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校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南农业大学校史》编委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5924212
  • 页数:49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908.9~1952.10) 3

第一章 广东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起始——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及其前身(1908~1926) 3

第一节 农业讲习所的创建与演变 3

一、农业讲习所的筹建与改办农林教员讲习所 3

二、改办高等农林讲习所,向农业专门学校过渡 5

第二节 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筹建与发展 6

一、艰苦的创业 6

二、巩固和发展 7

三、改大运动 9

第三节 国立广东大学农科学院的创立 10

一、制订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管理 10

二、改进教学工作 10

三、积极开展科研与推广工作 12

四、农林场的扩建 13

五、社团组织与活动 13

第二章 稳步发展 不断开拓——抗日战争前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26~1937) 15

第一节 国立中山大学建校初期概况 15

第二章 农科办学宗旨与管理体制 16

第三章 教学概貌 18

一、办学层次与系科设置 18

二、教学管理 19

三、师资队伍 21

第四章 试验研究概况 22

一、试验研究机构的创建与发展 22

二、各系科研工作概要 27

三、继续组织农业概况调查 28

第五章 推广工作概况 29

一、优良稻种、蚕种的推广 29

二、农事咨询与科普教育 30

三、出版《农声》月刊与《农林浅说》 30

第六章 农林场的扩建 30

一、农场概貌 31

二、林场概貌 32

第七章 大革命前后中山大学农科学生运动的特点 34

一、与农民运动相结合 34

二、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力促农业教育发展 35

三、农科学生运动的光荣革命传统 37

第三章 颠沛流离 坚持办学——抗日战争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37~1945) 39

第一章 石牌时期 39

一、加强战时教育,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39

二、教学、科研情况 40

三、采取应变措施,保护珍贵标本品种资源 40

第二章 西迁澄江时期 41

一、辗转西迁途中 41

二、定址澄江 42

第三章 栗源堡时期 44

一、从澄江迁院栗源堡 44

二、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5

三、科研工作与学术活动 46

四、农业推广与社会教育 47

五、中山大学学生运动的背景与概况 48

六、中山大学农学院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的建立与活动 49

第四节 连县五华时期 50

第四章 复员与复课 护校迎解放——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1945~1949) 52

第一节 复员工作概况 52

一、修复校舍,组织复课 52

二、试验研究机构的恢复 53

三、重建农场林场 53

第二节 教学工作概貌 53

一、学系的扩建 53

二、师资队伍建设 54

三、教学活动 55

第三节 科研和推广工作概况 55

一、科研机构的扩建和调整 55

二、科研工作 55

三、积极参与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56

四、与农业机构开展协作 56

五、推广工作 56

第四节 学生运动与护校迎解放 57

一、进步社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57

二、教师罢教与求生存斗争 58

三、“七·二三”事件 59

四、护校斗争与迎接解放 59

第五章 整顿与改革——建国初期的中山大学农学院(1949.10~1952.10) 61

第一节 中山大学的接管和党团组织的建立 61

一、中山大学接管委员会和农学院接管组 61

二、党团组织的建立 61

三、接管工作结束,校务委员会成立 62

第二节 农学院旧教育初步改革的方针和改革措施 62

一、旧教育初步改革方针的制定 62

二、农学院旧教育的改革 63

第三节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63

一、政治学习 64

二、参加土地改革 64

三、抗美援朝 64

四、“三反”运动 64

五、思想改造运动 64

六、忠诚老实运动 65

第二编 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917.3~1952.10) 69

第一章 私立岭南大学史略(1888~1952) 69

第一节 岭南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69

第二节 岭南大学由国人收回自办的经过 70

第三节 学生爱国活动 71

第二章 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演变(1917.9~1952.10) 73

第一节 岭南农科大学的创建与发展 73

一、初设农学部 73

二、筹建岭南农科大学 73

三、组织管理体制 74

四、教学、科研和推广工作 74

五、农场建设 75

第二节 蚕丝学院和蚕丝改良局 75

第三节 岭南农科大学改称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 76

一、农科大学改称农学院 76

二、教学管理 77

三、系科设置 77

四、师资队伍 78

五、学生状况 78

六、试验研究和推广 78

第三章 颠沛流离 坚持办学——抗日战争时期的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1937.7~1945.8) 80

第一节 广州康乐时期 80

一、开展战时宣传教育与乡村服务 80

二、疏散与迁校 80

第二节 香港时期 81

一、香港复课 81

二、教学工作 81

三、科研工作 82

四、开办战时青年工读农艺院 82

第三节 乐昌坪石时期 83

一、选校址建新校 83

二、教务概况 83

三、艰苦奋斗,坚持办学 84

第四章 复员与复课 护校迎解放——解放战争时期的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1945.8~1949.9) 85

第一节 康乐复员与复课 85

一、接收康乐校舍 85

二、招生复课 85

三、师资队伍 86

四、学生状况 86

五、出版刊物 86

第二节 农学院办学特点 87

第三节 学生运动与社团组织 88

第四节 保护学校,迎接解放 89

第五章 整顿与改革——建国初期的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1949.9~1952.10) 91

第一节 接管与旧教育的初步改革 91

一、接管 91

二、旧教育的初步改革 91

第二节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92

一、掀起反帝、抗美援朝的高潮 92

二、思想政治教育 93

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学生会 94

第三编 华南农学院的组建与开拓发展(1952.11~1976.11) 97

第一章 院系调整的准备与实施(1952.2~1952.11) 97

第一节 华南农学院的筹建 97

一、贯彻政务院批示和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署 97

二、贯彻全国农学院院长首次会议精神,并确定调整方案 97

三、广州地区的高等学校及农学院的院系调整 98

第二节 华南农学院的诞生 99

一、华南农学院筹备委员会的召开 99

二、课程改革和建立教学组织 99

第二章 华南农学院成立初期的改革与发展(1952.11~1956.12) 100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党政工团组织 100

一、中共华南农学院委员会 100

二、筹委会结束,院务委员会产生 102

三、民主党派 103

四、共青团团委、学生会和教工会 104

第二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05

一、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105

二、建立政治学习委员会 106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07

第三节 办学方针和任务 108

一、有较明确的办学方针 108

二、拟定办学方针的依据和主要任务 109

第四节 加强教学领导,推进教学改革 110

一、教研组的建立,学系专业设置与调整 110

二、积极贯彻全国教学改革的两次重要会议的精神 112

三、实施教师工作日和教学工作量制度,建立教学新秩序 113

四、整顿教学秩序,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 114

五、开展教学工作总结,检查教学计划 115

第五节 重视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6

一、重视师资培养 116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17

第六节 科学研究工作 119

一、研究方向和任务 119

二、科学研究成果 120

三、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121

第七节 积极协助筹建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 121

第八节 实习农场与图书馆的扩建 122

一、实习农场的扩建和改革 122

二、图书馆的扩建和改革 123

第三章 在探索办学道路上曲折前进(1957.4~1966.5) 124

第一节 政治运动与思想教育 124

一、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24

二、反右倾整风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25

三、全院师生下放农村劳动锻炼 126

第二节 扩大办学规模,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办学 127

一、林学系从华南农学院分出,成立广东林学院 127

二、支援专区办学,成立8所分院 129

三、成立清远分院 129

四、开办工农预科和干部进修班 130

五、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131

六、增设新专业,开办研究班 131

第三节 贯彻教育方针,进行教学改革 132

一、教学改革是教育革命的必然产物 133

二、8门课程改革的几个特点 134

三、8门课程改革引起的关注 135

第四节 贯彻“高校六十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 136

一、以教学为主,稳定教学秩序 136

二、制订教师职责范围和师资培养计划 137

三、到农村去办样板田,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137

四、恢复教学秩序未巩固,“左”的思想又回潮 138

第五节 科学研究工作 139

一、科学研究方向和任务 140

二、科研机构和科研成果 140

三、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 141

第六节 党委会、院务委员会改选换届 144

一、中共华南农学院委员会改选换届 144

二、院务委员会换届 144

第四章 “文革”十年中的华南农学院(1966.5~1976.10) 145

第一节 “文革”前期的华南农学院 145

一、“文革”在学院的发动和发展,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145

二、华南农学院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46

三、工宣队进驻学院领导“斗、批、改” 147

四、绝大部分教师、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47

第二节 “文革”后期的华南农学院 148

一、中共华南农学院委员会的恢复 148

二、华南农学院与中南林学院合并改为广东农林学院 148

三、恢复办学和教学活动 150

四、在艰难曲折中开展科研工作 153

第三节 “文革”对学院的破坏和师生对极“左”错误与“四人帮”的抵制 155

一、党政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教师、干部受到严重迫害 155

二、教学、科研设备遭受严重破坏 155

三、对“迫迁”、“肢解”广东农林学院的斗争 156

四、高等农业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157

第四编 华南农业大学改革开放与发展新阶段(1976.12~1998.12) 161

第一章 恢复与发展 161

第一节 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161

一、开展“揭、批、查”的斗争 161

二、平反冤、假、错案 162

三、恢复华南农学院校名,继续在原校址办学 164

四、恢复机构,调整各级领导班子 164

第二节 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165

一、整顿和恢复教学秩序 165

二、恢复全国高校统考招生和招收研究生制度 166

三、恢复师资培养和教师职称评审工作 166

四、科学研究工作的复苏和发展 167

第三节 学校工作重点转移 168

一、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68

二、制定学院改革初步设想方案 170

三、学院领导班子的调整 171

第二章 开创华南农业大学新局面 172

第一节 华南农学院改制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172

一、高等农业教育要建立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机制 172

二、华南农学院改制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 173

第二节 加强本科教育,注重素质培养 174

一、面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强本科教育 174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注重基本素质培养 175

三、坚持试行学分制,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178

四、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建设良好教风和学风 179

五、本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83

第三节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 185

一、重视教师培养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85

二、开展课程评估,加强课程建设 187

三、改进教材管理,加强教材建设 188

四、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建设 190

五、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 192

第四节 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194

一、改革和完善招生工作制度 194

二、改革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 196

第五节 行政机构与管理制度改革 197

一、人事管理与改革 198

二、财务管理与改革 204

三、后勤管理与改革 206

四、离退休干部工作 210

五、校友会工作 212

第三章 扩大办学规模 发展办学层次 213

第一节 积极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建设 213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13

二、学科专业调整改革的三个阶段 214

第二节 发展研究生教育 216

一、研究生教育的恢复和发展 216

二、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 217

三、研究生的学位授予 219

四、研究生培养质量概述 222

五、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23

第三节 高等农业成人教育和农业干部教育 223

一、管理机构的演变 223

二、高等农业成人教育的创办、停办、恢复、改革与发展 224

二、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289

三、形势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290

四、专业思想教育 291

五、国防教育 292

第四节 群众组织工作 292

一、教工会和教代会 292

二、团委会和学生会工作 294

第六章 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建设 298

第一节 “联合办学”和“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298

一、广州石牌地区六所高校联合办学 299

二、力促部省“共建”华南农业大学 299

三、“联合办学”和“共建”后学校的效益 300

第二节 “211工程”预审 301

一、全面竞争预审资格 301

二、学校领导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做好预审准备工作 303

三、顺利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 305

第三节 “211工程”立项审核 307

一、立项准备 308

二、专家论证 308

三、专家组的立项审核意见 309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上报和审核 312

第四节 “211程”项目建设 312

一、建设目标、内容和投入 312

二、建设项目的管理 313

第五编 校史人物传略 317

丁颖教授(1888~1964) 317

邓植仪教授(1888~1957) 325

沈鹏飞教授(1893~1983) 334

李沛文教授(1906~1985) 342

张巨伯教授(1892~1951) 348

陈焕镛教授(1890~1971) 351

杜雷同志(1913~1991) 359

钟荣光博士(1866~1942) 365

唐有恒教授(1885~1958) 374

蒋英教授(1898~1982) 379

黄承先烈士(1900~1927) 385

赵善欢院土(1914~) 390

卢永根院士(1930~) 394

庞雄飞院士(1930~) 399

附录 405

附录一 华南农业大学基本资料 405

附表1 华南农业大学沿革一览 405

附表2 华南农业大学及其前身历任领导人一览 406

附表3 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组织系统 410

附表4 华南农业大学行政组织系统 411

附表5 华南农业大学教职工人数统计 412

附表6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普通本科、专科人数统计 414

附表7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研究生人数统计 416

附表8 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历届党代会(党员大会)一览 418

附表9 华南农业大学研究机构一览 419

附表10 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一览(主持完成) 421

附表11 华南农业大学获国家级、部省级科技成果奖一览(协作完成) 427

附表12 华南农业大学专利申请、授权项目一览 430

附表13 华南农业大学历年基本建设投资及竣工情况 431

附表14 华南农业大学教育事业费拨款支出情况 432

附表15 华南农业大学1979年后建成校舍统计 434

附录二 华南农业大学大事记(1908~1998) 435

一、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908~1952) 435

二、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及其前身(1888~1952) 446

三、华南农业大学(1952~1998) 454

附录三 华南农业大学起始考 484

一、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前身的创建与发展 484

二、私立岭南大学农学院的建立与发展 487

三、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建立 488

四、小结 488

编后记 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