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第二节 物产资源 3
一、土地资源 3
二、水资源与水力资源 4
三、植物资源 6
四、动物资源 8
五、矿产资源 9
六、土特产品 11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14
一、人口 14
二、族源 15
三、族称 18
四、语言文字 19
五、生活习俗 20
六、生产习俗 26
七、宗教信仰 27
八、传统节日 28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1
一、建置沿革 31
二、县城、乡镇 32
第二章 重大社会变革 37
第一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3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41
一、个体农民的社会主义改造 41
二、个体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 42
三、私营商业、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
第四节 改革开放 43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3
二、工业体制改革 45
三、党政机构改革 47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50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50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54
一、理论教育培训 54
二、民族政策理论培训 55
三、勤政廉政建设 56
四、民主法制建设 57
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7
第三节 法制建设 61
一、《恭城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61
二、《恭城瑶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管理条例》 65
第四节 民族关系 66
第五节 人民生活 71
一、农民生活 72
二、职工生活 73
三、城镇居民生活 74
第四章 农业 76
第一节 种植业 76
一、种植业生产的条件及其地位 76
二、生产关系的变更 80
三、生产体制的调整 81
四、粮食作物 82
五、经济作物 84
六、耕作制度的变化 86
七、栽培技术 87
八、生产工具 89
九、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89
第二节 林业 90
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90
二、林业生产 92
第三节 养殖业 96
一、畜牧业 96
二、渔业 99
第四节 生态农业 102
一、沼气建设 102
二、水果生产 105
第五章 工业 109
第一节 电业 109
一、火电 109
二、水电 110
三、电网 112
第二节 矿业 114
一、钨锡钽铌矿业 115
二、铅锌矿业 117
三、其他矿业 118
第三节 食品加工业 120
第四节 机械电器制造业 121
第五节 建材业 123
第六节 乡镇企业 124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26
第一节 交通 126
一、陆路 126
二、水路 128
三、运输 128
第二节 邮政 129
第三节 通信 131
一、无线通信 131
二、有线通信 132
三、计算机网络 133
第七章 财贸金融 134
第一节 财政 134
一、收入 136
二、支出 137
第二节 税收 141
第三节 贸易 143
一、商业 143
二、集市贸易 149
三、出口商品贸易 154
第四节 金融 158
第五节 保险 163
第八章 旅游 164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64
一、奇山丽水 164
二、怪岩险关 167
三、名胜古迹 169
四、生态农业风光 174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76
一、恭城旧八景 176
二、恭城新八景 177
三、三庙一馆 178
四、生态农业观光点 178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179
第四节 旅游经济 180
第九章 对外开放 182
第一节 对外交流 182
第二节 招商引资 184
第十章 社会事业 187
第一节 教育 187
一、中小学教育 187
二、幼儿教育 193
三、成人教育 194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95
第三节 文化艺术 204
一、群众文艺 205
二、文艺创作 208
第四节 广播电视 210
第五节 体育 211
第六节 医疗卫生 216
第七节 社会保障 222
一、养老保险 222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24
三、失业保险 225
四、医疗保险 225
五、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 226
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27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 228
第一节 城镇规划 228
一、县城规划 228
二、建制镇规划 229
三、集镇规划 231
第二节 城镇建设 231
一、县城建设 231
二、圩镇建设 233
第三节 富裕生态家园建设 233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 235
第一节 环境污染 235
一、生活污水污染 235
二、工业污染 236
三、化肥农药污染 237
四、噪音污染 237
第二节 环境治理 237
一、废水治理 237
二、烟尘废气治理 238
三、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238
四、噪音治理 239
五、生活垃圾处理 239
第三节 生态示范区建设 239
附录:恭城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242
后记 254
修订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