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第一章 序说 1
第一节 大乘所引起的问题 1
第一项 大乘非佛说论 1
第二项 大乘行者的见解 3
第三项 解答问题的途径 10
第二节 初期大乘经 20
第一项 初期大乘与后期大乘 20
第二项 初期大乘经部类 22
第二章 佛陀遗体·遗物·遗迹之崇敬 37
第一节 佛陀遗体的崇敬 37
第一项 佛涅槃与舍利建塔 37
第二项 舍利·驮都·塔·支提 41
第三项 阿育王大兴塔寺 45
第四项 塔的建筑与供养 50
第五项 佛塔与僧伽的关系 59
第六项 舍利塔引起的问题 66
第二节 佛陀遗物与遗迹的崇敬 74
第一项 遗物的崇敬 74
第二项 遗迹的崇敬与巡礼 78
第三项 供养与法会 81
第三节 佛教的新境界 85
第一项 微妙庄严的佛地 85
第二项 新宗教意识的滋长 89
第三章 本生·譬喻·因缘之流传 95
第一节 与佛菩萨有关的圣典 95
第一项 九(十二)分教的次第成立 95
第二项 本事·本生·譬喻·因缘 99
第三项 传说——印度民族德行的精华 104
第二节 菩萨道的形成 109
第一项 菩萨的意义 109
第二项 菩萨修行的阶位 115
第三项 菩萨行——波罗蜜多 121
第四项 菩萨的身份 125
第五项 平实的与理想的菩萨 128
第三节 佛陀观的开展 131
第一项 三世佛与十方佛 131
第二项 现实佛与理想佛 137
第四章 律制与教内对立之倾向 151
第一节 依法摄僧的律制 151
第一项 僧制的原则与理想 151
第二项 律典的集成与异议 155
第二节 教内对立的倾向 159
第一项 出家与在家 159
第二项 男众与女众 165
第三项 耆年与少壮 169
第四项 阿兰若比丘与(近)聚落比丘 173
第五项 出家布萨与在家布萨 186
第六项 佛法专门化与呗?者 193
第五章 法之施设与发展趋势 201
第一节 法与结集 201
第一项 法与方便施设 201
第二项 法的部类集成 210
第二节 中、长、增一的不同适应 218
第一项 《中阿含经》 218
第二项 《长阿含经》 224
第三项 《增一阿含经》 235
第三节 信心与戒行的施设 246
第一项 戒学的三阶段 246
第二项 信在佛法中的意义 259
第六章 部派分化与大乘 269
第一节 部派分化的过程 269
第一项 部派分化的前奏 269
第二项 部派分裂的谱系 282
第三项 部派本末分立的推定 290
第二节 部派佛教与大乘 301
第一项 部派异义集 301
第二项 部派发展中的大乘倾向 304
第三项 声闻身而菩萨心的大德 314
第三节 部派间的交往 323
第一项 律藏所说的别部与异住 323
第二项 部派间共住的原理与事实 329
第七章 边地佛教之发展 339
第一节 佛教的向外发展 339
第一项 佛教中国与边地 339
第二项 阿育王与佛教的隆盛 344
第二节 政局动乱中的佛教 356
第一项 政局的动乱 356
第二项 边地佛教在政局动乱中成长 363
第三节 塞迦族与佛教 373
第一项 北印度的塞迦族 373
第二项 罽宾(塞族)与北方大乘佛教 383
第八章 宗教意识之新适应 395
第一节 佛菩萨的仰信 395
第一项 十方佛菩萨的出现 395
第二项 文殊师利·普贤·毗卢遮那 397
第三项 阿閦·阿弥陀·大目 405
第四项 观世音 413
第二节 净土的仰信 420
第一项 未来弥勒净土 420
第二项 地上与天国的乐土 423
第三节 神秘力护持的仰信 431
第一项 音声的神秘力 431
第二项 契经的神秘化 444
第三项 神力加护 451
第九章 大乘经之序曲 457
第一节 部派佛教所传 457
第一项 本生·甚希有法·譬喻·因缘·方广 457
第二项 三藏以外的部派圣典 462
第三项 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 468
第二节 大乘佛教所传 474
第一项 原始大乘与最古大乘 474
第二项 《六度集》——重慈悲 479
第三项 《道智大经》——重智慧 482
第四项 《三品经》——重仰信 488
第五项 《佛本起经》 495
第六项 菩萨藏经与佛诸品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