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轨迹和根源(代序)&高放 1
上编 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模式 3
第一章 前苏联社会主义的成败 3
第一节 前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形成与特征 3
一 前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形成 3
二 前苏联式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5
第二节 前苏联社会主义的完善与改革尝试 7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尝试 8
二 勃列日涅夫的完善新机制 9
三 安德罗波夫的改革试验 12
第三节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转向 13
一 改革的准备与“新思维” 13
二 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向 15
三 政治体制改革,党的领导权丧失 17
四 外交政策的转向 20
第四节 苏共瓦解与前苏联的解体 21
一 前苏联的8·19事件 21
二 前苏联共产党的瓦解 22
三 政权改变性质,前苏联解体 23
四 前苏联解体后十五个独立国家的状况 24
五 苏共瓦解、前苏联解体、制度剧变的教训 25
第二章 前波兰、捷克、民德、蒙古、保加利亚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 30
第一节 前苏联式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实践 30
一 人民政权的建立 30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完成 31
三 高度集权政治体制的确立 32
四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3
五 奉行向前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4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34
一 改革历程 34
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 36
三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7
第三节 社会制度的剧变 37
一 剧变过程 37
二 剧变后的状况 38
三 剧变的教训 40
四 蒙古的剧变 42
第三章 前社会主义南斯拉夫的解体 45
第一节 自治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解体 45
一 人民共和国在战火中诞生 46
二 走上独立的发展道路 46
三 自治制度的三个阶段 47
四 南共盟与南联邦的解体 48
第二节 自治经济制度的兴衰 48
一 自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所有制 48
二 社会经济部门与地方的自治组织 49
三 企业的自主权与民主管理 50
四 社会计划与市场调节 50
五 社会所有制部门的收入分配制度 51
六 农工联合企业组织 52
七 自治经济制度执行中的失误 53
第三节 自治政治制度 54
一 代表团制是政权的特殊形式 54
二 民族自治制度 55
三 党的引导作用与干部体制 56
四 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58
五 自治政治制度执行中的失误 59
第四节 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与重建 59
一 南共盟从“联邦化”倾向到瓦解 59
二 南联邦解体与新南联盟的重建 61
三 新南斯拉夫面临的种种困难 63
四 南共盟瓦解、联邦解体与内战动乱的原因 65
第四章 前匈牙利社会主义的瓦解 69
第一节 探索与演变 69
一 惨痛的教训 69
二 改革的准备 70
三 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 71
四 改革转向,共产党人丧失政权 71
第二节 政治制度的改革 72
一 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党政分开,提高社会组织的作用 72
二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法制 73
三 实行联盟的政策 73
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改革 75
一 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75
二 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 77
三 经济状况的恶化 78
第四节 前匈牙利的剧变及其教训 79
一 在“政治多元化”下放弃党的领导 79
二 改变党的性质,党分裂与重新改组 80
三 在多党制大选中共产党人丢权 80
四 剧变后面临的种种难题 81
五 前匈牙利剧变的教训 82
第五章 前阿尔巴尼亚、前民柬社会主义的兴亡 85
第一节 前阿尔巴尼亚、前民主柬埔寨社会主义的形成与灭亡 85
一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的演变 85
二 前民主柬埔寨社会主义的兴亡 87
第二节 前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的特征 89
一 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 89
二 推行唯我独革的外交路线 90
三 前阿尔巴尼亚的剧变及其教训 91
第三节 前民主柬埔寨社会主义的兴亡 94
一 “新型社会主义”的内容及其后果 94
二 为赶走侵略者,重建家园而奋斗 96
第六章 朝鲜、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同途殊归 98
第一节 朝鲜、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的演变及其特征 98
一 两国社会主义的演变过程 98
二 两国社会主义的特征 100
第二节 朝鲜的主体思想及其实践 101
一 主体思想和三大革命的主要内容 101
二 完善工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103
三 八十年代以来发展经济的新举措 104
第三节 前罗马尼亚社会主义的变革与剧变 105
一 社会主义道德与公正原则 105
二 完善经济体制的措施 106
三 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08
四 前罗马尼亚的剧变及其教训 109
第七章 越南、老挝和古巴的社会主义改革 113
第一节 三个国家发展的基本特征 113
一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113
二 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114
三 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 115
四 前苏东剧变前后的改革 115
五 重申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方向 116
六 调整对外关系 116
第二节 越南的改革与初步成效 116
一 改革过程 116
二 经济体制改革 117
三 政治改革 119
四 改革成效与困难 119
第三节 老挝、古巴的政策调整 120
一 老挝的改革与成效 120
二 古巴的政策调整 123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7
第一节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27
一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27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完成 128
三 指导思想的失误与“文化大革命”的灾难 129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130
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31
六 迈向新世纪的雄伟纲领 132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132
一 党的基本路线 133
二 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 135
三 祖国统一与外交战略的理论 137
四 社会主义建设依靠力量的理论 139
五 党的建设理论 141
第三节 成就与经验 143
一 初步的成就 143
二 成功的经验 145
下编 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的不同派别 149
第九章 欧洲共产主义的消失 149
第一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49
一 资本主义和平发展与危机的产物 149
二 西欧共产党长期探索的结晶 150
三 反对大党主义与霸权主义的产物 151
四 西欧共产党双边多边会谈的结果 153
第二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 154
一 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群众性政党 154
二 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的民主道路” 155
三 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156
四 公有与私有经济成分并存 156
五 独立自主,反对充当“卫星国” 157
第三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实践 158
一 壮大党的队伍,加强党员教育 158
二 利用报刊宣传党的理论与主张 159
三 开展议会外的群众斗争 160
四 参加议会斗争与各级政府工作 160
五 经营一些企业和合作事业 161
六 加强国际交往,扩大影响 162
第四节 欧洲共产主义的不同派别及其衰落 162
一 意共的“第三条道路” 163
二 法国式的社会主义 165
三 日本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166
四 欧洲共产主义的衰落 168
五 冷战后的新探索 170
第十章 民主社会主义的发展 172
第一节 社会党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演变及其基本特征 172
一 社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172
二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77
第二节 瑞典的福利国家模式 185
一 以私人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制度 185
二 推行“阶级合作”政策 186
三 社会保障与福利设施 187
四 高个人累进税 188
第三节 英国工党的国有化经济模式 190
一 国家采取多种手段干预经济 190
二 实行“工业民主”,工人参与企业管理 192
三 用高税支付庞大的社会保障计划 193
第四节 联邦德国社民党的私有经济模式 196
一 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 197
二 劳资“共同管理”企业 198
三 提倡公平分配 199
第十一章 游击中心主义的试验 202
第一节 游击中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02
一 农村游击中心主义 202
二 城市游击中心主义 203
三 城乡结合的游击运动 204
第二节 农村游击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206
一 走农村夺取政权的道路 206
二 以游击队代替党 206
三 少数勇敢分子包打天下 207
四 提倡“打了就跑” 207
五 力主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208
第三节 城市游击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 208
一 指导思想多元化 209
二 以城市游击中心运动夺取政权 209
三 搞恐怖活动,以动摇现政权的基础 210
四 以“战斗人员”代替党 210
第四节 城乡游击运动的基本特征 210
一 注重依靠群众,武装斗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211
二 注意组织上的联合,建立了较为广泛的统一战线 211
三 建立农村根据地,注意不断调整战术 212
四 注意思想工作,但党的领导仍然比较薄弱 212
第十二章 民族社会主义的类型 215
第一节 民族社会主义的演变及其特征 215
一 民族社会主义的产生和演变 216
二 民族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223
第二节 伊斯兰社会主义 228
一 用可兰经作为治理国家的准则 228
二 主张只搞社会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229
三 经济上实行“人民所有制” 230
四 政治上搞“人民自理” 232
五 力图统一阿拉伯,建立伊斯兰帝国 234
六 伊斯兰社会主义的四种类型 235
第三节 乌贾马社会主义 238
一 以大家族为基础 238
二 农工商综合体组织 240
三 村社组织的三种所有制形式 241
四 村社的基层政权性质 242
五 乌贾马社会主义的蜕变 243
第四节 准民主社会主义 245
一 提倡从本民族的传统出发 245
二 强调民主 247
三 主张混合经济 248
四 提出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249
第五节 合作的社会主义 250
一 把合作主义作为官方理论 251
二 宣称合作制比国有制高 252
三 企业实行人民参与制 253
第六节 缅甸式的社会主义 254
一 自称是不同社民党与共产党的党 254
二 党政企军人化 255
三 经济“缅人化” 256
四 标榜“国家统一” 258
五 缅甸式社会主义的解体 260
第七节 仿前苏联式的社会主义 260
一 强调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与党的领导作用 261
二 要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 262
三 要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62
四 集中管理的经济体制 263
五 改辕易辙 263
第十三章 绿色社会主义的崛起 266
第一节 生态运动与绿色社会主义 266
一 生态运动与绿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演变 266
二 绿色社会主义与生态运动的关系 268
三 绿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派别 270
第二节 绿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71
一 绿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71
二 绿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活动 273
三 绿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74
第十四章 现代托洛茨基主义的抬头 277
第一节 现代托派的演变与组织状况 277
一 现代托派组织的演变 277
二 现代托派的组织状况 278
第二节 现代托派的基本观点与主要活动 279
一 现代托派的基本观点 279
二 现代托派的主要活动 284
第十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287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特征及流派 287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变 287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289
三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 290
第二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93
一 批评和补充马克思主义 293
二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变革的道路 294
三 对前苏联模式的批判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 298
第十六章 国际恐怖主义剖析 300
第一节 国际恐怖主义的演变与组织 300
一 国际恐怖主义是近代无政府主义的新变种 300
二 国际恐怖主义的组织状况 302
第二节 国际恐怖主义的主张与活动 303
一 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观点 303
二 国际恐怖主义组织的主要活动 304
第三节 怎样看待国际恐怖主义 305
一 国际恐怖主义的重新活跃是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产物 305
二 国际恐怖主义是工人运动的腐蚀剂 306
三 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世界人民的谴责 307
结束语 309
主要参考书 314
再版后记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