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艳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85579
  • 页数:306 页
图书介绍: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伦理的名词概念,但在马克思关于政治理论的论述与政治实践的主张中,却蕴涵着丰富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追求。如果漠视或撇开这一思想蕴涵,只能徘徊在马克思政治思想的视野之外,难以把握其理论精髓与思想神韵。本文认为: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内涵于马克思政治观点与政治主张中的伦理诉求与价值关怀,主要表现在政治主体的伦理关怀、政治关系的价值判断以及政治制度的正义追求三方面。

导论 1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意义 2

二、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确证 3

(一)马克思思想与所有社会科学“有关联” 3

(二)马克思政治思想蕴含伦理意义 4

三、论题的相关概念 5

(一)政治伦理 5

(二)政治思想、政治哲学 7

(三)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 8

四、论题的研究现状 8

(一)马克思政治哲学、政治思想研究 11

(二)马克思伦理思想研究 13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马克思政治伦理研究 14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6

(一)研究方法 16

(二)研究思路 17

六、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18

(一)创新点 18

(二)难点 18

(三)不足 18

第一章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历程 20

一、唯心主义、革命民主主义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21

(一)对社会贫苦阶层的道德同情与道义支持 23

1.以“人类幸福”为职业选择的指针 23

2.“为穷人要求习惯法” 24

(二)通过哲学干预实现政治生活合理化 25

1.“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 26

2.“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的力量” 26

3.“哲学要求国家是合乎人性的国家” 27

(三)自由是判断国家制度善恶的标准 28

1.“自由确实是人的本质” 28

2.自由是判断制度善恶的标准 29

(四)国家、法律、行政官员应当具有的“义务” 31

1.理性国家应当平等地对待公民 31

2.“国家放弃自己的义务是一种罪行” 32

3.法律应当真实、公平、代表普遍利益 33

4.政府与行政官员应对其管理地区的贫困负责 34

二、由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36

(一)国家伦理观 38

1.国家不是“伦理理念的现实” 38

2.国家权力之“人民主权” 40

3.国家制度之“民主制” 42

(二)人的本质论 43

1.应然性:“社会特质”与“私人特质”、“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 44

2.异化现实:“公人”与“私人”二重化、类本质的异己性 46

(三)人类解放论 50

1.人的解放是“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 51

2.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形式 52

3.“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是人的解放的手段 53

4.人的解放的可能性在于“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 54

三、唯物史观形成及以后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 56

(一)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历史地位 58

1.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 58

2.人的历史地位:“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62

(二)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 62

1.二者对立的原因:“分工的发展” 63

2.二者对立的结果:“国家的独立形式”的产生 64

3.二者对立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 65

(三)个人与集体(阶级、国家)的关系 66

1.“虚幻的集体”(国家):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 67

2.“真实的集体”(“革命无产者集体”):个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手段 67

(四)共产主义及其伦理价值 68

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68

2.共产主义的伦理价值 71

第二章 政治主体的伦理关怀 76

一、伦理关怀的政治主体的确证 76

(一)基本的政治主体:阶级 77

1.阶级作为政治主体的论证 77

2.阶级作为政治主体的存在方式 80

(二)伦理关怀的政治主体:被统治阶级 81

1.被统治阶级作为伦理关怀政治主体的确定 81

2.被统治阶级的类型:奴隶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 82

(三)马克思着重关怀的政治主体:无产阶级 82

1.改变无产阶级非人地位的现实要求 83

2.回答资本主义朝何处去的客观选择 84

3.分析无产阶级历史价值的必然结论 85

(四)伦理关怀的政治主体的超越:全人类 89

1.现实的人始终是主体 89

2.无产阶级解放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条件 90

二、对无产阶级的伦理关怀 91

(一)对无产阶级“社会最下层”地位的道德同情 91

1.对无产阶级经济上被剥削、被压榨地位的揭示 92

2.对无产阶级政治上被统治、被支配地位的分析 93

3.对无产阶级思想、文化、教育贫困地位的彰显 94

(二)对无产阶级“丧失人性外观”状况的人文关切 95

1.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分析 96

2.无产阶级“丧失人性外观”的表现 97

(三)对无产阶级“消灭自身”命运的终极关怀 100

1.阶级存在本身就表明人是不自由的 100

2.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包括消灭一切阶级 100

(四)对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装与实践指导 102

1.“批判的武器”:对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武装 102

2.“革命的实践”: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实践指导 106

三、对人类的伦理关怀 116

(一)人类解放目标的确立 116

1.人文关怀的必然指向 116

2.世界历史思想的逻辑推论 117

3.资本运转规律的分析结果 118

(二)人类解放的内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19

1.现实的人个性自由的实现 119

2.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120

(三)人类解放的实现条件 121

1.人从自然的盲目性支配下解放出来 121

2.人从异己的社会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 122

第三章 政治关系的价值判断 124

一、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伦理评价 125

(一)个人与社会:“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 126

1.个人与社会相互创造、相互依赖的现实性 127

2.个人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合理性 129

3.私有制下个人与社会极端对立的非正当性 130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人的解放的客观环境 132

1.国家与社会的同一:人的“个性自由”的泯灭 133

2.国家与社会的分离:人的本质的“二元化”、“异化” 135

3.国家复归于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37

二、政治权力关系的道德判断 140

(一)政治权力关系所有制基础的合理性判断 141

1.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关系是不合理的 142

2.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政治权力关系具有正当性 145

(二)政治权力关系“广延性”的道德判断 147

1.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政治权力关系是不道德的 148

2.多数人统治少数人的政治权力关系具有相对的道德合理性 151

(三)政治权力关系历史趋势的应然判断 152

1.政治权力关系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153

2.“公共权力失去政治性质”的历史必然性 155

三、政治权利关系的价值追求 156

(一)自由 159

1.“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 160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自由的局限性 161

3.无产阶级获得政治自由的条件 164

4.真正的自由只有在“真实的集体”中才能实现 165

(二)平等 166

1.经济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基础 167

2.政治平等具有历史性 169

3.真正的平等在于结果平等 170

(三)民主 171

1.民主是国家制度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72

2.资本主义民主同时具有进步性与局限性 173

3.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首先要争得民主 174

4.“真正的民主制”是政治国家消失的社会 176

第四章 政治制度的正义追求 178

一、政治制度的正义标准 181

(一)正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实现“人的解放” 182

1.人的解放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确证 183

2.人的解放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基本要求 185

(二)正义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188

1.生产力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确证 189

2.生产力作为政治制度正义标准的基本要求 192

二、政治制度的正义评判 195

(一)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精神的动物王国” 196

1.封建政治制度使人“不成其为人” 196

2.封建政治制度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与历史的进步 198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斩断封建羁绊”与“必然灭亡” 198

1.斩断封建羁绊:对人的解放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 199

2.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人的解放与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202

(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 208

1.“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 209

2.“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210

三、超越政治制度的理想制度 211

(一)政治制度对“人类解放”的制约 211

1.政治制度对被统治阶级的限制 212

2.政治制度对所有人的利益与关系的异己性 214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制度追求 216

1.共产主义制度的伦理精神: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16

2.共产主义制度的建构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 219

3.共产主义制度的实践:“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222

第五章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评析 224

一、思想特色 224

(一)表达形式:政治思想的显性表现与伦理追求的隐性存在 224

1.政治思想的显性表现 225

2.伦理追求的隐性存在 226

(二)论证方法:政治伦理的应然分析与政治伦理的必然论证 230

1.政治伦理的应然分析 230

2.政治伦理的必然论证 233

(三)提揭内容:人类解放的思想主题与制度伦理的内容侧重 236

1.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主题 236

2.制度伦理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内容侧重 238

二、时代性 241

(一)时代局限性 242

1.资本主义社会的变化 242

2.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局限性 250

(二)时代超越性 253

1.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没有改变 253

2.历史发展规律不会改变 256

3.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超越性 258

三、现代启示 261

(一)理论意义 261

1.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价值维度 262

2.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 262

3.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是政治伦理研究的指导原则 263

(二)实践价值 265

1.政治主体伦理关怀的启示:“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指导 265

2.政治关系价值判断的意义:处理国家社会关系的价值导向与内容依据 270

3.政治制度正义追求的价值:建设正义政治制度的理念指导与实践参照 278

结论 285

参考文献 289

附录 303

后记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