五、立人还须达人 60
第八卷 淡泊利欲,勤求廉矩:“廉矩”法 62
一、俭以养廉 64
二、曾国藩的“三难” 66
第九卷 虚怀若谷,恪尽职守:“勤敬”法 68
一、谦虚谨慎为人之道 70
二、天道酬勤 72
第十卷 见机而行,因势利导:“诡道”法 74
一、定营规严军纪 76
二、厚饷以养兵 77
三、用兵坚持己见 78
第十一卷 且挺且韧,久战之道:“久战”法 81
一、用兵应当稳慎 82
二、稳中求变 84
第十二卷 廪实为要,勤俭为本:“廪实”法 87
一、诚、信、争、和 90
二、李鸿章的影响 91
第十三卷 崇法护法,礼义并彰:“峻法”法 93
一、治乱世则需峻法 95
二、治军则要严 96
三、据情而变,宽严结合 98
第十四卷 博采众长,自立自强:“外王”法 102
一、和战之争 104
二、天津教案 105
三、独立需自强 107
第十五卷 守己无求,尽性知命:“忠疑”法 110
一、不做问心有愧的事 112
二、待人以“诚”字取胜 114
第十六卷 精心敬慎,学以致用:“荷道”法 117
一、谨言慎行,立身之道 119
二、写奏议必须下工夫 122
第十七卷 能屈能伸,寂静藏锋:“藏锋”法 124
一、为建军移师衡州 126
二、为筹饷舍名代奏 128
第十八卷 势不同尽,否极泰来:“盈虚”法 130
一、求缺不求全 132
二、功成身退 135
第一章 以形观骨,以骨观德:神骨鉴 141
一、观神识人 145
二、由骨察相 155
第二章 既识神骨,当辨刚柔:刚柔鉴 158
一、外刚柔 161
二、内刚柔 162
三、不同刚柔的四种人 165
四、十二种人的性格特点 170
第三章 姿容相貌,尽观个性:容貌鉴 172
一、善观容貌,可得任大事之人 175
二、考察仪容识别人 177
三、观察面相识别人 183
四、脸型不同的人性格不同 187
第四章 相人之要,情态为先:情态鉴 190
一、情态——神之外在表现 192
二、细微动作反映心理状态 193 三、观察人的恒态 194
四、观察人的时态 197
第五章 早眉晚须,勿失于呆:须眉鉴 199
一、少年两道眉,临老一副须 201
二、察眉识人 203
三、瞬间读懂眉语 206
四、观人之胡须 209
第六章 以音观识,以声观形:声音鉴 212
一、听其声,辨其人 214
二、通过声音来识人 216
三、听其音,识其人 227
第七章 以气观志,以色观人:气色鉴 238
一、气与色 240
二、观色识人 243
三、面色识病象 245
四、人以气为主 246
五、观其气而识其心 248
六、人得“黄”色主贵 250
七、面色忌青、白二色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