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与知识观 1
一、知识 2
(一)“知识”概念辨析 2
(二)“知识”概念界定 6
二、知识观 14
(一)知识观的概念及结构 14
(二)知识观的基本特征 20
(三)知识观的基本功能 24
第二章 知识观与教学观的历史考察 31
一、西方教育家的观点 32
(一)古代西方教育家视野中的知识观与教学观 32
(二)近代西方教育家视野中的知识观与教学观 39
(三)现代西方教育家视野中的知识观与教学观 43
二、中国教育家的观点 47
(一)古代中国教育家视野中的知识观与教学观 47
(二)近现代中国教育家视野中的知识观与教学观 53
三、比较与检讨 56
(一)中西教育家知识观与教学观的差异 56
(二)中西教育家知识观与教学观的相同点 61
(三)几个问题的检讨 63
第三章 新知识观的基本图景 68
一、传统知识观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命运 69
(一)传统知识观的基本特征 69
(二)传统知识观遭遇的挑战 70
二、新知识观的基本内容 77
(一)知识的本质观 77
(二)知识的价值观 92
(三)知识的获得观 106
第四章 知识观与教学革新 119
一、教学革新的概念 120
(一)教学革新的定义 120
(二)教学革新的内容 121
(三)教学革新的特征 122
二、制约教学革新的因素 124
(一)政治经济因素 124
(二)科学技术因素 126
(三)制度管理因素 127
(四)文化观念因素 128
三、知识观对于教学革新的特殊意义 132
(一)教育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与教学革新 132
(二)教师认识论:国外的研究 136
(三)知识观与教学观:我们的探索 138
第五章 知识本质与教学 146
一、课程的知识观解读 147
(一)知识的发展与课程形态的演进 147
(二)课程的知识观基础 150
(三)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知识观指导 155
二、课程乌托邦:知识客观性的追求 157
(一)课程知识选择和组织的意识形态特征 158
(二)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性问题 161
(三)正确对待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特征与主观性 163
三、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教学何为 165
(一)知识的不确定性及其表现 165
(二)关注不确定性 169
(三)面向知识不确定性的教学策略 170
四、教学方法的知识观分析——以讲授法与谈话法为例 173
(一)讲授法及其知识观 173
(二)谈话法及其知识观 175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78
第六章 知识价值与教学 181
一、知识掌握:教学的首要目标 182
(一)教学目标的知识观解析 182
(二)为“知识目标”正名 184
(三)正确认识“掌握知识” 188
二、追问教学知识——理性至上知识观的检讨 191
(一)理性至上知识观质疑 191
(二)教学知识性质探询 194
(三)保持教学知识的适当平衡 196
三、课程知识抉择的“两难”困境与出路 199
(一)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及其抉择 199
(二)实用知识与教养知识及其抉择 203
四、教学评价:关注过程,尊重差异 208
(一)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性评价 208
(二)尊重知识差异的多元化评价 212
第七章 知识获得与教学 221
一、知识类型学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223
(一)知识分类学及其理论旨趣 223
(二)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及其学习方式 224
(三)演绎—系统知识和经验—缄默知识及其学习方式 227
二、接受学习:视角的当代转换 230
(一)认知心理学的视角 231
(二)建构主义的视角 232
三、探究教学:走向知识的生成 239
(一)探究教学释义 239
(二)探究教学的知识观 241
(三)探究教学的实施 243
四、合作学习:知识获得中的社会性建构 246
(一)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 246
(二)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索 254
第八章 知识观的形成与培养 263
一、知识观的形成 264
(一)知识观的形成条件 264
(二)知识观的形成过程 274
二、知识观的培养与变革 282
(一)中学教师、学生知识观的现状分析 282
(二)学生知识观的培养 286
(三)教师知识观的再塑 291
附录 298
参考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