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和谐共同体和硬实力/意义共同性和软实力——从广州深圳的实践看社区建设的两大层面及其基本问题&郑杭生 1
一、“特色”、“特色分析”及其意义 1
(一)“特色”和“特色分析” 1
(二)“特色分析”的意义 6
二、和谐共同体与意义共同性/基层硬实力与软实力 7
(一)社会建设的两个层面 8
(二)社会建设的根本: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 13
(三)社会建设的两个层面及其根本问题相结合形成的两种力量 14
(四)社会建设的实质:社会公平的落实 15
三、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广州特色 18
(一)“广州探索”是在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的经验 19
(二)“广州探索”是把社会公平正义落实到社区制度各个方面的试验 26
四、在价值多元化中培育意义认同的广州特色 45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广州文化建设的推进 45
(二)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的特色 47
(三)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的形式创新 49
(四)广州社区文化的发展趋势 51
(五)从社区居民消费力检测广州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52
五、在陌生人世界中建设和谐社区的深圳特色 54
(一)“深圳经验”也是在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里构筑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的经验 54
(二)“深圳经验”对社区大党建新格局的探索和实践 58
(三)“深圳经验”对“制度安排的公平正义”在社区建设中的探索 61
六、在价值多元化中培育意义认同的深圳特色 70
(一)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深圳经验”:理念、思路、出路 70
(二)狠抓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夯实意义共同性构建的物质基础 73
(三)狠抓文化活动的建设,在实践中培育增强意义共同性 75
(四)注重文化精神的凝聚,提炼能够表达意识共同性的标志 77
(五)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提升”与“势位提升”的问题 82
上篇 广州社区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87
第一章 广州市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制度创新 87
一、广州市社区建设概况 87
(一)广州市社区分布和主要特征 87
(二)从安全文明小区到平安和谐社区 91
二、广州市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制度创新 93
(一)社区组织体制创新 93
(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95
(三)社区服务体制创新 98
(四)共建共享“绿色社区” 102
(五)风尚:奉献在社区,友爱在邻里 105
三、广州市社区建设的成效和改进方向 107
(一)广州市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突出成效 107
(二)广州市社区建设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108
第二章 广州警务战略转型与社区警务模式构建 111
一、战略转向:从传统警务到社区警务 111
(一)社区警务的基本理念 112
(二)广州市社区警务战略的确立 114
二、广州社区警务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15
(一)抓基础,落实社区警务室和社区民警队伍建设 115
(二)抓参与,构筑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 116
(三)抓管理,做好社区居民的服务工作 118
三、广州社区警务战略的中心任务:重构三大关系,实现三大转型 121
(一)重构警民关系,实现管理型警务向服务型警务的转型 122
(二)重构专群关系,实现专业性警务向社会型警务的转型 123
(三)重构打防关系,实现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的转型 125
四、因地制宜,探索社区警务的多种运行模式 127
(一)居民生活社区警务运作模式 128
(二)商业繁华社区警务运作模式 128
(三)开放杂居社区警务运作模式 128
(四)重点复杂社区警务运作模式 129
五、广州社区警务经验与改进 129
(一)经验概括 130
(二)不足与改进 132
第三章 广州社区居民消费力分析 134
一、私人产品:广州社区居民的主体消费力 134
(一)居住 135
(二)主要耐用消费品 137
(三)日常消费支出 139
二、公共产品:广州社区居民消费力的强力支撑 141
(一)市政建设与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 142
(二)社会保障与专款专项:中低收入群体家庭的社区福利 144
(三)财政转移支付与体制补助:盘活社区集体经济 147
三、混合产品:广州社区居民消费力的重要源泉 148
(一)物业管理:公与私的合作 149
(二)慈善事业:GONGO运作与社区服务 150
四、体制和谐:部门功能协调与社区建设 151
(一)健全市场机制:提高区位竞争力 152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打造宜居环境 154
(三)培育民间组织:活跃第三部门 155
(四)营建平安和谐社区,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 156
第四章 和谐精神家园的打造: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分析 158
一、文化重心下移:社区文化建设的提出 158
二、广州社区文化建设历程 160
三、广州社区文化建设特色 163
(一)规划明确,重视基建 163
(二)重视文化品牌创建,实施精品工程 164
(三)因地制宜,发掘历史,突出特色 166
(四)两大改革推进社区文化服务 167
四、广州社区文化的形式创新 168
(一)“睦邻日”:打造新型邻里关系 168
(二)“粤剧日”:传承社区优秀传统文化 169
五、广州社区文化建设个案 170
(一)越秀区洪桥街三眼井社区文化 171
(二)荔湾区逢源街耀华文教社区文化 175
(三)天河区天园街骏景新型楼盘社区文化 179
六、广州社区文化的发展趋势 182
(一)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182
(二)经费投入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183
(三)文化服务活动创新转变 183
(四)由单建独享向共建共享格局转变 184
(五)坚持社区民主自治文化方向 184
第五章 广州社区管理组织的新架构 186
一、广州社区组织管理面临的问题 186
(一)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倾向 186
(二)人口结构变化与流动人口激增 187
(三)社区经济结构和利益结构变化 188
(四)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动员问题 189
(五)社区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问题 190
(六)居民自治、自助和互助问题 191
(七)城市社区发展差距拉大 191
二、广州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 191
(一)“议行分设”:探索社区体制创新 192
(二)“议行分设”的实践意义 194
(三)广州社区组织管理体制创新进程 196
三、对广州社区组织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203
(一)加强和改善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 204
(二)加强社区居委会自治建设 204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205
(四)加快社区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发展 205
(五)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206
(六)完善社区立法工作 206
第六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 208
一、广州社区就业的基本状况和经验 209
二、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社区保障 211
(一)广州社区保障的基本内容 212
(二)广州社区保障的基本特点 213
三、广州市社区就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16
(一)社区就业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的双向不足 217
(二)就业管理和服务体制有待完善 217
(三)公共投入的力度有限,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217
(四)社区就业存在诸多内在矛盾 218
四、创新社区就业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219
(一)深化认识,完善治理协调机制 220
(二)培育职业体系,拓展社区就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220
(三)实现政策与资金扶持制度化,提高政策与资金效用 221
(四)加强社区就业群体权益保护,提升社区就业品质 222
(五)提高社区保障公共资源与服务的公平性 223
第七章 广州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的新探索 226
一、广州社区民间组织建设中的新探索 226
(一)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之间伙伴关系的构建 227
(二)社区民间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 230
(三)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 233
二、广州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236
(一)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和谐 236
(二)重建人际信任,增强社区认同 237
(三)扩大社区民主,维护社区稳定 237
(四)增进社区互动,加强社区团结 238
三、规范与制度创新:广州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之路 238
(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关系 239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管理体系 240
(三)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的相关制度建设 243
第八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动员与参与 245
一、广州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分析 245
(一)“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246
(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与“依法行政、有情操作” 247
二、构建多元一体的社区动员机制 249
(一)适度社会动员,构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249
(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动员网络 249
(三)多层次的示范动员 252
(四)多途径的宣传动员 253
(五)多渠道的资源动员 256
三、构建多元社区参与模式 258
(一)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258
(二)参与形式的多元化 261
小结:通向更加完善的社区治理 263
第九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卫生服务 265
一、广州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做法与成效 265
(一)政府重视,制定发展规划 266
(二)加大力度,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投入 267
(三)加强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268
(四)立足现实,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训力度 269
(五)以点带面,建设示范中心和全国示范区 269
(六)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主要经验 270
二、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71
(一)部门协同和社会参与不够,稳定的筹资机制尚未形成 271
(二)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居民的信任度还不高 271
(三)全科医生缺乏,社区卫生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 272
(四)信息缺乏共享,双向转诊不畅通 272
(五)管理标准不统一,影响服务质量 273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73
(一)加大政府投入,落实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的相关政策 274
(二)协调各方参与,确保“七纳入”措施落到实处 274
(三)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275
(四)加快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 275
(五)加强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275
(六)整合卫生资源,实现三级合作医疗轮岗制 276
(七)严格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有序发展 278
第十章 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社区服务 279
一、反思与借鉴:广州社区服务的探索 279
二、广州社区服务发展案例剖析 283
(一)三眼井社区——广州老城区的社区服务案例 283
(二)广氮社区——广州旧厂区的社区服务案例 286
三、广州社区服务模式的发展前景 289
第十一章 广州社区环境建设的人文与绿色内涵 292
一、广州社区环境现状与评价 292
(一)广州社区发展概要 293
(二)社区类型多样与结构复杂 294
(三)因地制宜,协调社区发展 295
二、广州社区建设中的环境规划 296
(一)广州旧城区社区环境建设 297
(二)广州新城区社区环境建设 299
(三)广州“城中村”社区环境建设 300
(四)广州农村社区环境建设 300
小结 302
第十二章 锻造职业化社区工作人才 304
一、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践 304
(一)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基本情况 304
(二)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措施与成效 305
二、广州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313
(一)社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队伍建设 313
(二)社区工作者的人才总量与专业人才的就业 313
(三)社区干部综合素质和职业服务能力 315
下篇 深圳社区建设调查研究报告 319
第一章 社会学视野中的“深圳经验”:深圳社区建设中的政府制度创新 319
一、深圳社区体制演进: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地方景观 319
(一)深圳社区管理体制演进 320
(二)深圳社区的一个起点:“走出滕尼斯”之后 322
二、“深圳经验”:构建社区与创新体制 325
(一)“深圳圳经验”探索过程概略 325
(二)破解“居委会困境” 328
(三)社区管理体制的深度创新 332
三、“深圳经验”的社会学感悟 342
(一)构建现代社区:多重关系的新型共同体 342
(二)回应全球与本土:“社会治理的社区化” 344
(三)巨型社会和流态社会中的权利: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347
(四)陌生人社会的归属:重建信任与安全 350
结束语 353
第二章 社区纠纷、人民调解与制度创新:深圳市和谐社区建设中人民调解工作的实践探索 355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纠纷与人民调解 355
(一)社会矛盾高发期的社区纠纷及其化解机制 356
(二)人民调解:传统优势与现代困境 360
(三)失灵的症结和深圳的探索 363
二、推进四大创新,激活人民调解制度 364
(一)拓展人民调解的工作领域 364
(二)完善组织体系,创新调解载体 366
(三)构建大调解格局,创新工作机制 367
(四)推进调解的专业化,创新工作方式 372
三、立足日常实践,创造特色模式 375
(一)警民联调 375
(二)六约模式 377
(三)桃源模式 379
(四)西乡经验 380
四、人民调解的深圳模式:经验概括与问题建议 382
(一)经验概括 382
(二)问题与建议 383
第三章 支部建在社区:深圳社区大党建新格局 386
一、深圳社区党建背景 386
(一)全面城市化 387
(二)率先改革社区管理体制 387
(三)流动人口中党员数量多 387
二、深圳社区党建特写 388
(一)开拓创新,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88
(二)共驻共建,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合力与活力 398
(三)以人为本,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魄力 404
三、深圳社区党建范例 407
(一)宝安区新安街道宝民社区驻社区党委 407
(二)龙岗区坂田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党员志愿者活动 408
第四章 深圳社区建设的民生取向与居民生活质量 411
一、深圳总体区位特征:社区建设的情境预设 411
(一)新型移民城市:社区建设的人口特质 412
(二)各区功能各异:社区建设的区位特质 413
(三)经济结构: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 414
二、民生取向:深圳市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415
(一)为民:以人为本,服务社群 415
(二)安民:社区安全建设 418
(三)便民:社区生活便捷 420
(四)惠民:共享改革成果 422
三、生活空间:深圳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多重维度 425
(一)物理空间:环境优美,出行便利 426
(二)经济空间:消费力强劲,生活水准高 427
(三)精神空间:文化包容度大,文化权益彰显 429
第五章 深圳社区健康服务 433
一、深圳社区健康服务发展进程 433
(一)起步和探索阶段(1996—2000年) 434
(二)调整和完善阶段(2001—2005年) 436
(三)快速发展和规范建设阶段(2006年以来) 438
二、深圳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41
(一)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类型 441
(二)社区健康服务的特点 442
(三)宝安区公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案例 449
三、深圳社区健康服务的评价 453
第六章 深圳特色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456
一、应运而生的深圳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456
(一)机构增设与调整是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催化剂 456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需要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458
二、深圳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成效 459
(一)打造执行力好的队伍:社区干部 459
(二)整合支撑力足的队伍:社区服务协管员 460
(三)发展感召力大的队伍:社区服务志愿者 462
(四)培育和谐力强的队伍:社会工作者 464
三、深圳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特征 473
第七章 深圳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践 476
一、创新社区组织结构的动力机制 476
(一)社会转型呼唤社区组织体系的转型 476
(二)长期以来社区居委会面临的诸多问题 479
二、深圳社区管理组织创新的实践进程 482
(一)社区体制创新的政策推动 482
(二)组织体制的创新:“居站分设”及其绩效 483
三、“居站分设”后社区工作面临的问题 486
(一)居委会是否会被边缘化 486
(二)社区工作站如何良性运行 487
(三)居站关系如何协调 488
(四)“居企不分”问题如何解决 488
(五)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的辖区范围应怎样调整 489
(六)需要什么样的社区工作者 490
四、“居站分设”后深圳社区组织管理的新探索 490
(一)推行“一站多居”体制 491
(二)实行“居站分离” 491
(三)剥离居委会的经济功能,积极推动“居企分离” 492
(四)改革基层民主选举办法 493
(五)试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494
(六)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和社会服务社会化 494
(七)建立社会工作长效机制和职业制度 495
第八章 深圳社区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及实践 498
一、四大理念创新推进深圳社区文化建设 498
(一)公民文化权利的提出,确立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着手点和落脚点 498
(二)建设高品位文化城市战略的提出,理清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 499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明确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 500
(四)民生文化净福利指数的提出,落实了社区和谐发展的目标 500
二、三大举措建设社区文化初获成果 501
(一)社区文化服务基础网络基本健全 501
(二)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学习型社区基本建立 504
(三)实施文化关爱行动,文化成果基本惠及全民 505
三、深圳社区文化建设特色 507
(一)三种全市性特色社区文化 508
(二)区域性社区特色文化 510
四、福田模式——深圳社区文化建设典型模式 512
(一)纲举目张,科学发展思路促文化建设 512
(二)重视基建,确保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有平台 513
(三)改革体制,完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网络 514
(四)以人为本,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 514
五、三大创新经验的启示 515
(一)在维护文化权利公平方面的制度创新 515
(二)在共同意义创新方面的初步实践 516
(三)在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方面的初步探索 517
六、深圳社区文化建设今后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8
(一)尽快使软件建设跟上硬件建设 518
(二)尽力使文化设施运转起来 519
(三)设法使社区文化的精神内涵丰富起来 520
第九章 深圳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 521
一、深圳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的“预设性”条件 521
二、深圳社区就业和社区保障的特色与经验 523
(一)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523
(二)发挥社区的基础性功能 524
(三)按照需求确定制度供给,适时更新服务内容 525
(四)完善运行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服务效能 526
三、深圳社区就业与社区保障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527
(一)公共产品与“成员资格” 527
(二)行政化、市场化与社会化 530
(三)社区保障水平与社区就业品质 532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就业和社区保障 534
第十章 体制变革、制度创新与民间运作:深圳特色的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与治理之路 538
一、历史与现状:深圳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 538
(一)体制变革:深圳在民间组织管理上的创造 538
(二)深圳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 539
二、创新与特色:深圳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的新探索 542
(一)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的制度探索 543
(二)建立稳定的运行机制 544
(三)社区民间组织的民间化运作 544
(四)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546
三、深圳社区民间组织发展与治理状况的分析与建议 547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站)在社区民间组织推进中的悖论 547
(二)政府推动与民间需求的协调问题 548
(三)关于社会稳定与社区维权类组织的关系问题 548
(四)社区民间组织的财务制度问题 549
小结:政府推进、民间运作、共建共享 553
后记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