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中国改革的两个“25年” 1
第一篇 改革的启动(1978~1986年)第一章 从抓整顿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革命时期所确立的对待农民的政治策略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给予农民土地的承诺及兑现 6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收回农民土地所有权 8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收回农民土地使用权 10
农民迫于吃饭生存需求而自发进行的改革 12
把土地使用权还给农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对农村及土地制度改革的正式认可及肯定 16
第二章 反思并否定“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两个凡是”的反思及其批判 20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2
关于“资本剥削人”的政治经济学反思 24
西方经济学进入大学课堂 27
“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及实践的终结 30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2
思想解放运动对全党全民智慧的解放 34
第三章 姓“社”姓“资”交锋的经济特区试验国务院体改办升格为国家体改委 38
经济特区试验的四大窗口功能 41
把时间与效率摆到重要位置的深圳特区 43
经济特区性质的争论及“蛇口风波” 46
经济特区效应的地缘扩散及放大 49
第四章 城市改革探索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企放权让利的后续乏力及严重亏损 52
财政收入22个月连续下滑后的国企改革思路调整 55
包盈不包亏的承包制开始引入国有企业 57
国企承包的短期利益行为及所有者缺位 59
承认市场调节作用的价格集中改革 61
发展商品经济的要素市场培育 63
商品经济第一次写入党的决议 65
第五章 为地方政府引入市场激励的财政包干扩大地方财权的财政“分灶吃饭” 68
巨额财政赤字压力下的向地方借款 70
以财政分权弱化市场化改革的阻力 72
地方财政包干所催生的私营企业与乡镇企业萌芽 74
地方财权撬动的价格与工资轮番上涨 77
地方政府以制度安排打破经济发展的区域平衡 79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权博弈乏力 81
第六章 述评: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第二篇 改革的模式选择(1986~1992年)第七章 从价格闯关改革到实行价格“双轨制”抢购风潮与挤兑银行储蓄存款风潮 90
全社会动员的“价格闯关”遇阻 93
“价格闯关”困境中的“双轨制”创意 96
价格双轨制改革的资源配置调节效应 99
“双轨制”下的官倒渔利与私人资本积累 101
逐渐取消各种补贴的价格改革自动成功 102
两次通货膨胀及政府干预市场的演练 104
第八章 司资产管理职责的国资局设立及拨改贷计划价格向市场价格转变所加大的国企亏损 108
国资流失现象的人为夸大及全民忧虑 110
为国资保值增值而生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112
管资产与管企业的矛盾及部委分权之战 114
10年之命的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正式谢幕 116
拨改贷的政资分离及银行商业化改革 118
第九章 为定向募集公司上市搭台的证券交易所设立国企为资金所困的定向募集融资 122
国企“翻牌”改制为定向募集股份公司 124
沪深证券交易所设立及财富放大效应 126
国有法人股与社会公众股的股权分置 129
定向募集股份的黑市交易及多个“小证券市场” 131
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国企扭亏功能及规则 135
国有股协议转让的买壳上市及股价操纵 137
第十章 非有意设计的渐进式改革路径资本雇佣打开了农民大规模移民的大门 141
国企合资打开了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通道 144
兼职或“走穴”所形成的劳动定价机制 146
圈起围墙而复制市场机制的经济开发区 149
海外资本进入中国的加速及博弈格局 150
“三来一补”所催生的“世界工厂”雏形 153
通过文件总结而提出市场经济的理论 15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正式写入决议 157
第十一章 述评:不争论的政治智慧第三篇 改革的全力推进(1992~2003年)第十二章 从激励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全面掌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全力推进的制度转换成本上升 166
行政条块分割调整的权力层级上移 167
金融机构人事权及运营权向总部的集中 169
商业流通及对外贸易决策权的中央主导 171
中央政府对证券市场主导权的完全掌控 173
国家经贸委特殊地位的进一步强化 174
中央财政埋单的政策性破产 176
第十三章 “分税制”改革打开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总突破口中央政府全面掌控改革的财力不足 180
从税利分流徘徊不前到分税制改革 182
分税制所要求的分机构及分权 185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配关系的调整 187
转移支付制度对中央政府权威的强化 188
分税制所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及突破 190
中央政府主导改革后的地方政府收费项目倍增 193
第十四章 从金融整顿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的放贷急刹车 196
中央政府掌控商业银行的经营主导权 198
支持国有企业脱困的银行债权转股权操作 200
减轻国企负担与刺激经济增长的连续减息 202
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减负的金融不良资产剥离 204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及资产处置 206
第十五章 不触动产权制度的国有企业管理改革国有企业背负着社会历史包袱走向市场 209
大集团战略导向下的国有企业行政合并 210
部分国有企业移交给地方政府的卸载改革 213
国有企业自创而普遍实施的员工内部退养 214
国企剥离上市及捆绑困难企业上市 216
国企名目繁多的员工集资及社保费用拖欠 218
国有大中型企业学邯钢的管理改革 220
第十六章 零资产出售与脱壳改制所孕育的民营大集团国企大面积亏损下的民企扩张提速 224
地方政府零资产出售国企及国企脱壳改制 226
资产评估所支撑的民企价格倍增及规模放大 228
零价格收购后的资产评估及资产负债表调整 229
地方行政力量支持的银行为民企收购放贷 231
有资产无资本的若干民营大集团出现 233
民企对国有集团形式与行为的复制及模仿 235
第十七章 农村改革效用递减及日趋严重的“三农”问题二元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一步延续 238
“政绩工程”或“达标工程”的集资和摊派 240
名目繁多的收费吞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收益 242
污染加剧与资源掠夺所导致的矛盾与冲突 244
农村税费改革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245
资本不断流出所导致的农村贫穷及文明衰退 247
第十八章 财政政策与行政措施并举的经济增长拉动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心制定及特定功能 251
国债发行规模倍增及政府投资效应 253
地债发行受到限制的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扩张 255
加大家庭支出及负担的教育产业化 257
民众被迫埋单的医疗市场化 259
为刺激增长而推行的“假日经济” 261
第十九章 在妥协与曲折中加入WTO发展市场经济与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历史巧合 265
分税制改革为中国加入WTO增加的谈判筹码 267
市场经济成就所推动的中国“入世”提速 269
通过妥协而实施的进取性“入世”战略 270
“入世”拉开了中国充分发挥“世界大国”作用的序幕 272
中国“入世”后的技术创新加快与改革的全面转型 275
第二十章 述评:十字路口的选择第四篇 改革的全面转型(2003~2008年)第二十一章 渐进式改革路径的战略性终结被当做“禁区”的政治体制改革写入党的决议 284
维护与保护人权被写入国家宪法 287
社会体制改革开始关注公平与保护弱者 289
民生及民生问题解决上升为执政理念 291
加快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户籍改革全面启动 293
国企全面改制与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 295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改革全面转型探路 297
第二十二章 公共政策导向下的公共财政框架及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的重新定义及再认识 300
财政职能转型及公共产品供给的加大 302
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加大及效能 305
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及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307
着眼于社会公平的民生财政政策及措施 309
三种预算统一与平衡的政府预算体系 312
弥补两个预算支出缺口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315
第二十三章 证券市场国际化与资产资本化进程的加速以对价支付补偿小股东的股权分置改革 319
中国证券市场繁荣的功能定位及效应 321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所要求的“两个开放” 323
培育并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325
资产资本化的三条路径及方式 328
资产资本化所实现的国企价值重估 331
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谨慎推进 332
第二十四章 让农民分享改革收益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种地不纳粮的取消农业税改革 336
种地直补的全体农民增收政策 339
纳入财政预算的农村医疗补贴 341
减轻农民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343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训练补贴 346
农业基础设施及文化事业建设的财政支持 3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 349
第二十五章 产业轻型化与重质化的升级目标工业化的资源过度消耗及进口依赖 352
重化工业体系的轻型化目标 354
“轻日工业”产业的重质化目标 357
依托国际市场的产业合作及专业化分工 358
资本与劳动力同步输出的战略 360
产业升级目标的分阶段实现 363
第二十六章 中国海权战略实施下的世界强国之梦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果的保卫 366
军队装备现代化与军人知识化的“两化”改革 367
“两化”改革所要求的中国军人职业化 370
全球化与资源外部依赖的中国海权战略 373
大飞机及大军舰所要求的工业能力 375
关注并维护两大工业体系的完整及独立 377
中国制造由工业产品到工业设备的全面升级 379
第二十七章 两个高速增长及“两大”的经济成果财政收入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 382
国企实现利润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 384
两个高速增长下的经济实力倍增 387
在全球经济大国中的中国国有资产数额最大 389
在全球经济大国中的中国国有经济比重最大 391
第二十八章 述评:内生的公平价值理念第五篇 改革的继续与攻坚(2008年以后)第二十九章 社会体制改革的突破及全面提速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分类改革及深化 402
奠定民众财产性收入公平及持续增长的制度基础 403
赋予民众更多更大的知情权 405
充分保障人口的自由迁徙权 407
以劳动效率的大幅提高来解决就业问题 409
分步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制 411
公共政策及公共服务的平等化 412
第三十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及稳步推进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 414
积极向西方宣传中国的政治观念 416
打破以行政改革代替政治体制改革的思维 417
政治体制改革应该有一个中长期目标 419
实现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同步推进 420
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点 422
重视并支持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423
第三十一章 国家价值体系构建及核心价值理念培育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导向构建国家价值体系 426
精心培植弘扬中华文明与文化的载体 428
以核心价值理念凝聚民众共识 430
重视并放大民众共识的制度价值 432
第三十二章 述评:奠定世界强国的三大基石附录 中国改革30年重大事件索引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