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往事 1
一、父亲与母亲 1
二、启蒙老师 3
三、两位性格不同的先生 4
第二章 少年岁月 9
一、画错地图 9
二、“孙中山先生千古” 10
三、“沙陀国” 13
四、父亲重病 14
五、考入水专 16
第三章 投身治黄 19
一、初涉治河史 19
二、恩师陶述曾 20
三、毕业论文 24
四、董庄决口 25
五、沁河测量 26
第四章 抗战烽火 30
一、慰问战士 30
二、逃出开封 31
三、巧遇张志彬 33
四、重返修防处 35
五、房子被炸 37
六、夜闯“鬼门关” 38
七、躲敌机 40
八、续修新堤 42
九、水寨相亲 45
十、调查沁河口门 47
十一、担任段长 50
十二、阻敌西侵 51
十三、“屋漏偏遭连阴雨” 55
十四、整修堤防 57
十五、宋双阁堵口 58
十六、抗战胜利 60
第五章 花园口堵口 63
一、塔德堵口失败 63
二、调整方案 65
三、花园口合龙 67
四、开封还债 71
第六章 参加革命 73
一、离开水寨 73
二、驻守杨桥 74
三、坚守岗位 77
四、参加革命 79
五、见到王化云 80
六、西柏坡会议 81
第七章 大樊堵口 85
一、到开封工作 85
二、第一次堵口失利 86
三、王化云找我谈话 87
四、二次堵口准备 88
五、堵口合龙 92
六、经验体会 94
七、黄委会成立大会 96
第八章 战胜1949年大水 97
一、跟踪洪峰 97
二、东平湖查勘 99
三、北金堤查勘 101
四、向新中国献上的第一份礼物 103
第九章 50年代修防工作 105
一、提出大功分洪方案 105
二、在实践中学习 107
三、保合寨抢险 108
四、汛前检查 110
五、刘庄抢险 114
六、1933年洪水到底多大 116
七、五庄堵口 120
八、“百家争鸣” 122
九、研究防凌 128
第十章 成了“右派” 136
一、反右扩大化 136
二、人间冷暖 138
三、调查护滩经验 139
四、调查“树、泥、草” 145
五、患难见真情 146
六、三年困难时期 148
第十一章 探索治黄规律 151
一、研究河势演变的规律 151
二、河道整治的方向 154
三、参加黄委会规划组下游查勘 156
第十二章 在动乱的日子里 160
一、残酷揪斗 160
二、“斗、批、改” 162
三、下放农村 164
第十三章 参加规划工作 166
一、新的治黄规划 166
二、“杨庄局部改道”方案 168
三、“杨庄局部改道”方案的思路 170
四、对“三堤两河”方案的不同意见 173
五、明清故道查勘 178
六、荆江大堤查勘 181
七、荆江大堤与黄河大堤 186
八、黄河下游不需要人工改道 189
第十四章 黄河水利史研究 207
一、《黄河水利史述要》出版 207
二、结识姚汉源 210
三、参加两部百科全书编撰 212
四、黄河下游河道的历史演变 212
五、历代治河方策演变 217
六、关于河南确保堤段防洪问题 231
七、潘季驯治河方策的研究 238
八、研究黄河水利史的体会 253
第十五章 80年代的修防实践与研究 261
一、黑岗口抢险 261
二、要高度重视横河出险 264
三、提出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意见 266
四、关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整治的思考 276
五、黄河下游防洪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80
第十六章 盛世修志 284
一、从事修志工作 284
二、《河南黄河志》出版 286
三、恢复九三学社黄委会组织 287
四、考察西汉河道 289
五、黄河下游河道不致“隆之于天” 293
六、加入中国共产党 299
七、《黄河志》出版 300
第十七章 夕阳无限好 303
一、奋蹄耕耘永不息 303
二、花园口至孙口河段查勘 305
三、“96·8”洪水调查 307
四、黄河断流问题 309
五、关于黄河水污染问题 314
六、“堤防不决口” 316
七、挖河要慎重 325
八、缅怀王化云 327
九、与病魔斗争 329
十、黄河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331
人生如长河 长河伴人生——读徐福龄先生《长河人生》&侯全亮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