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忠元,张强,向洪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810659723
  • 页数:44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创新概论 1

一、创造概述 1

二、创新概述 3

三、创新的分类 7

第二节 创新人才学的研究对象 12

第三节 创新人才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创新人才,世纪的呼唤 21

第一节 创新——人类永恒的主题 21

第二节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24

一、时代呼唤创新人才 24

二、创造人才:新经济的基石 29

三、创新人才: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本 41

第三章 创新人才与智商 45

第一节 解剖智商 45

第二节 记忆、理解与创造 46

一、记忆——创造的“知识库” 47

二、理解——揭开奥秘的钥匙 55

三、记忆、理解和创造 59

第三节 知识、智能与创造 66

一、创造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 66

二、创造人才的合理智能结构 72

三、建立合理知识、智能结构的方法 78

第四章 创新人才的成长途径 86

第五章 创新人才的心理要素 93

第六章 创新思维 102

第一节 创新性思维概论 102

一、思维简述 102

二、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103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04

第二节 创新思维方法 106

一、创新思维 106

二、逆向思维 107

三、聚合思维 110

四、发散思维 119

五、想像思维 126

六、灵感思维 136

七、自由创造思维法 140

第三节 创新思维方式 143

一、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143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钱学森的思维方式 145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47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147

二、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扣时间逻辑思维的培养 154

三、辩证思维的培养 156

第七章 创新测评 163

第一节 人才测评概述 163

一、人才测评概念 163

二、人才测评特点 165

第二节 人才测评方法 167

一、定性为主的直观鉴别法 167

二、定量为主的德才测评法 169

三、情景模拟测试人才 172

第三节 创造力测评 178

一、创造力 178

二、创造个性测评 187

三、创造力自我测验 188

第八章 创新精神 197

第一节 创新精神:素质教育的核心 197

一、科学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197

二、智力与非智力的统一 198

三、个性型与合作型的统一 199

第二节 问题意识——创新精神的基石 199

一、初识问题意识 199

二、问题意识的价值 200

三、如何提高问题意识 201

第三节 动机、兴趣与创造 203

一、动机与创造 203

二、兴趣、好奇与创造 204

第四节 情感、意志与创造 208

一、情感、意志的思想基础及其培养途径 208

二、情感与创造 209

三、意志与创造 212

第五节 想像、幻想与创造活动 213

一、创造想像与创造活动 213

二、科学幻想与创造活动 216

三、提高想像力的基本途径 217

第九章 创新个性 220

第一节 个性:创新的催化剂 220

第二节 自尊心与创造 226

一、自尊心的激发效应 226

二、自尊心与创造 229

第三节 灵感、机遇与挑战 231

一、灵感与创造 231

二、机遇与创造 233

三、提高捕捉灵感和机遇的能力 235

第四节 性格气质与创造 239

一、性格与创造 239

二、气质与创造 240

三、性格培养与气质锻炼 242

第十章 创新教育 245

第一节 创新教育概论 245

一、创造性教育的含义 245

二、历史的发展呼唤创造性教育 246

三、时代的进步呼唤创造性教育 250

四、教育的革新呼唤创造性教育 257

五、中西方创新教育概述 260

第二节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269

一、创造教育需要连续性 269

二、创新教育原则 273

三、一流大学的课程设置比较 276

四、哈佛大学的创新教育 278

五、哈工大创新精神培养体系带给我们的思考 279

第三节 研究性学习 283

一、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283

二、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 286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91

第十一章 创新能力 295

第一节 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核心 295

第二节 创新能力结构 299

一、创造力 299

二、观察能力 300

三、想像能力 301

四、实际操作能力 304

五、学习能力 305

六、合作能力 308

第三节 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 309

一、是谁阻碍了我们的创新能力 309

二、传统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315

第四节 创新能力的培养 323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323

二、当代青年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327

三、西安交通大学提高创新能力的措施 335

四、美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338

第十二章 常用创新方法 340

(一)意场感应法 340

(二)综合法 341

(三)自由畅想法 342

(四)科学归纳法 342

(五)头脑风暴法 342

(六)逻辑推理法 343

(七)检核表法 343

(八)观察法 344

(九)分离法 345

(十)演变法 346

(十一)智力激励法 347

(十二)检查单法 347

(十三)类比发明法 348

(十四)联想发明法 348

(十五)渗透法 349

(十六)组合法 349

(十七)综合法 350

(十八)缺点列举法 350

(十九)希望点列举法 351

(二十)特性列举法 351

(二十一)专利发明法 351

(二十二)KJ法 352

(二十三)NM法 353

(二十四)问题探究法 354

第十三章 高校:创新人才的孵化器 357

第一节 现代大学最高价值:培养创新人才 357

第二节 大学大师今尤在 360

一、来自美国的启示:高水平的教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360

二、创新,21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 364

三、教师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 365

第三节 象牙塔在21世纪向何处突围 369

一、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369

二、斯坦福大学:世界规模的创新人才孵化器 380

第四节 产学研结合 386

一、全球化呼唤高校科研创新 386

二、全国高等院校“九五”科技攻关一瞥 388

三、高校科技产业——我国产业结构新亮点 393

第十四章 创新环境 397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 397

一、国家创新体系概述 397

二、技术创新工程 402

三、高等教育“211工程” 405

四、知识创新工程 407

第二节 学习型企业 409

一、21世纪的新型管理模式:学习型企业 409

二、“微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经验 410

第三节 学习型社会 414

一、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414

二、家庭教育:学习型社会的起点 416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 418

四、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423

第四节 构建创新基地 425

一、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创新基地走出创新人才 425

二、沈阳大学工程实践基地: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428

第十五章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32

第一节 如何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32

第二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取向 434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437

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原则 438

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模型 440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442

参考文献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