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编写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5086702
  • 页数:4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种。全书分13章,从地理环境、历史、民族区域自治、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信、贸易、旅游、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角度,对该州进行了全面介绍。是读者理解该自治州基本情况的一本有价值的通俗读物。本书曾与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此次出版是修订本。

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2

一、地形 2

二、河流 4

三、气候 5

第二节 物产资源 7

一、植被类群与生物资源 7

二、野生动物 9

三、矿产资源 11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11

一、人口 11

二、民族 14

第四节 行政区划 25

第五节 名胜古迹 29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50

第一节 建置沿革 5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面貌 54

一、阿坝地区的社会形态 54

二、国民党的统治和掠夺 59

三、衰败的经济与人民的悲惨生活 60

四、人民的反抗斗争 62

第三节 红军长征在阿坝 65

第四节 人民政权建立 73

一、解放6座县城 74

二、黑水剿匪 77

三、进军草地 79

第五节 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 82

第六节 社会主义改造 87

一、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7

二、大跃进的失误和人民公社的挫折 91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96

第七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 100

一、拨乱反正与落实政策 100

二、经济体制改革 104

三、产业结构的调整 110

第八节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116

一、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117

二、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119

三、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效 120

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取得新进展 121

五、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新改善 123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125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 125

一、3年准备工作 125

二、建立自治政府 130

三、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34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138

一、人民代表大会 138

二、自治州人民政府 140

三、参政议政机关的建设 143

第三节 法制建设 146

一、民族立法 146

二、监督工作 148

三、法制宣传教育 150

第四节 新型民族关系 155

第四章 农业 161

第一节 农业 161

一、历史发展进程 161

二、农田和水利基本建设 164

三、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 166

四、发展特色农业 168

第二节 林业 168

一、林区的历史和现状 169

二、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 171

三、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培育后续森林资源 177

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79

五、退耕还林(草)工程 182

第三节 畜牧业 183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184

二、草原生态建设 185

三、兽疫防治与畜种改良 187

四、畜牧业产业化 189

第五章 工业 192

第一节 工业发展概况 192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业发展 193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发展 195

第二节 能源生产 200

一、水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

二、煤炭资源 203

第三节 乡镇企业 204

第六章 交通通信 208

第一节 交通运输 208

一、公路建设 209

二、汽车运输 211

三、民航运输 213

第二节 邮政 214

一、邮政事业 214

二、业务发展 216

第三节 电信 217

一、机构改革 217

二、基础设施建设 218

三、业务拓展 219

四、移动通信 220

第七章 财税金融 222

第一节 财政 222

一、机构建设 222

二、财政管理体制 223

三、财政收入 225

四、财政支出 227

第二节 税收 230

一、机构建设 230

二、国家税收 231

三、地方税务 232

第三节 金融 233

一、金融机构 234

二、金融工作 236

三、证券 238

第四节 保险 239

一、机构设置 239

二、保险业务 240

第八章 贸易 243

第一节 国内贸易 243

一、历史上的商贸 243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商贸发展 244

第二节 对外贸易 247

第三节 民族贸易 252

一、民贸机构的建立、改革和发展 252

二、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 253

三、供销合作贸易的改革与发展 256

第九章 旅游业 259

第一节 旅游发展概况 259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261

第三节 重点景区介绍 263

第四节 旅游经济 271

第五节 旅游发展措施 273

第十章 对外开放 279

第一节 对外宣传 279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281

第三节 招商引资 283

一、拓宽招商领域 283

二、积极引资促发展 284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286

第一节 教育 286

一、发展概况 286

二、学校建设 288

三、教师队伍 292

四、双语教育 293

第二节 科学技术 295

一、发展历程 295

二、科技成果 297

三、科技应用与推广 298

四、科学普及和学术交流 301

第三节 文化艺术 302

一、群众文化 303

二、文学创作 305

三、文艺演出 307

四、文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309

五、文物考古 310

六、档案、编译和地方志 311

第四节 新闻出版 313

一、新闻报刊 313

二、图书管理和发行 315

三、文化市场管理 316

第五节 广播影视 317

一、广播 317

二、电视 318

三、电影 320

第六节 体育 321

一、全民健身 321

二、竞技体育 323

三、民族传统体育 324

四、体育设施建设 326

五、体育产业 327

第七节 医疗卫生 327

一、卫生事业的发展 327

二、人才队伍与机构建设 329

三、卫生防疫 332

四、妇幼卫生保健 333

五、爱国卫生运动 334

六、民族医药 336

第八节 社会保障 340

一、社会保险 340

二、低保 343

三、就业和再就业 345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347

第一节 城镇建设 347

一、城市建设 348

二、基础生活设施 351

三、房屋及住宅建设 353

第二节 新兴城镇 356

第三节 乡村建设 368

一、乡镇建设 368

二、牧民新村建设 369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72

第一节 环境保护 372

一、机构设置 372

二、环保现状及成就 373

三、存在问题 375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376

一、政策保障 376

二、具体措施 377

第十四章 灾后重建 379

第一节 地震灾害 379

一、人员伤亡惨重 379

二、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379

三、公共文化设施受损严重 381

四、工、农、林、牧业灾情严峻 381

五、旅游业遭受重大损失 382

第二节 抗震救灾 383

一、灾民救助 383

二、救灾款物的接收与发放 385

三、救灾款物的监管与审计 386

四、抗震救灾宣传 389

第三节 恢复重建 390

一、交通恢复重建 390

二、电力、供水和通信的恢复 391

三、社会事业恢复与重建 393

四、工、农、林、牧业生产的恢复 397

五、旅游业恢复与发展 399

六、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399

七、尽力恢复日常生活 400

第四节 大爱无疆 401

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401

二、人民解放军、武警及消防部队、公安干警奋勇救灾 403

三、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倾力相救 408

四、社会团体、志愿者伸出援手 409

五、国际和我国港澳台地区踊跃捐助 410

六、对口援建工作 411

第五节 重建精神家园 412

后记 415

修订后记 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