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第1卷 导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寿彝总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787208049970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中国通史》(全12卷)(共22册):1999年,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出版。全书12卷22册,1400万字。该书有很多创新之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是我国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中国通史》出版后,许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评论文章,其中对《中国通史》的体例创新、理论价值、学术特点等作了充分的论述。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压轴之作,体例很有创新,全书共分甲、乙、丙、丁四编。其中甲编序说,介绍史料、史籍、考古材料及研究状况等;乙编综述,类似通史著作,又似传统纪传体中的本纪,按历史顺序叙述一代大事;丙编典志,这部分是专史,类似纪传体中的志,叙述各种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丁班传记,这部分在全书中的篇幅很大,每朝代两卷,传记占去一卷。这部书吸收了传统史书中的这一优点,克服了一般通史有事无人的缺陷,令人耳目一新,其序说部分内容非常扎实。它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某段研究的史料,其中既包括文献的,也包括考古的;既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人写的,无不作出评论。又用很多篇幅论述研究状况,把读者直接带到了这段历史研究的前沿,让读者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是这部通史的一大特

第一章 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 1

第一节 关于中国民族史撰述的回顾 1

古老的传说和记录 1

多民族史撰述的杰作 6

民族重新组合的历史记录 14

民族史撰述和地方志、纪事本末的发展 21

民族史撰述的近代化倾向 26

第二节 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现状 33

党的民族政策 33

民族识别工作和民族分布现状 39

北方民族 44

南方民族 54

附表一 全国各民族人口数字统计表表二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一)表三 全国民族自治地方(二)第三节 统一的多民族历史的编撰 79

疆域问题 79

历史的分期 81

多民族的统一 90

第二章 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 99

第一节 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 99

中国史学家的有关撰述 99

孟德斯鸠和黑格尔的有关论点 11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117

第二节 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及其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132

中国地理条件的概貌和特点 132

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137

地理条件之局部的独立性和整体的统一性及其与历史上政治统治的关系 141

地理条件与民族、民族关系 146

地理条件的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48

第三章 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 155

第一节 作为直接生产者的人 155

直接生产者在社会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 155

直接生产者的技术性特点 159

人口问题 164

第二节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 168

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168

中国生产史上的科学技术及其特点 173

第四章 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 180

第一节 生产关系 180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 180

多种生产关系的并存 184

生产关系跟生产力的适应和矛盾 188

第二节 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193

阶级和等级 193

近代阶级结构的变化 199

阶级之间和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204

阶级斗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10

第五章 国家和法 217

第一节 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 217

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 217

封建专制政体 221

第二节 国家的职能 224

社会职能 224

统治职能 228

第三节 法 233

礼与刑 233

封建法典 235

近代的立法和司法 240

第六章 社会意识形态 24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学说 24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44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250

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表现形式 253

第二节 中国哲学、社会政治学说的历史发展 257

上古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 257

中古时代正宗哲学的神学化 263

近代西方学说的东来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传播 26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重大意义 271

第三节 中国哲学、社会政治学说的特色 272

唯物主义的优良传统 272

社会政治思想的革新进取精神 274

人性论及道德学说的丰富遗产 276

第七章 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 279

第一节 历史理论的探索 279

历史的客观性和可知性 279

历史理论的探索 285

第二节 历史文献和历史文献学 292

历史文献的特点 292

历史文献学的建立 295

第八章 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 301

第一节 史书体裁的综合运用 301

史书体裁综合运用的传统 301

新综合体裁的探索 304

第二节 多体裁配合、多层次地反映历史 310

以序说开宗明义 310

综述,历史发展的总向 316

典志,历史现象的剖视 319

传记,人物群像 322

“通”的要求 326

第三节 历史文学 329

史学和文学 329

历史文学的优良传统 333

历史表述的基本要求 342

第九章 中国与世界 349

第一节 中国历史的特点 349

中国历史的继续性 349

国家统一的发展和巩固 360

第二节 中国史和世界史 366

中国史有结合世界背景考察之必要 366

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 373

附录一 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个方面346个问题 383

附录二 新增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394

重印后记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