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可知与不可知 1
1.苏格拉底的命题没有过时 2
2.康德的方式极有启发 8
3.黑格尔方法值得思考 11
4.马克思的哲学首先是实践哲学,但不仅仅是实践哲学 13
二 主体素养与客体品性 17
1.主体和客体仿佛人与自然 17
2.哲学研究的路数及其他 21
3.“真”与“真”本质有不同 24
4.两种时态两种智慧 32
5.边缘思想与学院派思想 45
6.无论是谁,都有个素质问题(层次、优劣与素质) 58
三 认识:辩证法的误区与形而上学的必要性 62
1.辩证法由来已久 62
2.问题从何处说起 64
3.有关辩证法的种种误区 66
4.形而上学是必要的 74
四 偶然性与必然性 79
1.从一个无关痛痒的模式中走出来 79
2.偶然性的启迪 82
3.用什么方式驯服偶然 86
4.必然性必然存在,必然性必须追求 98
五 理性与非理性 101
1.理性品性:权威、逻辑与怀疑精神 102
2.理性主题:自由、平等、博爱 109
3.理性基础:科学、城市与工商业 113
4.理性批判:理性超人 115
六 证伪与证实 123
1.科学没地位,文明没希望 123
2.科学的,都是可以证明的 126
3.证伪:通向真理的路口 129
4.科学不能证明的,需要人民作证 132
5.对科学技术不能只会唱赞歌 136
6.幻想、狂想与创造方式 139
七 因素与结构 141
1.因素如花,结构如树 141
2.千差万别的结构类型 143
3.结构分析的意义与价值 148
4.改变结构即改变性质 152
5.判定结构性质的三原则 153
6.良好结构的组合是一门艺术 156
7.开放性结构最具生命力 158
八 积淀与变异 166
1.积淀效应分析 166
2.文化积淀的负面影响 172
3.变异与批判 174
4.变异与构建 179
5.变异的两种性质 185
6.变异的动力研究 188
7.渐变是变异的最佳选择 193
九 建构与解构 197
1.人类文明其实也可以看作一个不断建构的历史过程 197
2.历史精神的建构可以成为人生的支点 200
3.历史满足律、文明必在律与社会平衡态 204
4.畸形建构与建构的畸形化 206
5.解构的价值与品性 212
6.解构的矛头所向 215
7.从历史发展的长河看,解构也是一种建构方式 232
十 真理的两端性与优化组合 234
1.真理两端性提出的依据与理由 234
2.为真理的两端举证 238
3.悖论中的真理两端性 248
4.真理的两端性在什么条件下不能成立 255
5.承认真理的两端性,目的在于社会的双赢选择 258
十一 真理、常识与谬误 261
1.真理的品性 261
2.真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追求 264
3.真理与常识的互换 268
4.谬误四说 272
十二 争鸣、批判与宽容 275
1.有争鸣才有共鸣,有共鸣才好选择 275
2.批判如同治病,对象没有限制 277
3.宽容四解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