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明代末叶以来的道教思想 3
引言 3
第三十三章 全真龙门派的内丹性命学和三教合一思想 8
第一节 伍柳仙宗的修道理论及其对三教关系的解释 8
第二节 王常月的《龙门心法》、《初真戒说》 22
第三节 张清夜《阴符发秘》、《玄门戒白》的思想发挥 37
第四节 刘一明与《道书十二种》对修道理论的阐扬 45
第五节 闵一得与《古书隐楼藏书》的全道说 69
第三十四章 东、西、中派的丹功理论及其特色 82
第一节 陆西星对内丹双修理论的贡献 82
第二节 傅金铨“阴阳双修”的内丹理念 92
第三节 李西月的内丹思想及其特色 107
第四节 黄裳的内丹理论与儒道融通思想 120
第三十五章 明代末叶至民国道教劝善书的思想变迁 138
第一节 道教劝善书的流传与兴盛 138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流传与兴盛的形式内容 152
第三十六章 民国以来的道教思想及其研究成果 174
第一节 陈撄宁的仙学思想 175
第二节 易心莹的教理思想 182
第三节 现代学者对道教经典的整理与思想研究 193
第四节 陈莲笙的弘道思想及其理论推动作用 215
第五节 “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探讨 233
第六编 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与现代价值 261
引言 261
第三十七章 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 265
第一节 道教思想对民间结社宗教的影响 265
第二节 道教思想对少数民族宗教的影响 284
第三节 从明清小说看道教思想的社会影响 300
第三十八章 道教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再认识 315
第一节 道教哲学的基本建树、特征与作用 315
第二节 道教伦理思想的要旨及其现实意义 339
第三节 道教医学的法脉、历史地位及其未来发展 357
第四节 道教养生精神与生命自我超越 374
第五节 道教文学及其思想蕴涵的综合审视 395
第六节 道教艺术的主要形态与审美情趣 412
主要参考文献 435
附录:百年来道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01
后记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