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1
第一篇 物理化学 1
绪论 1
1 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
2 物理化学的发展和各门科学间的关系 1
3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2
4 物理化学在国民经济及药学中的作用 2
第一章 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 3
(一)分子的光性和电性 3
1 极化现象 3
2 克分子折射度 4
3 克分子极化与偶极矩 6
(二)分子间的作用力 10
1 范德华引力的本质 11
2 范德华引力与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12
3 分子间的斥力 13
(三)氢键 14
1 氢键的本质 14
2 氢键的类型 15
3 氢键的形成对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16
(四)分子光谱 18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0
2 红外吸收光谱 29
3 综合散射光谱 33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 36
绪言 36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37
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7
2 可逆过程与最大功 38
3 热函 40
4 热容 40
5 焦耳实验 41
6 焦耳-汤姆孙效应 42
7 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43
(二)热化学 44
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4
2 盖斯定律 46
3 化合物的生成热和燃烧热 46
4 中和热 49
5 温度对反应热的影响——基尔霍夫定律 50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51
1 引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51
2 卡诺循环 52
3 熵 54
4 孤立系统中的熵变 54
5 熵变的计算 56
6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性 57
7 宇宙热死的批判 58
8 功函与自由能 58
9 偏微克分子函数、化学位 60
(四)化学平衡 63
1 反应等温方程式 64
2 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 66
3 自由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吉布斯-亥姆霍兹式 68
4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68
(五)热力学第三定律 71
1 涅伦斯特热定理 71
2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和绝对熵 71
(六)相平衡 74
1 引言 74
2 单元系统中的两相平衡 75
3 相律 77
4 单组份体系 78
5 双组份体系 79
6 三组份体系 90
7 分配定律及其应用 96
第三章 电化学 102
(一)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 103
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构、迁移率 103
2 溶液的导电度 105
3 导电度的测量方法 106
4 浓度与导电度的关系 107
5 柯尔劳许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108
6 溶济对溶液导电度的影响 109
7 溶液的粘度和导电度的关系 109
8 温度和压力对溶液导电度的影响 111
9 导电度的应用 111
10 强电解质溶液的理论 113
(二)原电池与电动势 116
1 原电池 116
2 原电池渗透学说 117
3 可逆电池和不可逆电池 118
4 韦斯顿标准电池 119
5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法 120
6 原电池的热力学 121
7 标准电极电位 123
8 各类电极 126
9 各类电池 129
10 浓差电池 130
11 扩散电位和它的去除 131
12 电动势的应用 132
(三)电解 135
1 分解电应 135
2 极化和超电压 136
3 电合成 137
4 极谱分析 139
第四章 表面化学 140
1 基本概念 140
2 表面热力学 141
3 粒子大小与物理化学性质间的关系 142
4 铺展与润湿 145
5 溶液表面的吸附 148
6 固体表面的吸附 150
7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155
8 吸附的应用 157
9 电表面现象 159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 167
(一)单相反应动力学 167
1 反应速度的表示法和反应速度的测定 167
2 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 168
3 一级反应 168
4 二级反应 171
5 三级反应 174
6 反应级数的测定 174
7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活化能 176
8 分子碰撞理论 178
9 过渡态理论 178
10 复杂反应 180
11 链锁反应及其机构的探讨 182
12 光化反应 184
13 溶液中的反应 186
(二)催化作用 188
1 催化作用的特征 188
2 催化作用的种类 189
3 单相催化作用 190
4 多相催化作用 191
5 催化作用的应用 196
第二篇 胶体化学 198
第一章 绪论 198
1 胶体化学的定义和它的发展概况 198
2 胶体化学的内容及其分类 199
3 胶体化学对国民经济、生物学及医药科学的作用 200
第二章 溶胶 201
1 分散系 201
2 溶胶的制备和净化 202
3 溶胶的基本性质 204
4 溶胶的稳定性和凝聚 209
5 乳状液、泡沫、气溶胶 213
第三章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17
1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形成 218
2 胶粒的大小和形状 220
3 粒子的分布和分级分离 224
4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 225
5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絮凝和胶凝作用 231
6 凝胶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