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一节 犯罪学的概念 3
第二节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体系 6
第三节 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9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13
第一节 犯罪学的专门方法论 13
第二节 犯罪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17
第三节 犯罪学的研究进程 22
第三章 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历史 28
第一节 犯罪学的萌芽时期 28
第二节 犯罪学的创立时期 33
第三节 犯罪学的发展时期 39
第一编 犯罪现象论 50
第四章 犯罪现象概述 51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51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 59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 67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规律性 72
第五章 犯罪统计 78
第一节 犯罪统计的基本概念 79
第二节 我国犯罪统计的新标准 82
第三节 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85
第四节 中国犯罪现象的状况 88
第六章 犯罪人 91
第一节 犯罪人的概念 91
第二节 犯罪人的分类 94
第七章 犯罪行为 104
第一节 犯罪行为的分类 104
第二节 犯罪过程 109
第三节 犯罪策略 112
第八章 犯罪被害人 116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概念 116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的特征 118
第二编 犯罪原因论 124
第九章 犯罪的自然原因 126
第一节 时间与犯罪 126
第二节 空间与犯罪 133
第十章 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 137
第一节 政治因素与犯罪 137
第二节 经济因素与犯罪 141
第三节 文化因素与犯罪 145
第十一章 犯罪的微观社会原因 153
第一节 社区因素与犯罪 153
第二节 学校教育因素与犯罪 155
第三节 家庭因素与犯罪 160
第十二章 犯罪的个体原因 163
第一节 生物因素与犯罪 163
第二节 犯罪人的心理因素 174
第三节 变态人格与犯罪 189
第四节 性变态与犯罪 192
第十三章 犯罪的被害原因 196
第一节 犯罪被害原因研究的理论流派 197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的责任类型 202
第三节 犯罪被害的主体原因 204
第四节 犯罪被害的自然原因 211
第三编 犯罪预防论 217
第十四章 犯罪预测 219
第一节 犯罪预测的概念及意义 219
第二节 犯罪预测的分类与结构 223
第三节 犯罪预测的方法与步骤 226
第十五章 犯罪的自然预防 228
第一节 犯罪的城乡预防 228
第二节 重要场所的犯罪预防 232
第三节 特殊行业的犯罪预防 234
第四节 犯罪的技术预防 237
第十六章 犯罪的社会预防 239
第一节 社会预防的功能 239
第二节 宏观社会预防 242
第三节 微观社会预防 249
第十七章 犯罪的生理心理预防 256
第一节 犯罪的生理预防 257
第二节 犯罪的心理预防 259
第十八章 变态人格的犯罪预防 261
第一节 犯罪人接受犯罪心理治疗时所经历的阶段 261
第二节 精神分析治疗法 262
第三节 行为治疗法 266
第四节 人本主义治疗法 269
第五节 认知治疗法 271
第十九章 犯罪的被害预防 275
第一节 传统犯罪预防体系与现代犯罪预防体系的比较 275
第二节 被害预防的重点 278
第三节 对不同刑事案件的被害预防 281
第二十章 犯罪的法律预防 286
第一节 犯罪前的法律预防 287
第二节 犯罪中的法律预防 292
第三节 犯罪后的法律预防 296
参考文献 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