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
第一部分 背景及实践研究 3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3
第一节 近代(清末民初)学校音乐教育的发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 3
第二节 1919—1949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5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 5
二、师范音乐教育 9
三、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校音乐教育 12
第三节 1949—1976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13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 13
二、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16
三、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18
第四节 1977—2000年的学校音乐教育 20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 20
二、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26
三、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29
第五节 主要的历史经验及问题 37
第二章 20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4
第一节 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及实施进程 44
一、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 44
二、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 45
第二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7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 47
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及主要突破 49
三、新课程实验区、实验教材及教师培训 54
四、《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 58
五、《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制订及主要突破 60
六、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教材及教师培训 64
七、现行的教师教育体系及培养规格面临的挑战 66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 73
第三章 音乐审美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的关系研究 73
第一节 引论 73
一、问题的提出 73
二、本研究的任务 74
三、研究思路 74
四、研究难点 74
第二节 研究的基础与预处理工作 75
一、“素质”的定义 75
1.“素质”概念的定义 75
2.“素质”概念的范畴分析 76
二、与“素质”定义相关的问题 78
三、“音乐审美素质”的构成 79
1.“音乐审美素质”概念的定义 80
2.三种层次的核心能力 80
3.三种周边心理结构的支持 82
四、“音乐审美教育”的内容与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结构和层次 84
1.体验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85
2.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 86
3.创作音乐能力的培养 87
4.热爱音乐的需要与动机的培养 88
5.音乐相关知识的传授 88
6.对审美鉴赏标准的影响 89
五、对音乐教育与各种素质发展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分析 90
1.没有作用 91
2.非专有作用 91
3.专有作用 91
4.迁移的作用 91
5.副作用 91
六、方法的选择 91
第三节 素质结构、要素及其与音乐教育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析 93
一、二个健康状态:身体健康状态与心理健康状态 93
1.身体健康状态 93
2.心理健康状态 94
二、三种正当的需要 96
1.基本生存需要 96
2.高级生存需要 97
3.超生存需要 99
三、四种主体能力 104
1.认识能力:人认识对象,驾驭对象的根本能力 106
2.感性能力 109
3.操作能力——控制肌肉对对象的操作 113
4.创造的能力 113
四、习惯与模式化——所有心理活动的优先反应倾向与定型模式 115
五、小结:人的各种素质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 116
第四节 音乐审美教育在人的素质发展中的根本作用 117
一、教育的根本目的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117
二、艺术与艺术教育的本质功能 118
三、艺术教育的误区 118
第五节 附录:对通常“素质”概念内含的心理实质与要素分析 119
1.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高尚情操 120
2.自控能力、自觉性 120
3.劳动素质 121
4.科学、文化素质、文化修养 121
5.环境意识 121
6.现代意识 122
7.文化素质(文化修养) 122
8.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 122
9.自信心、独立意识、勇敢、敢于拼搏 122
10.意志与毅力、挫折承受、艰苦奋斗 123
11.正义感 123
12.自尊心、自尊意识 124
13.爱 124
14.远大理想、远大抱负、崇高信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25
15.竞争意识 125
第四章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 126
第一节 音乐美学基础与立场 126
一、重新确立人的感性的地位 126
二、什么“音乐”的美学 129
三、音乐的特殊性 131
四、音乐审美基础知识 132
第二节 音乐美育存在的问题 135
一、重善轻美的历史与现状 135
二、具体教学的失误 136
第三节 音乐教育如何以审美为核心 137
一、制约与顺应的关系处理 137
二、音乐“绿色食品”的选择 138
三、“亲历的知”与“学理的知”的结合 141
第五章 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状况、音乐教师素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45
第一节 引论 146
一、问题的提出 146
二、研究的任务 148
三、研究的内容 148
四、研究的方法 149
第二节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49
一、调查问卷的内容与结构设计 149
二、研究的实施 150
第三节 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51
一、17省市、自治区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51
二、湖北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61
三、湖南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71
四、陕西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80
第四节 教师问卷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97
一、7省市、自治区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97
二、湖北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10
三、湖南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18
第五节 本专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228
第六节 附录: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状况及音乐教师素质状况调查问卷 233
一、小学生音乐教育状况调查学生问卷 233
二、中学生音乐教育状况调查学生问卷 239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调查教师问卷 246
第三部分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对策 257
第六章 音乐新课程建设及实验、推广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257
一、课程改革与实验推广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257
二、音乐课程标准在实践中有待完善 258
三、实验教材的编写、审查和选用中的弊端 260
四、音乐教师的培养、培训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 261
五、教学设施的地区悬殊和新课程资源的普遍短缺 262
六、对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国家缺乏协调统一的和集中有效的管理和领导 262
第七章 促进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六点建议 264
一、统一协调、加强合作,充分发挥教育部有关学校艺术教育各职能部门和专家咨询机构的作用,形成促进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程序和领导机制 264
二、大力宣传、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将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验、推广相结合,使发展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法规和近期发展蓝图落到实处 265
三、整合学术资源,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力量攻关突破,加强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 266
四、在新课程的实施和常规的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中,随时代的进步、学科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定期修订和完善音乐课程标准及其实验教材 267
五、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鼓励对地方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68
六、加快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适应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需要;尽快建立音乐教师资格认证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农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269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