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篇 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 3
中国问题正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关键(著名的1968年9月8日“日中邦交正常化倡言”) 3
第一篇 访华演讲篇 19
从敞开的大门进行相互理解的友好往来(1974年5月31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致词) 19
坚持信义,永远友好(1974年6月6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23
齐心协力 迈向光辉的未来(1974年12月3日在北京大学赠书仪式上的讲话) 27
把热情的友好培育成未来的参天大树(1974年12月4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致词) 31
在民众之间架设多条“金桥”(1974年12月5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致词) 34
进一步加强人民与人民的友谊(1978年9月11日在上海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37
继承尊敬的先辈们开拓的道路(1978年9月17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40
打开青年交流的道路(1984年6月7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43
民众向未来携手共进(1990年5月28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致词) 46
即将开始的“金桥”第二期的往来(1990年5月31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51
“人民的幸福”是两国友好的根本(1992年10月13日在北京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55
日中民众的“友谊的名画”(1992年10月15日在《西洋绘画名作展》开幕式上的致词) 59
感谢“金秋”的“黄金历史”(1992年10月16日在北京答谢宴会上的讲话) 62
“深圳的挑战”是“亚洲的焦点”(1994年1月30日在深圳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65
第二篇 大学演讲篇 71
寻求新的民众形象(1980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71
走向和平之康庄大道(1984年6月5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77
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主角(1984年6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87
教育之道,文化之桥(1990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92
通往新世界秩序之道(1991年1月30日在澳门东亚大学的演讲) 99
中国的人本主义传统(1992年1月30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的演讲) 108
21世纪与东亚文明(1992年10月14日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教授”称号之纪念讲演) 113
“人本主义”大地万里无垠(1994年1月31日在深圳大学的演讲) 122
南开大学名誉教授、周恩来研究中心名誉所长受聘仪式上的谢词(1998年11月25日) 130
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受聘仪式上的谢词(1999年7月24日于牧口纪念会馆) 136
第三篇 中国友人篇 145
20世纪的诸葛亮 中国周恩来总理(1898—1976) 145
保护民众的大树 周恩来总理夫妇 159
日中友好的桥梁 已故廖承志先生 164
弘扬“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 173
笔的战士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先生 179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中国复旦大学名誉校长苏步青先生 185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 192
丝绸之路的宝石 敦煌的守护人 常书鸿画伯(1904—1994) 200
抓住全世界华人的心的大文豪 金庸先生 206
现代中国画的巨匠 画家方召麟女士 212
用艺术的花朵激励民众 深圳大学教授苏东天画伯 220
第四篇 中国文化篇 229
《展望21世纪》中文版序 229
《我的佛教观》中文版序 232
《续·我的佛教观》中文版序 235
《我的天台观》中文版序 239
《我的释尊观》中文版序 244
《理解·友谊·和平——池田大作讲演·随笔》中文版序 247
《理解·友谊·和平——池田大作诗选》中文版序 250
《畅谈东方智慧》中文版序 253
《敦煌的光彩》中文版序 258
《我的人学》中文版序 263
《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中文版序 265
《社会与宗教》中文版序 270
《池田大作佛教对话丛书》中文版序 272
《人生箴言》中文版序 275
未完成篇 向着未来 279
“心的金桥”:迈向21世纪的光彩 赠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各位 279
出版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