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与总结 1
一、试验区发展历史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农村发展的缩影 1
二、科技攻关试验区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模式 2
三、“曲周精神”是试验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5
第二节 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5
一、黄淮海平原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态势分析 6
二、黄淮海平原农村经济的态势分析 9
三、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1
第三节 攻关研究思路与课题设计 14
一、曲周试验区“十五”攻关研究的背景 14
二、研究目标与技术路线 14
三、研究内容设计 15
第四节 主要研究成果 16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与途径 17
二、结构调整支撑配套技术体系 20
三、产业化运行模式研究 24
第二章 土壤质量与耕地地力调查及评价 27
第一节 概述 27
一、问题的提出 27
二、土壤质量和耕地地力的概念 28
第二节 曲周县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29
一、土壤类型与分布 29
二、盐碱土的危害与改良 29
三、土壤类型演变的总体判断 30
第三节 耕地土壤的调查与分析 33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33
二、土壤属性分析 34
三、20年来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 43
第四节 耕地地力与评价 44
一、耕地地力评价的内涵 44
二、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步骤 45
三、地力评价与分布 50
第五节 耕地环境质量 52
一、耕地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52
二、主要污染物对土壤影响 52
三、耕地环境评价结果 54
第六节 土壤质量与耕地地力管理 55
一、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 55
二、耕地污染防治及无污染生产 55
三、作物平衡施肥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56
四、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56
第三章 曲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评价 57
第一节 概述 57
第二节 水文、水文地质及水利设施 58
一、河流水系 58
二、水文地质 60
三、水利工程 62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64
一、水资源概况 64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68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异性 70
一、地统计学基本原理 71
二、分析方法与结果检验 73
三、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分布特征 77
四、地下水电导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79
五、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81
第五节 地下水位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82
一、自然因素 82
二、人为因素 87
三、地下水位下降的定量分析 89
四、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 92
第六节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下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节水对策 99
一、可供水量分析 99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 101
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07
第四章 区域土地利用程度综合评价 109
第一节 概述 109
第二节 曲周县土地利用程度评价 110
一、土地利用程度评价方法 110
二、土地利用程度因子分析 110
三、土地利用程度时空特征分析 113
四、土地利用程度的驱动力分析 114
五、土地利用程度的驱动力定量研究 120
第三节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 122
一、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概念 122
二、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 123
三、曲周县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 128
第四节 区域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 129
一、土地利用模式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129
二、土地利用模式的选择——跨越式发展 130
三、土地利用的政策建议 130
第五章 绿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132
第一节 曲周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133
一、曲周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 133
二、曲周发展绿色产业的限制因素 135
第二节 曲周绿色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 136
一、指导思想 136
二、规划指导原则 136
三、总体战略目标 137
四、总体战略部署 138
第四节 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139
一、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方案 139
二、养殖业产业化发展方案 140
三、林业产业化发展方案 141
四、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 142
五、绿色生产资料产业化发展方案 142
第五节 绿色产业配套工程与政策 142
一、配套工程建设 142
二、投资筹措与效益 143
三、支撑政策 144
第六章 无污染粮棉生产技术研究 147
第一节 作物品种引进与筛选 147
一、小麦品种引进与筛选 147
二、玉米品种的引进筛选 153
三、超甜一号玉米新品种的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 155
四、高支纱专用棉选育 157
第二节 无污染小麦玉米吨粮田机理研究 158
一、试验材料与设计 158
二、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159
三、长期施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对土壤生物性状的研究 177
四、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小麦和玉米生产效应的研究 192
第三节 杨一农间作下的水肥动态变化和效益分析 214
一、杨—麦复合系统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特别是深层土壤水分 215
二、杨树—冬小麦土壤养分动态变化 215
三、杨树—冬小麦复合种植模式下经济效益分析 217
四、杨树—棉花复合种植模式下经济效益分析 220
第七章 日光温室有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222
第一节 研究方案 224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224
二、研究内容 224
三、研究方法 224
第二节 不同生产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7
一、材料与方法 227
二、结果与分析 227
三、小结 237
第三节 不同生产模式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238
一、材料与方法 238
二、结果与分析 239
三、小结 252
第八章 清洁化畜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254
第一节 复合有效微生态制剂研究与应用 254
一、微生态制剂的研究概况 254
二、复合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实例 258
三、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262
四、微生态制剂对蛋雏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267
五、益科乐微生态制剂的示范推广 268
第二节 乳酸链球菌和蚯蚓粉对生猪生产性能及粪便处理的影响 269
一、乳酸菌的选择 269
二、乳酸菌和蚯蚓粉对猪的影响研究实例 269
第三节 中药添加剂在有机肉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272
一、中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 272
二、中药添加剂对有机肉鸡健康影响研究实例 274
三、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282
第四节 畜禽清洁化生产与管理体系 284
一、清洁化养殖管理体系 284
二、清洁化生产技术体系 288
三、清洁化畜产品生产行业标准 305
第九章 农业废弃物转化系统及其有机肥料生产 310
第一节 堆肥接种剂及其在养殖场固废生物处理中的应用 310
一、项目实验内容 310
二、堆肥发酵菌种筛选与驯化 311
三、堆肥接种剂小试工艺研究 313
四、堆肥接种剂中试工艺研究 315
第二节 VT菌堆肥的优化条件研究及VT菌作用效果分析 318
一、C/N的优化 318
二、水分的优化 319
三、pH的优化 319
四、VT菌在堆肥中的作用机理(室内模拟) 320
五、VT菌在堆肥中的作用机理(室外堆肥) 321
六、堆肥产品应用试验 323
第三节 蚯蚓生物反应器处理农业废弃物技术研究 327
一、生物反应器 327
二、蚯蚓粪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327
第十章 水土资源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334
第一节 高产粮区土壤碳氮循环 334
一、DNDC模型的验证与敏感性分析 334
二、曲周农业土壤碳氮平衡现状分析 334
三、曲周县不同土壤培肥措施碳氮平衡模拟与优化措施推荐 336
四、大区域尺度上的应用——以邯郸市地区为例 336
第二节 养分限制生产力模型及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途径 338
一、QUEFTS模型建立 339
二、模型校正与验证 341
三、研究结论与分析 345
第三节 秸秆整株还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346
一、秸秆整株还田研究的背景意义 346
二、玉米秸秆整株还田试验与测定 347
三、玉米秸秆整翻还田的推广前景与存在问题 358
四、玉米秸秆整株还田和经济技术要点 360
第四节 咸淡水合理灌溉制度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362
一、咸淡水合理灌溉试验研究 362
二、夏玉米生长季咸水灌溉的风险性及其对策分析 367
三、冬小麦试验和模拟结果 372
第十一章 农业信息化技术及其应用 375
第一节 概述 375
一、信息农业的概念 375
二、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375
三、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76
第二节 基于Web GIS的农业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建设 377
一、目标 378
二、系统的总体结构 378
三、数据库设计 379
四、系统在线发布模式 379
五、系统的运行环境及配置 380
六、关键内容和技术环节 381
第三节 曲周县土壤信息与耕地地力评价及查询系统 381
一、系统建立的意义 381
二、耕地地力评价的理论基础 383
三、系统建立目的与方法 384
四、系统功能 386
第四节 作物生产决策支持系统 388
一、系统模型与方法研究 388
二、系统的建立 389
三、软件开发技术 391
四、信息服务流程 391
五、解决的关键技术 392
第五节 曲周农业信息服务网的建设和应用 392
一、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392
二、全国农业网站建设现状 392
三、建立曲周实验站网站的意义 393
四、系统设计 395
五、信息自动采集和发布系统的设计 397
六、曲周农业信息发布和管理信息平台的特色和主要功能实现 402
七、信息发布和管理信息平台系统的网站结构组成 403
八、成果推广应用前景的评价 405
九、农业信息发布和管理信息平台交互式信息技术的特点 405
第六节 基于ontology的土壤知识体系智能检索系统的设计与Web实现 408
一、背景 408
二、本体论的理论基础 408
三、ontology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409
四、实现技术——JSP/XML 411
五、原始文献数据库信息分析 413
六、土壤知识体系数据库的建立 414
七、系统的应用与实现 415
八、系统主要功能描述 417
九、土壤知识体系智能检索系统的特点 424
十、土壤知识体系智能检索系统性能讨论 426
十一、结论与展望 427
第七节 农科教网络联盟 429
一、建站动因 429
二、基站概况 429
三、运作方式 430
四、初步成效 431
第十二章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433
第一节 县域生态建设与功能分区 433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33
二、规划目标确定 434
三、曲周县生态建设功能分区 436
第二节 县域绿色食品生产种植基地建设 441
一、生产基地的选择 441
二、生产基地的建设 443
第三节 绿色生产基地认证 448
一、无污染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申报 448
二、基地论证的方法和实施 450
三、认证结论 451
第十三章 攻关试区综合效益研究 452
第一节 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453
一、生产经济效益指标选取的指导思想 453
二、生产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453
三、经济效益分析 454
第二节 生态效益分析 457
一、生态效益分析的指导思想 457
二、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457
三、生态效益评价 458
第三节 科技攻关社会效益分析 461
一、社会效益分析的内容 461
二、指标的选择 462
三、分析方法选择 463
四、社会效益分析的步骤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