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针灸全集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石学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030465832
  • 页数:10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继《石学敏针灸全集》之后又一部大型针灸学专著,它反映了石学敏院士40余年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的新理论和新成就。本书既有传统针灸理论的继承,又有当代针灸临床的发挥,是一部内容丰富,具有系统性、学术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的针灸专著。全书共分五部分:信息篇、理论篇、临床篇、单元篇、研究篇。本书可供广大针灸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绪言 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 1

一、重经络辨证,赋经旨以新意——破译“是动”、“所生”内涵 1

二、以脑府立论,辨病与辨证结合——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 2

三、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 5

四、针灸抗衰老的研究 6

五、刺络疗法的临床研究 7

六、对中医急症医学的研究 7

七、针灸治疗疑难病证的研究 8

第一部分 针灸理论 11

第一章 经络总论 11

第一节 经络学说的形成 11

第二节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11

一、十二经脉 12

二、奇经八脉 12

三、十五络脉 13

四、十二经别 13

五、十二经筋 14

六、十二皮部 14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 14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5

二、经络的病理反应 15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16

一、诊断方面 16

二、治疗方面 16

第二章 腧穴总论 18

第一节 腧穴概念的形成 18

第二节 腧穴学的发展 18

第三节 腧穴的命名 20

一、自然类 20

二、物象类 20

三、人体类 20

第四节 腧穴的分类 21

一、十四经穴 21

二、经外奇穴 21

三、阿是穴 21

第五节 腧穴的作用 21

一、输注气血 21

二、反应病证 22

三、防治疾病 22

第六节 腧穴主治基本规律 22

一、腧穴所在,主治所能 22

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23

三、特定腧穴,特定主治 24

四、同一腧穴,双向主治 24

五、主治相同,疗效有别 24

六、主治要领 25

第七节 特定穴 25

一、五输穴 25

二、原穴 25

三、络穴 26

四、郄穴 26

五、俞募穴 26

六、交会穴 26

七、八会穴 26

八、八脉交会穴 27

第三章 经络各论 28

第一节 十二正经经脉 28

一、手太阴肺经 28

二、手阳明大肠经 31

三、足阳明胃经 33

四、足太阴脾经 37

五、手少阴心经 40

六、手太阳小肠经 42

七、足太阳膀胱经 44

八、足少阴肾经 47

九、手厥阴心包经 50

十、手少阳三焦经 52

十一、足少阳胆经 54

十二、足厥阴肝经 57

第二节 奇经八脉经脉 59

一、督脉 59

二、任脉 61

三、冲脉 62

四、带脉 64

五、阳跷脉 65

六、阴跷脉 65

七、阳维脉 67

八、阴维脉 67

第四章 腧穴各论 69

第一节 十二正经腧穴 69

一、手太阴肺经腧穴 69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78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 89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 114

五、手少阴心经腧穴 125

六、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131

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141

八、足少阴肾经腧穴 171

九、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184

十、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190

十一、足少阳胆经腧穴 200

十二、足厥阴肝经腧穴 220

第二节 奇经八脉腧穴 227

一、督脉经穴 227

二、任脉经穴 243

三、冲脉 255

四、带脉 255

五、阳跷、阴跷脉 255

六、阴维、阳维脉 255

第三节 常用奇穴 256

第五章 刺灸法 263

第一节 《内经》针法 263

一、针刺补泻的原则 263

二、施行补泻的依据 264

三、《内经》中的刺法 264

四、针刺的得气 266

五、针刺补泻法 267

六、刺法灸法宜忌 269

第二节 《难经》针法 271

一、强调双手行针 271

二、补泻分清营卫 272

三、论述迎随与调气 272

四、针法结合腧穴特性 273

五、针法合于四时 274

第三节 《金针赋》针法 274

一、下针十四法 274

二、调气与运气法 274

三、飞经走气四法 275

四、治病八法 275

第四节 《针灸大成》针法 278

一、十二字手法及下手八法 278

二、杨氏针刺补泻法 279

三、关于针法补泻作用的论述 281

四、补泻“量”的论述 281

第五节 现代针刺手法 282

一、毫针刺法 282

二、头针疗法 287

三、耳针疗法 292

四、电针疗法 297

五、芒针疗法 299

六、火针疗法 301

七、皮肤针疗法 302

八、皮内针疗法 303

九、三棱针疗法 304

十、腕踝针疗法 305

十一、穴位注射疗法 307

第六节 石氏针刺手法 309

一、针刺手法量学 309

二、刺络拔罐疗法 318

三、经筋刺法 321

四、针刺治神 324

第七节 灸法 326

一、灸法的操作 326

二、具体灸法 327

三、禁忌证以及注意事项 328

第二部分 《灵枢·经脉》篇病候与临床 333

第六章 十二经病候 333

第一节 总论 333

一、历代医家对“是动”、“所生”病的论述 333

二、石学敏院士对“是动”、“所生”概念的理解 334

三、“是动”与“所生”病之间的传变规律 336

四、对十二经病候中六“厥”证的概念探讨 336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 338

一、是动病 338

二、所生病 340

三、虚实辨证 341

第三节 手阳明大肠经 343

一、是动病 343

二、所生病 344

三、虚实辨证 345

第四节 足阳明胃经 346

一、是动病 346

二、所生病 348

三、虚实辨证 349

第五节 足太阴脾经 350

一、是动病 350

二、所生病 351

第六节 手少阴心经 353

一、是动病 353

二、所生病 354

第七节 手太阳小肠经 355

一、是动病 355

二、所生病 356

第八节 足太阳膀胱经 357

一、是动病 357

二、所生病 358

第九节 足少阴肾经 360

一、是动病 360

二、所生病 361

第十节 手厥阴心包经 362

一、是动病 362

二、所生病 364

第十一节 手少阳三焦经 365

一、是动病 365

二、所生病 366

第十二节 足少阳胆经 367

一、是动病 367

二、所生病 368

第十三节 足厥阴肝经 370

一、是动病 370

二、所生病 371

第三部分 常见病针灸治疗 375

第七章 治疗总论 375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375

一、治神守气 375

二、清热温寒 376

三、补虚泻实 377

四、整体观念 378

五、治病求本 378

六、三因制宜 379

第二节 针灸治疗作用 380

一、醒神开窍 380

二、疏通经络 380

三、扶正祛邪 381

四、调和阴阳 381

第三节 针灸配穴处方 382

一、穴位的选择 382

二、刺灸法的选择 384

第四节 特定穴的应用 384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384

二、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 385

三、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386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387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387

六、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388

七、郄穴的临床应用 388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388

第五节 醒脑开窍法 389

一、中医学中的“神” 389

二、中医辨病与辨证观 391

三、“窍闭神匿”中风总病机的确立 395

四、醒脑开窍针法的组成 397

五、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400

六、醒脑开窍针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405

第八章 治疗各论 420

第一节 内科疾病 420

一、脑卒中 420

二、吞咽困难 424

三、头痛 429

四、眩晕 433

五、高血压 438

六、痴呆 440

七、癫痫 443

八、瘛疭 446

九、面神经麻痹 452

十、三叉神经痛 455

十一、痿证 456

十二、雷诺病 468

十三、大动脉炎 469

十四、心悸 471

十五、咳嗽 476

十六、支气管哮喘 479

十七、呃逆 480

十八、功能性胃肠病 482

十九、慢性胃炎 483

二十、泄泻 484

二十一、便秘 488

二十二、胃下垂 490

二十三、糖尿病 491

二十四、泌尿系统感染 493

二十五、神经性尿潴留 495

第二节 骨伤、风湿免疫科疾病 496

一、颈椎病 496

二、落枕 497

三、退行性脊柱炎 498

四、臂丛神经痛 500

五、肩关节周围炎 501

六、肱骨外上髁炎 502

七、腰痛 504

八、坐骨神经痛 510

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11

十、类风湿关节炎 514

十一、强直性脊柱炎 517

第三节 妇科疾病 519

一、月经失调 519

二、痛经 521

三、绝经综合征 523

四、多囊卵巢综合征 524

五、卵巢早衰 526

六、女性不孕 527

七、子宫脱垂 529

八、缺乳 531

九、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532

第四节 男科疾病 533

一、勃起功能障碍 533

二、早泄 536

三、男性不育 537

第五节 儿科疾病 539

一、脑性瘫痪 539

二、多发性抽搐症 541

三、儿童多动综合征 543

四、再发性腹痛 545

五、消化不良 546

六、厌食症 547

七、遗尿症 549

第六节 皮肤科疾病 550

一、网状淋巴管炎 550

二、神经性皮炎 552

三、荨麻疹 554

四、湿疹 556

五、痒疹 557

六、带状疱疹 559

七、寻常痤疮 560

第七节 外科疾病 562

一、急性淋巴管炎 562

二、急性乳腺炎 564

三、肠梗阻 565

四、阑尾炎 567

第八节 五官科疾病 570

一、感音神经性耳聋 570

二、急性鼻炎 572

三、慢性鼻炎 574

四、变应性鼻炎 575

五、急慢性鼻窦炎 578

六、萎缩性鼻炎 580

七、急慢性咽炎 581

八、急性扁桃体炎 583

九、慢性扁桃体炎 585

十、喉喑 586

十一、梅核气 588

十二、近视 589

十三、麻痹性斜视 590

十四、视神经萎缩 591

十五、青光眼 592

十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594

第九节 精神科疾病 595

一、失眠症 595

二、分离性障碍 597

三、抑郁症 599

四、焦虑症 601

五、精神分裂症 603

第十节 急症 607

一、中枢性呼吸衰竭 607

二、高热 608

三、一氧化碳中毒 609

四、脏腑痛证 611

第十一节 其他病症 616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 616

二、戒断综合征 618

三、肥胖症 620

第四部分 临床医案 625

第九章 内科疾病 625

第一节 脑卒中 625

一、脑梗死 625

二、脑出血 709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 730

第二节 吞咽障碍 735

一、进行性延髓麻痹 735

二、鼻咽癌术后延髓性麻痹 736

第三节 头痛 737

一、偏头痛 737

二、高颅压性头痛 742

三、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742

四、脑外伤综合征 743

第四节 眩晕 747

一、后循环缺血 747

二、高血压 748

三、梅尼埃病 752

四、颈椎病 754

第五节 痴呆 756

第六节 癫痫 758

第七节 面瘫 766

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766

二、脑外伤综合症 773

第八节 三叉神经痛 774

第九节 舌咽神经痛 778

第十节 瘈疭 779

一、舞蹈病 779

二、帕金森病 784

三、肝豆状核变性 788

四、原发性震颤 789

第十一节 肋间神经痛 790

第十二节 痿证 791

一、急性脊髓炎 791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 793

三、重症肌无力 796

四、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799

五、周围神经损伤 800

六、外伤性截瘫 805

七、多发性硬化 809

八、视神经脊髓炎 811

九、脊髓蛛网膜炎 813

十、脊髓空洞症 814

十一、脊髓前角灰质炎 815

十二、脊髓瘤术后 818

十三、乙型脑炎后遗症 819

十四、多发性肌炎 820

十五、胫前肌间隔综合征 821

十六、颈椎关节病(脊髓型) 822

第十三节 大动脉炎 823

第十四节 心悸 827

一、心房颤动 827

二、心动过速 829

三、室性期前收缩 830

四、风湿性心脏病 832

第十五节 咳嗽 833

一、慢性气管炎 833

二、肺感染 834

第十六节 哮喘 835

一、支气管哮喘 835

二、哮喘性支气管炎 838

第十七节 呃逆 839

第十八节 胃脘痛 841

一、慢性胃炎 841

二、胃下垂 842

三、胰腺炎 847

四、食管裂孔疝 849

第十九节 泄泻 851

一、细菌性痢疾 851

二、急性胃肠炎 853

三、慢性结肠炎 855

四、溃疡性结肠炎 857

第二十节 便秘 860

第二十一节 糖尿病 862

第二十二节 淋证 864

一、泌尿系感染 864

二、术后泌尿系感染 866

三、急性前列腺炎 867

四、慢性前列腺炎 868

第二十三节 癃闭 870

一、前列腺增生 870

二、尿潴留 874

第二十四节 乳糜尿 874

第十章 骨伤、风湿免疫科疾病 877

第一节 颈椎病 877

一、颈型颈椎病 877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878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881

四、脊髓型颈椎病 882

五、混合型颈椎病 883

六、颈椎病伴共济失调综合征 885

第二节 落枕 886

第三节 腕管综合征 887

第四节 臂丛神经痛 887

第五节 肩关节周围炎 890

第六节 肱骨外上髁炎 892

第七节 腰痛 893

一、急性腰扭伤 893

二、腰椎间盘脱出症 894

三、腰椎增生性关节炎 897

第八节 腰腿痛 899

一、坐骨神经痛 899

二、股外侧皮神经痛 904

三、臀上皮神经痛 906

四、梨状肌损伤 907

第九节 痹证 909

一、产后痹证 909

二、膝骨关节炎 911

三、风湿性关节炎 913

四、类风湿关节炎 915

五、强直性脊柱炎 919

六、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919

第十节 跖神经痛 921

第十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 921

第十一章 妇科疾病 923

第一节 月经失调 923

第二节 痛经 924

一、原发性痛经 924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926

第三节 继发性闭经 927

第四节 功能性子宫出血 929

第五节 绝经期综合征 931

第六节 女性不孕 934

一、输卵管阻塞 934

二、多囊卵巢综合证 934

三、不孕症 935

第七节 子宫脱垂 937

第八节 盆腔炎 939

第九节 先兆流产 940

第十节 妊娠恶阻 940

第十一节 产后病 941

第十二节 子宫肌瘤 941

第十二章 男科疾病 943

第一节 勃起功能障碍 943

第二节 急性附睾炎 944

第三节 睾丸炎 945

第十三章 儿科疾病 947

第一节 脑性瘫痪 947

第二节 多发性抽搐症 948

第三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 948

第四节 再发性腹痛 949

第五节 厌食 950

第六节 遗尿 951

第十四章 皮肤科疾病 953

第一节 网状淋巴管炎 953

第二节 神经性皮炎 955

第三节 荨麻疹 956

第四节 湿疹 958

第五节 痒疹 960

第六节 带状疱疹 961

第七节 斑秃 966

第八节 寻常痤疮 966

第九节 荨常疣 968

第十节 毛囊炎 969

第十一节 白癜风 969

第十二节 酒渣鼻 971

第十五章 外科疾病 973

第一节 乳腺增生 973

第二节 甲状腺肿大 974

第三节 肠梗阻 975

第四节 阑尾炎 976

第五节 红斑性肢痛证 978

第十六章 五官科疾病 980

第一节 感音神经性耳聋 980

第二节 急性鼻炎 984

第三节 慢性鼻炎 984

第四节 变应性鼻炎 985

第五节 急慢性鼻窦炎 987

第六节 萎缩性鼻炎 987

第七节 急慢性咽炎 988

第八节 急性扁桃体炎 989

第九节 慢性扁桃体炎 990

第十节 喉喑 991

第十一节 梅核气 992

第十二节 近视 994

第十三节 麻痹性斜视 994

第十四节 视神经萎缩 996

第十五节 动眼神经麻痹 997

第十六节 睑板腺阻塞 998

第十七节 睑缘炎 998

第十八节 先天性上睑下垂 999

第十九节 结膜炎 999

第二十节 泪溢症 1000

第二十一节 牙痛 1000

一、龋齿 1000

二、拔牙后疼痛 1001

三、根尖周围炎 1001

第十七章 精神科疾病 1003

第一节 失眠 1003

第二节 百合病 1006

一、分离性障碍 1006

二、分离性瘫痪 1007

三、分离性抽搐 1008

四、分离性失语 1010

五、分离性吞咽障碍 1010

六、分离性晕厥 1011

七、分离性截瘫 1011

八、分离性呕吐 1012

九、分离性疼痛 1013

第三节 抑郁症 1014

第四节 焦虑症 1015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 1016

第六节 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 1017

第十八章 急症 1018

第一节 中枢性呼吸衰竭 1018

第二节 一过性昏厥 1019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 1021

第四节 心脏绞痛 1024

第五节 胆绞痛 1033

第六节 肾绞痛 1038

第十九章 其他病症 1040

第一节 戒断综合征 1040

一、阿片类毒品戒断综合征 1040

二、戒烟综合征 1040

第二节 肥胖症 1041

第三节 发作性睡病 1042

第四节 汗证 1043

附醒脑开窍针法图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