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背景及问题提出 1
1.2 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
1.2.1 选题的理论价值 3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7
1.3 相关概念 9
1.3.1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 9
1.3.2 制度 12
1.3.3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 14
1.3.4 制度安排 16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 18
1.5 本书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26
1.5.1 本书的研究框架 26
1.5.2 本书的研究方法 27
1.6 本书的特色与创新 29
2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2.1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的理论基础 31
2.2 美国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概述 44
2.2.1 美国的能源形势:回顾与现状 45
2.2.2 美国的煤炭储量分析 48
2.2.3 美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分析 50
2.3 中国煤炭资源过度开发问题分析 56
2.3.1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实问题 57
2.3.2 我国煤炭资源过度开发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60
2.4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中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63
2.4.1 行业管理弱化 63
2.4.2 矿难事故多发 67
2.4.3 矿工死亡赔偿低 69
2.5 本章小结 70
3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的制度创新诱因分析 72
3.1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的制度变迁:历史视角 72
3.2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的现行制度缺陷 82
3.3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的制度创新诱导因素 84
3.3.1 经济转型 84
3.3.2 经济增长方式 87
3.3.3 制度缺陷 90
3.3.4 供需矛盾 91
3.3.5 加入WTO的影响 94
3.4 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的制度创新基本框架 96
3.5 本章小结 98
4 煤炭资源市场配置及采矿权拍卖模型 99
4.1 煤炭资源市场配置 101
4.1.1 理论分析及回顾 103
4.1.2 煤炭资源价值的主要构成及评价方式 105
4.1.3 煤炭资源市场配置的政策分析 107
4.2 煤炭资源采矿权拍卖模型 110
4.2.1 基本假设及模型 112
4.2.2 设置保留价的采矿权最优拍卖机制 115
4.2.3 案例分析 118
4.2.4 结论与意义 120
4.3 本章小结 121
5 安全监管机制的博弈模型 123
5.1 安全监管机制中的博弈分析 124
5.1.1 政府——煤矿企业博弈模型 125
5.1.2 企业主(矿主)与企业经理(矿长)的委托——代理模型 129
5.2 本章小结 137
6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分析 140
6.1 基于生态环境约束下的煤炭矿井设置多目标决策分析 142
6.1.1 目标类型与模糊决策矩阵规范化 144
6.1.2 目标权重值的确定 145
6.1.3 多目标选址模型 147
6.1.4 案例分析 148
6.1.5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9
6.2 煤炭资源开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博弈分析 152
6.2.1 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 152
6.2.2 构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依据 153
6.2.3 构建煤炭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155
6.3 本章小结 160
7 实证研究 162
7.1 重庆市煤炭资源开发管理概述 162
7.1.1 煤炭资源开发现状 162
7.1.2 重庆市煤炭资源开发管理现行体制 166
7.2 重庆市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169
7.3 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居民受损现状分析 179
7.3.1 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农房受损现状及对策 179
7.3.2 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居民饮水困难及对策 195
7.4 本章小结 201
8 结论及政策建议 203
8.1 结论 203
8.2 政策建议 208
参考文献 212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