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
第2章 价值与知情关系论 8
一 感情的客观根源——价值 8
二 认知在感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17
三 认知在感情反应心理结构和评价心理结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4
四 感情对于认知的动力学意义和诱导作用 34
第3章 人与世界的三种关系和三种主体 44
一 人与世界的三种关系 45
二 “存在的规定性”不能作为判定价值主体的标准 50
三 三种主体的相关性 54
第4章 价值学与控制论 57
一 前价值哲学的“主体”观念:历史的回顾 58
二 “主体”必备的条件:逻辑的分析 61
三 客观的目的性概念:现代控制论的精髓 67
四 “目的”与“需要”:何者为先? 74
五 自控制系统的客观目的:正负价值的界标 82
第5章 天然价值物、实有和应有 88
一 一切价值都是实践创造的吗? 88
二 自然史和社会史如何衔接? 91
三 怎样理解事实与价值、实有与应有? 96
第6章 从价值论看文学现象 101
一 不应当从本本出发 101
二 价值论和认识论之关系 103
三 哲学上的价值范畴 106
四 从价值论的观点观察文学现象 109
第7章 从价值论看艺术的本质 113
一 艺术理论与哲学 113
二 欧洲传统的艺术本质论 119
三 对欧洲传统的艺术本质论的反思 125
四 艺术属于价值—感情领域 134
第8章 从价值论看音乐的表情功能 142
一 音乐属于“知”的领域还是属于“情”的领域? 142
二 情缘何而来? 145
三 日常的表情和审美的表情 151
四 音乐:自然程序和文化程序的交会 155
五 拟声和造形 160
第9章 从价值论看艺术形象和典型 165
一 单纯认识论的形象—典型理论的荒悖 165
二 艺术形象和典型的价值内涵 173
三 艺术形象和典型的个性特征 180
第10章 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市场经济 185
一 艺术的价值和功能 186
二 艺术创作不能完全由市场调控 192
第11章 审美价值与审美教育 200
一 审美现象的社会功能 200
二 美的本原在人 204
三 美育的要义和实施途径 214
第12章 美学与“自我调节”概念 223
一 感情调控人们的行为 223
二 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 229
三 美学与“自我调节”概念 235
附录一:蝴蝶泉——关于美的功利性的对话 247
附录二:乐山大佛——关于崇高的对话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