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中医古籍 1
《黄帝内经》概论 1
试述《黄帝内经》的辨证施治理论 15
王冰次注《素问》探讨 19
《黄帝内经太素》撰注年代考 23
《针灸甲乙经》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 27
《甲乙经》版本源流及现存本考析 30
《甲乙经》对针灸学术的贡献 33
扁鹊著作文献研究刍议 38
古《明堂经》考析 42
仲景著作文献研究简议 47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对方剂学的贡献 52
张仲景妇科文献研究简议 56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文献概述 59
《伤寒》、《金匮》方之组合与应用 63
叶天士、吴鞠通二家对温病学术的继承与发展 76
第二部分 中医文献 82
中医文献整理研究刍议 82
两汉及三国时期中医文献发展概述 87
两晋南北朝医学文献发展概述 103
隋唐五代医学文献发展概述 108
宋金元医学文献发展概述 113
明清医学文献发展概述 117
第三部分 中医理论 123
《黄帝内经》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123
《内经》五行学说解析 128
试述标本学说的精神实质 135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 136
《内经》脏腑学说概述 147
《内经》经络学说解析 185
运气学说概论 202
浅谈对《九宫八风》篇的认识 211
卫出上焦考析 214
医文并茂话中医 217
中医学刍议 220
传统文化沃土滋养我一生——我的治学心得和成长之路 231
第四部分 临床各科医案选释 235
一、内科 235
(一)感冒 235
(二)温病 239
(三)肺痿、肺痈 240
(四)肺痨 242
(五)咳喘 244
(六)喉病 247
(七)胃脘痛 248
(八)嗳气 253
(九)痢疾 254
(十)泄泻 255
(十一)参苓白术散治脾虚泄泻 258
(十二)腹痛 259
(十三)胁痛 263
(十四)黄疸 264
(十五)头痛 267
(十六)中风 269
(十七)癫、狂、痫证 272
(十八)抑郁证 274
(十九)不寐 277
(二十)水肿 279
(二十一)癃闭 283
(二十二)痹病 286
(二十三)腰腿痛 290
二、儿科 292
(一)伤食 292
(二)泄泻 293
(三)发热 295
(四)咳喘 296
三、妇科 298
(一)调经 298
(二)崩漏 303
(三)胎前病 305
(四)产后病 311
(五)前阴病 315
四、外科 317
(一)痈疽 317
(二)皮肤病 325
(三)跌打损伤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