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 演变与转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乔庆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100070973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转型期为背景,对转型期的职业风险变化给予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对工伤保障制度的发展和转型从横向和纵向并重、多种因素兼顾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而后,在借鉴工伤保障制度完备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工伤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从建制理念、政策目标以及制度构架、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构想。

前言 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7

1.引言 17

2.国内职业安全(风险)与工伤保险文献回顾 19

2.1 国内职业安全(风险)文献回顾 20

2.2 国内工伤保险基本理论文献回顾 31

2.3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文献回顾 34

2.4 工伤保险技术研究文献回顾 43

2.5 国内学者对外国工伤保险研究文献回顾 49

3.国外职业风险和工伤保险文献回顾 52

3.1 国外职业风险研究回顾 52

3.2 国外工伤保险文献回顾 53

4.综合评述 56

第二章 中国工伤保险的演进与转型 60

1.引言 60

2.转型期的背景 61

2.1 经济体制的转型 61

2.2 政府角色的转换 63

2.3 发展理念的转变 65

2.4 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67

3.工伤保险的转型 69

3.1 转型之前的工伤保险 69

3.2 工伤保险转型的第一阶段(1986—1996) 71

3.3 工伤保险转型的第二阶段(1996—2003) 74

3.4 工伤保险走向成熟时期(2004—) 76

4.结论 78

第三章 工伤保险替代和补充保障的发展与转型 82

1.引言 82

2.工伤保险替代和补充保障形式 83

2.1 雇主责任保险 83

2.2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84

2.3 雇主责任制 85

2.4 雇员自我责任 86

3.工伤保险替代和补充保障的转型与发展 87

3.1 雇主责任保险的发展 88

3.2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发展 90

4.替代和补充保障的评价 91

4.1 保障效果评价 92

4.2 制度效率评价 94

4.3 与工伤保险统一性的矛盾 95

5.结论 96

第四章 转型期职业风险的变化和特征 98

1.引言 98

2.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的表现 99

2.1 职业危害内容和种类增加 99

2.2 职业风险结构变化 101

2.3 受害对象扩张和危害后果转移 107

2.4 职业风险在产业和行业之间聚合与分配 109

2.5 职业风险重心转移 113

2.6 职业风险地域分布转移 116

3.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的效应 121

3.1 职业风险危害深化 121

3.2 职业风险受害群体年轻化 126

3.3 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潜在危害 128

3.4 增加了工伤保险发展和完善的迫切性 129

4.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的原因 130

4.1 职业风险变化的直接原因 130

4.2 职业风险变化的深层原因 133

5.转型期职业风险的特征 139

5.1 风险的扩张性与上升性 139

5.2 风险的领域分散性与行业集中性 140

5.3 防控的无序性 143

6.职业风险的发展趋势 145

第五章 转型期工伤保险制度分析 150

1.引言 150

2.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有效性分析 151

2.1 工伤保险覆盖面概述 151

2.2 工伤保险的行业分布 153

2.3 工伤保险的地区发展 155

2.4 各类经济主体的参保状况 158

3.工伤保险基金充足性与稳定性分析 159

4.工伤保险制度效率分析 164

4.1 保障水平分析 164

4.2 保障效果分析 167

4.3 制度成本效益分析 168

5.转型期工伤保险制度评价 172

5.1 企业和工伤保险管理部门的双重逆选择 172

5.2 制度刚性不足 174

5.3 地区之间缺乏互济性 176

5.4 制度内部脱节导致工伤保险制度效率低 179

6.结论 181

第六章 转型期特殊群体的工伤保障 183

1.引言 183

2.老工伤者的保障问题 184

2.1 老工伤问题的产生 184

2.2 问题的解决 186

3.灵活就业者的工伤保障 191

3.1 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障的难点 191

3.2 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 194

4.农民工的工伤保障 196

4.1 农民工工伤社会保险政策和实践现状 197

4.2 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障的新思路 200

5.结论 205

第七章 国外典型国家工伤保险制度及其借鉴 206

1.引言 206

2.工伤保障世界范围的演进 207

2.1 工业化前的工伤保障 207

2.2 工业化时期的工伤保障 208

3.典型国家的工伤保险制度 211

3.1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 212

3.2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 221

3.3 阿根廷工伤保险制度 225

3.4 日本工伤保险制度 228

4.国际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律总结 231

4.1 制度实施技术的趋同化 231

4.2 制度目标的趋同化 232

4.3 保障对象和保障范围扩张 233

4.4 制度发展方向在探索中明确 234

5.结论 234

第八章 工伤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 236

1.引言 236

2.建制理念与目标指向 237

2.1 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理念和目标总结 237

2.2 中国工伤保障建制理念和目标的确立 240

3.工伤保障制度的宏观构建 244

3.1 发达国家的制度架构借鉴 245

3.2 双层的工伤保障模式 246

3.3 优化的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250

4.责任分担与协作机制 255

4.1 工伤保障中的政府职能 255

4.2 工伤保障中的市场机制 258

4.3 工伤保障中的企业责任 262

4.4 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协作 265

5.管理体制的优化 269

5.1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管理体制 269

5.2 优化的工伤保险管理体制 271

6.工伤保障实施的相关制度保证 273

6.1 劳动合同制度 273

6.2 劳动和安全监察制度 275

6.3 就业政策 278

6.4 工伤保险司法救济制度 281

7.结论 285

第九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87

1.研究结论 287

1.1 职业风险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 287

1.2 工伤保险制度转型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全性 288

1.3 工伤保险制度有效性有待提高 289

1.4 应从工伤保险制度发达的国家汲取可资借鉴的经验 289

1.5 应实现工伤保险的两个转化 290

1.6 制度优化需要环境条件和相关的制度保障 291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92

2.1 工伤保险精算的细化 292

2.2 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及标准的科学化 293

2.3 职业伤害事故救援机制及运作 294

2.4 企业安全生产激励的实施 295

参考文献 297

附录 新中国工伤保险60年大事记 309

致谢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