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孕育新机 1
第一节 望平街—福州路:文学环境的转型 2
第二节 白话报及文学书面语变革 11
第三节 最早放眼世界的文人 19
第四节 由政治而文学的“新文体”运动 30
第五节 文学大事1903年版图(积累的时代) 40
第六节 商业都会兴起中的现代市民小说 49
第七节 新旧交替的南社精英 59
第八节 苏扬至上海:鸳鸯蝴蝶派文学 69
第二章 “五四”启蒙 79
第九节 话剧传入后最初的剧场演出 80
第十节 搭建通向世界文学之桥 91
第十一节 海内外对文学革命的酝酿 102
第十二节 “新青年—北大”激进派发难与守成派抗衡 112
第十三节 文学大事1921年版图(启蒙的时代) 122
第十四节 京沪报刊书局形成的文学空间 136
第十五节 白话新诗、短篇小说的带头突破 146
第十六节 《阿Q正传》的传播接受史 155
第十七节 “语丝”“闲话”和文学白话体 165
第十八节 早期乡土文学对农民与地域的发现 174
第十九节 市民大众的生活慰藉 183
第三章 多元共生 193
第二十节 南下之路:文学中心的回归 194
第二十一节 左翼的风行、深化和纷争 204
第二十二节 时代色彩鲜明的长篇小说 219
第二十三节 时代性和个性化写作的相继高扬 229
第二十四节 京派纯文学的风韵流脉 241
第二十五节 海派面对现代都市的新感觉 257
第二十六节 两种市民社会的文学视野 271
第二十七节 职业化的剧场话剧终于成熟 282
第二十八节 文学大事1936年版图(多元的时代) 293
第二十九节 电影艺术与文学交互作用 304
第三十节 对外国名家应时的整体的接受 314
第四章 风云骤起 331
第三十一节 战争流徙之下文学多中心的形成 332
第三十二节 文人经济状况和写作生活方式 344
第三十三节 重庆:救亡文学由高涨至分化 353
第三十四节 延安:从战时群众性文艺到工农兵方向 368
第三十五节 桂林:战时“文化城”的戏剧潮出版潮 386
第三十六节 昆明:个体生命在时代体验中沉潜 403
第三十七节 上海等:无家之痛及迂回后兴起的“市民文学” 419
第三十八节 港台:分割、自立与新文学的生长 438
第三十九节 农民——市民:大众文学的全新势头 450
第四十节 文学大事1948年版图(转折的时代) 462
图表索引 477
参考文献 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