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1
一、河南、平原两省相继成立,先后建立两省党政军机构 1
二、支援解放军渡江南下作战 2
三、河南全境解放,迎接新中国诞生 4
四、开展剿匪反霸 5
五、禁烟禁毒,禁赌禁娼 7
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8
七、治黄防汛,生产度荒,精简节约 11
八、平抑物价 12
九、陇海铁路修复,京汉铁路通车 14
十、194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4
1950年 15
一、发展和巩固中共党组织 15
二、统一财政经济工作 16
三、河南省首届各界代表会议召开 17
四、大力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18
五、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0
六、救济城市失业人员,开展生产救灾运动 21
七、调整工商业 23
八、组织农业互助组 24
九、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25
十、195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7
1951年 29
一、人民治黄取得初步成就 29
二、一大批国营农场建立 30
三、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财政体制 31
四、开展城市民主改革运动 32
五、整顿中共党的基层组织 34
六、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建立和发展组织 34
七、开展“三反”运动 35
八、农业生产十大政策颁布,创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7
九、治淮工程启动,一批水利工程开工 38
十、195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9
1952年 41
一、开展“五反”运动 41
二、建立健全供销合作社经济体系 42
三、平原省推动全民业余教育 43
四、国营厂矿企业改革工资制度 44
五、毛泽东主席首次视察河南 45
六、活跃初级市场,大力发展私营商业 46
七、平原省建制撤销 48
八、全省行政区划有较大调整 48
九、个体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49
十、195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完成经济恢复任务) 50
1953年 51
一、取缔反动会道门 51
二、全省第一次人口普查 52
三、整顿农业互助合作组织 52
四、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区域自治 53
五、实行粮油棉统购统销 54
六、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引导私营工业走向公私合营 56
七、河南纺织业形成一定规模 57
八、中央确定河南省为煤炭工业开发重点 58
九、复查错捕、错押、错判案件 59
十、195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60
1954年 61
一、审查干部,处理“五反”遗留问题 61
二、豫东防护林基本建成 62
三、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 63
四、抽调优秀干部加强工业战线,支援工业建设重点项目 64
五、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65
六、成立省、市、县计划委员会 66
七、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举行 67
八、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 68
九、战胜黄、沁河特大洪峰,冬季生产救灾紧急措施 69
十、195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70
1955年 71
一、政协河南省一届一次会议举行 71
二、开展农村整党和党政机关内部肃反运动 72
三、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3
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73
五、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试办高级农业合作社 74
六、一批重点煤矿和重点机械工业项目动工兴建 76
七、一批玉米杂交新品种选育成功 77
八、向外省移民和支边 77
九、“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方案出台 78
十、195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79
1956年 81
一、中共河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81
二、传达贯彻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82
三、一批重要厂矿和基本设施项目动工兴建 82
四、郑州大学举行开学典礼,省科教文卫战线取得新成就 84
五、发展高级农业社,河南农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合作化 86
六、发展农村多种经营 88
七、为地富反革命分子摘帽,对肃反案件进行复查 89
八、全民所有制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89
九、做好粮食统购统销工作 90
十、195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91
1957年 93
一、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93
二、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 94
三、开展整风运动 96
四、“反右”严重扩大化 97
五、全省“大跃进”拉开序幕 98
六、推行农业机械化 99
七、农村掀起大规模兴修水利群众运动 100
八、刘少奇来豫视察,妥善处理临汝等地“闹社”问题 101
九、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102
十、195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03
1958年 105
一、全面开展“大跃进”运动 105
二、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106
三、河南夏秋粮产放卫星 108
四、错批“潘、杨、王”运动 108
五、毛泽东视察河南农村 109
六、全民大办钢铁 110
七、以钢为纲,大办工业 111
八、毛泽东主持召开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整顿人民公社 114
九、战胜黄河特大洪水 117
十、195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17
1959年 119
一、全省第一次土壤普查 119
二、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 120
三、全省第一条窄轨地方铁路建成 121
四、河南省第一届运动会举行 121
五、大力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 121
六、兴建大型企业和电力基础设施 122
七、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123
八、设立高等、中等重点学校 124
九、抗旱保苗 124
十、195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25
1960年 127
一、继续反“右倾”和持续“大跃进” 127
二、林县红旗渠总干渠动工 128
三、积极筹建大型企业 130
四、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相继视察河南 130
五、全省实行凭粮票供餐 131
六、调整油脂收购政策 132
七、兴建桥梁与铁路 133
八、农村开展反“五风”整风整社运动 134
九、贯彻中央“十二条”指示 134
十、196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35
1961年 137
一、全面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 137
二、增加对侨眷、归侨的物资供应 138
三、深入开展农村整风整社运动 138
四、开展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城乡经济 140
五、贯彻执行《商业四十条》 140
六、精简职工,压缩城市人口 140
七、贯彻执行《工业七十条》 141
八、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按劳分配 142
九、全省发生严重旱灾 142
十、196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43
1962年 145
一、认真贯彻中央“七千人大会”精神 145
二、调整粮食供应办法 146
三、农村实行借地度荒 146
四、纠正“左”倾错误 147
五、调整全省高等院校 147
六、全省对工商企业进行登记整顿 148
七、适当照顾归侨和侨眷工作 148
八、兴办农村输变电工程 149
九、推行殡葬改革 150
十、196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50
1963年 151
一、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51
二、调整地方工业 152
三、宣传特等劳模史来贺 152
四、恢复民族乡、镇、区建制 153
五、加强对集市贸易的管理 154
六、调整职工工资 154
七、第三次工商企业登记 155
八、全省普降大到暴雨 155
九、调整粮油议价经营 156
十、196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57
1964年 159
一、蓝彩钧瓷试制成功 159
二、对老弱孤寡残社员实行“五保” 160
三、煤矿建设取得新突破 161
四、降低市场粮油价格,提高食油定量供应标准 162
五、河南18项工业新产品获奖 162
六、全省第二次人口普查 163
七、开展城市“五反”和农村社教运动 163
八、开展学习焦裕禄活动 164
九、治理涡河、惠济河 165
十、196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66
1965年 167
一、贯彻农村社教《二十三条》 167
二、加速发展山区生产建设 168
三、中共河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 168
四、林县成为全国食道癌防治基地 169
五、全省第一座特大型公路桥梁动工兴建 169
六、严管农村集贸市场 169
七、兴建河南轮胎厂等重点企业 170
八、兴办福利工厂,扶持残疾人就业 170
九、兴修黄河北金堤滞洪区和洪河、沁漭河水利工程 171
十、196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72
1966年 173
一、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 173
二、加强外贸出口商品生产和收购工作 173
三、“文化大革命”运动全面发动 174
四、林县石板岩供销社被命名为全国五好标兵 175
五、兴建一批水库灌区 176
六、各地兴起“红卫兵”运动 177
七、全省奋力抗旱保收 178
八、全国最长地方铁路韩—郸铁路动工兴建 178
九、秦岭地区金矿开工兴建 179
十、196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80
1967年 181
一、“造反派”进驻省委办公大楼 181
二、“夺权风暴”给国民经济带来深重灾难 181
三、全民防治脑膜炎 183
四、河南省多数城市的总体规划停止执行 183
五、抓革命促生产 183
六、省地质局发现大河铜矿 184
七、错批文敏生、赵文甫 184
八、毛泽东主席来河南视察 185
九、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 185
十、196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85
1968年 187
一、对公、检、法机关实行军事管制 187
二、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 187
三、压缩议价粮油,安排市场供应 190
四、平顶山连续发生武斗事件 190
五、退还侨户被占房屋 191
六、大规模人工降雨成功 191
七、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水灾 192
八、沱河治理工程开工 192
九、大规模撤并商业机构 192
十、196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193
1969年 195
一、以整党整建为中心,开展斗、批、改和清理阶级队伍 195
二、一大批中央和省营企、事业单位陆续下放 197
三、深挖洞,广积粮,准备打仗 198
四、红旗渠全部建成通水 199
五、开展学习杨水才活动 200
六、精简机构,下放干部,兴办“五七干校” 201
七、河南电视台开始试播 202
八、兴建一批大中型工矿企业 203
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204
十、196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05
1970年 207
一、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207
二、大力发展“五小”工业 208
三、焦枝铁路全线通车 209
四、改革财政信贷管理体制 210
五、开展“批陈整风”运动 210
六、兴建县乡广播站和农村广播网 211
七、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开工建设 212
八、兴建舞钢等一批骨干工业企业 212
九、兴修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 214
十、197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15
1971年 217
一、全省教育革命座谈会召开 217
二、淮河治理取得成效 217
三、中共河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218
四、公、检、法工作逐步得到恢复 218
五、改革财政管理体制 219
六、新建郑州“二七”纪念塔落成 219
七、传达林彪叛党叛国出逃事件 220
八、全省中等师范学校、高等院校开始招生 221
九、工业企业建设取得新成就 222
十、197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22
1972年 225
一、调整和整顿国民经济 225
二、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226
三、压缩基建民工,支援农业生产 226
四、治理黄河取得显著成绩 227
五、积极开展援外工作 227
六、区别“海外关系”,落实侨务政策 229
七、大批驻华使节访问洛阳 230
八、扩建新建一批工矿企业 230
九、继续兴修水利工程 231
十、197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32
1973年 235
一、各级党政工作部门逐步恢复和健全 235
二、加强国民经济计划工作 236
三、全省粮食系统推广“密闭自然缺氧”储粮法 237
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237
五、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 238
六、加强社会治安和市场管理,着力整顿交通秩序 238
七、计划生育工作逐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39
八、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工矿铁路建设呈现新亮点 239
九、农、林、牧、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 240
十、197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42
1974年 243
一、江青炮制唐河“马振抚事件” 243
二、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244
三、河南成为外贸出口活猪生产基地 245
四、改进财政管理体制 246
五、平原绿化造林取得新成就 247
六、黄河下游第三次大修堤启动 247
七、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成功 247
八、兴修水利工程 248
九、工矿企业建设 249
十、197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49
1975年 251
一、对各条战线进行全面整顿 251
二、高等教育实行“社来社去、厂来厂去” 252
三、整顿郑州铁路局 253
四、加强中共党组织建设 254
五、抗击“75·8”特大洪灾 254
六、巩县回郭镇被誉为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 257
七、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 257
八、宽大释放在押原国民党党政军特人员 258
九、治理沙颍河 259
十、197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60
1976年 261
一、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261
二、郑州发生“二七广场事件” 262
三、十四座水库度汛工程陆续开工 263
四、第二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 264
五、省委紧急部署支援唐山大地震灾区 265
六、沉痛悼念毛泽东主席 265
七、庆祝粉碎“四人帮” 266
八、开展“揭批查”斗争 267
九、工业建设新亮点 268
十、197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69
1977年 271
一、省委部署“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 271
二、“裴李岗文化”命名 273
三、大力开展企业扭亏增盈工作 274
四、高考制度恢复 275
五、省委召开科学会议和教育会议 275
六、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276
七、人大、政协工作恢复 276
八、工业企业建设 277
九、兴建改建水利工程 277
十、197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78
1978年 279
一、加强市场物价管理 279
二、落实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 279
三、中央调整河南省委领导班子 280
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81
五、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82
六、河南省科学大会召开 284
七、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285
八、农林牧基地建设 285
九、工交科技新亮点 286
十、197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87
1979年 289
一、工作重点转移与改革开放起步 289
二、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290
三、减轻农村税收负担 293
四、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93
五、成立省人大常委会,省革委改为省人民政府 294
六、黄泛区农工商联合企业获国务院嘉奖 294
七、整顿农村基层党组织 296
八、改革粮油体制 296
九、当年重大建设成就 298
十、197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298
1980年 301
一、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301
二、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302
三、刘少奇骨灰迎送仪式在郑州举行 302
四、全省工业企业扩大自主权开始试点 303
五、改革财政管理体制 304
六、奖励重大科技成果 305
七、加强物价管理 306
八、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306
九、当年重大建设成就 307
十、198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07
1981年 309
一、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309
二、开展文明礼貌活动 310
三、郑州黄河游览区建成 311
四、河南省和美国堪萨斯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311
五、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12
六、胡耀邦总书记来河南视察 312
七、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 313
八、平顶山至武昌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建成 315
九、全省县级政权实行直接选举 315
十、198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15
1982年 317
一、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317
二、豫东平原结束“糠菜红薯半年粮”穷日子 318
三、全面整顿国有工业企业 318
四、开展“科学技术年”活动 319
五、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 320
六、第三次人口普查 321
七、战胜黄河第二大洪峰 322
八、贯彻“十二大”会议精神,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322
九、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324
十、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25
1983年 327
一、省地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 327
二、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设 328
三、中原油田组织科技攻关大会战 329
四、省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330
五、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 331
六、“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试验成功 332
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333
八、实行地市合并、市管县体制 333
九、在全省开展整党工作 334
十、198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36
1984年 337
一、河南省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 337
二、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洛阳、平顶山 339
三、县级机构改革 339
四、河南大学等高校恢复或更改校名 340
五、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41
六、中共河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郑州举行 343
七、省顾委、省纪检委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343
八、开发中原旅游区 344
九、重大建设新成就 345
十、198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46
1985年 347
一、省第一次“新长征突击手”代表大会召开 347
二、国营企业厂长(经理)实行任期制 348
三、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348
四、全省党政机关实行岗位责任制 349
五、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350
六、第一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在河南举行 352
七、胡耀邦总书记视察豫西山区 353
八、企业全面整顿任务完成 353
九、当年重大建设成就 354
十、198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54
1986年 357
一、实行退休费社会统筹 357
二、调整省直机构设置 357
三、安阳、洛阳两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城市机构改革试点 358
四、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 359
五、郑州市绿地覆盖率居全国之冠 359
六、进行劳动制度改革 360
七、证券交易机构破茧而出 361
八、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61
九、当年重大建设成就 362
十、198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63
1987年 365
一、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365
二、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县建设 366
三、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财税新规定 367
四、中国最大的农机企业集团在洛阳成立 367
五、全面推行厂长负责制 368
六、传达中共“十三大”精神 369
七、全省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69
八、文物工作新亮点 370
九、当年重大建设成就 371
十、198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72
1988年 373
一、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省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举行 373
二、政府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373
三、全省城镇住房改革开始试点 374
四、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拉开帷幕 376
五、郑州铝厂发行股票 378
六、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建 378
七、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380
八、发生抢购风潮 381
九、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381
十、198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83
1989年 385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 385
二、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386
三、部分高校大学生上街游行 387
四、制止部分城市社会动乱 388
五、传达学习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 388
六、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 390
七、中原航空公司成立 391
八、开展科技扶贫 392
九、开展文明农户创建活动 393
十、198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394
1990年 395
一、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395
二、推广农业双向承包责任制 396
三、全面考察干部,调整各级领导班子 398
四、李鹏总理视察河南 398
五、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 399
六、中共河南省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 400
七、强化农业基础,落实“科技兴农” 402
八、第四次人口普查 403
九、两个文明建设亮点 404
十、199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05
1991年 407
一、开展向农业战线10面旗帜、工业战线10面红旗学习活动 407
二、确定“一高一低”发展战略 408
三、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河南 409
四、全省第一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召开 410
五、城市开展“三优杯”竞赛活动 411
六、南涝北旱,抗灾自救 411
七、组建跨地区大企业集团 413
八、郑州商战 414
九、交通水利文化卫生新成就 415
十、199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17
1992年 419
一、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 419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 420
三、解决豫西山区人畜饮水困难 421
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421
五、河南省“希望工程”开始实施 422
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423
七、大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425
八、首开两个内陆陆运口岸,积极发展海外企业 426
九、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427
十、199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28
1993年 429
一、保持农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 429
二、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430
三、改革国有小型企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431
四、“十八罗汉闹中原” 432
五、温县成为河南省第一个电气化县 433
六、开展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活动 434
七、平抑稳定物价 434
八、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36
九、两个文明建设新亮点 437
十、199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38
1994年 439
一、出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439
二、打响扶贫攻坚战 440
三、朱镕基副总理来豫考察 441
四、全面治理淮河污染 442
五、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443
六、改革党政机构,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 444
七、黄河小浪底主体工程开工 446
八、整顿农村软弱涣散和瘫痪党支部 447
九、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48
十、199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49
1995年 451
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新突破 451
二、安置小浪底库区移民 452
三、推广舞阳“富民工程”经验 453
四、朱镕基副总理来河南考察 454
五、全面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454
六、推行企业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 455
七、流通体制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456
八、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 457
九、邮电通信迅速发展 458
十、199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59
1996年 461
一、改革税收会计制度,河南开始实行零基预算 461
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462
三、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463
四、江泽民总书记来豫考察 464
五、紧急抗洪抢险,力抓生产救灾 465
六、金融体制改革 466
七、依法治省工作全面启动 467
八、中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郑州举行 468
九、开展“卫生执法年”活动 469
十、199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70
1997年 471
一、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471
二、沉痛悼念邓小平 472
三、加大力度减轻农民负担 473
四、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474
五、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474
六、黄河小浪底实现成功截流 476
七、国民经济呈现“高增长、低通胀”格局 477
八、交通发展成就显著 478
九、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 480
十、199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81
1998年 483
一、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二中全会精神 483
二、全省三级干部会议召开 484
三、豫北遭特大暴风雨雹袭击,8市发生严重夏蝗 485
四、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486
五、全力支援三江流域抗洪抢险 486
六、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负责人会议在郑召开 488
七、启动城乡电网改造工程 489
八、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着力破解“三农”问题 490
九、河南连续6年实现“一高一低”目标 491
十、199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492
1999年 493
一、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省医改方案出台 493
二、“热爱河南,增辉中原”活动全面启动 494
三、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495
四、江泽民来豫视察并主持治黄会议 497
五、反对邪教“法轮功” 497
六、经济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结硕果 498
七、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500
八、庆澳门回归,迎新世纪新千年 501
九、胡锦涛、温家宝、朱镕基分别来豫考察 502
十、199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03
2000年 505
一、隆重举行世纪庆典 505
二、全省奋力抗击春旱夏洪 506
三、省直机构改革启动,地区行署完成历史使命 507
四、重组高等院校,全国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在郑州诞生 509
五、小浪底水利枢纽土建工程提前基本结束 509
六、第五次人口普查 511
七、加大实施“东引西进”战略 512
八、国民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514
九、国企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工业经济跃出低谷 515
十、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16
2001年 517
一、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17
二、帮扶“三农”,四级干部驻村入户 518
三、市县乡机构改革 520
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521
五、20世纪考古大发现河南名列全国第一 522
六、建设全国优质小麦和重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523
七、启动中原文化系列推介活动 524
八、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 525
九、河南粮食总产首次跃居全国第一 526
十、200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27
2002年 529
一、整治企业经营环境 529
二、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30
三、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 531
四、首次进行黄河调水调沙试验 532
五、朱镕基、温家宝来豫视察并召开黄河防汛会议 533
六、西气东输豫南支线开工 534
七、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精神 535
八、确定新的农村扶贫开发十年规划 535
九、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启动,首批28家成功转企 536
十、200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37
2003年 539
一、郑东新区建设拉开帷幕 539
二、成功抗击“非典”疫情 541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43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推进中原崛起 544
五、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 545
六、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547
七、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郑召开 548
八、省政府机构改革,省国资委成立 549
九、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河南农业 550
十、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51
2004年 553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553
二、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 554
三、启动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555
四、培育支持一批重点企业 557
五、举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 557
六、郑州成为中国第八大古都 559
七、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560
八、新建一批重点项目 561
九、教育改革十大亮点 562
十、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63
2005年 565
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565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567
三、全省免征农业税 568
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 568
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569
六、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 570
七、河南省在全国最早立法保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 571
八、全省18个省辖(管)市全部通高速 572
九、旅游产业取得新突破 573
十、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75
2006年 577
一、实施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 577
二、温家宝总理来河南考察 579
三、开始筹建全省社会信用担保体系 580
四、安阳殷墟“申遗”成功 581
五、提出“两大跨越”发展思路 582
六、开始推进郑汴一体化 583
七、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84
八、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跃居全国第一 585
九、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突破千亿斤 586
十、200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587
2007年 589
一、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相继来豫调研 589
二、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会议精神 590
三、决策加快黄淮四市发展 591
四、开展“讲正气、树新风”活动 592
五、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593
六、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气象 595
七、小麦育种研究获国家资助 596
八、中原文化港澳行成果丰硕,二届中博会在郑举办 596
九、全面改革林权制度,启动林业生态省建设 598
十、2007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600
2008年 601
一、省人大、政协两会分别召开 601
二、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602
三、支援汶川大地震灾区重建 603
四、县域经济取得六个突破 605
五、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 606
六、申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 607
七、扩内需,保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608
八、开展“三新”大讨论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609
九、公开选拔省直副厅级和高校校级领导干部 611
十、200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数据 612
2009年 613
一、坚持“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 613
二、抗击60年不遇特大旱灾 615
三、创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617
四、省政府机构改革 619
五、全省撤销158个二级公路收费站 620
六、开展“讲、树、促”教育活动,推广“4+2”工作法 621
七、确立旅游立省战略 623
八、开始实施新医改方案 626
九、郑汴新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郑州地铁开建 627
十、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60年主要数据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