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备考制胜方略 1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课本完全解读 4
沁园春·长沙 4
劝学 6
师说 9
赤壁赋 13
始得西山宴游记 17
六国论 20
阿房宫赋 24
念奴娇·赤壁怀古 2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9
指南录后序 31
五人墓碑记 36
离骚(节选) 40
烛之武退秦师 43
谏太宗十思疏 47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50
鸿门宴 58
秋水(节选) 66
非攻(节选) 69
季氏将伐颛臾 72
寡人之于国也 75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79
蜀道难 82
登高 85
琵琶行(并序) 87
锦瑟 93
虞美人 94
蝶恋花 95
雨霖铃 96
声声慢 98
滕王阁序 99
秋声赋 106
陈情表 110
项脊轩志 114
长亭送别 118
报任安书(节选) 124
渔父 131
逍遥游(节选) 134
兰亭集序 141
第三章 高中文言文知识体系解读 145
(一)文言实词 145
(二)文言虚词 210
(三)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219
(四)词类活用 224
(五)巧解常见的文言句式 224
(六)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225
(七)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28
(八)文言断句的方法 229
(九)文言文阅读答题三要 230
(十)如何阅读人物传记 230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诗词完全解读 232
一、考点涉及的古诗词知识 232
(一)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232
(二)诗歌形象 232
(三)诗歌的意境与意象 235
(四)语言的内容 235
(五)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 236
(六)语言的表达效果 237
(七)诗歌的表达技巧 237
(八)行文结构 239
二、古诗词体裁知识 239
(一)诗歌的概念 239
(二)诗歌的特点 239
(三)诗歌的分类 239
(四)古体诗和近体诗 239
(五)乐府诗 240
(六)格律知识 240
(七)诗、词、曲区别 240
三、古诗词的主要风格 240
四、古诗鉴赏题的设问角度及解题技巧 240
(一)设问角度 240
(二)古代诗歌题的解题技巧 243
五、诗词鉴赏答题“五忌” 243
六、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 244
第五章 高中文言文备战完全连接 247
一、2006年——2008年高考文言文命题基本信息统计表 247
二、往年高考文言文命题基本情况分析及趋势分析 248
(一)选材 248
(二)题型 250
(三)考点 252
三、高考真题精讲 253
2008年高考真题精讲 253
全国卷Ⅰ 253
北京卷 256
上海卷 257
江西卷 260
广东卷 261
辽宁卷 262
江苏卷 263
天津卷 264
重庆卷 266
湖北卷 267
湖南卷 268
浙江卷 269
四川卷 270
福建卷 271
2007年高考真题精讲 273
全国卷Ⅰ 273
全国卷Ⅱ 274
北京卷 275
上海卷 276
山东卷 277
安徽卷 278
江西卷 280
广东卷 281
辽宁卷 282
江苏卷 284
天津卷 285
重庆卷 286
宁夏卷 287
湖南卷 289
浙江卷 290
四川卷 291
福建卷 292
湖北卷 293
2006年高考真题精讲 295
全国卷Ⅰ 295
全国卷Ⅱ 296
北京卷 297
上海卷 298
广东卷 299
山东卷 300
江苏卷 302
浙江卷 303
湖北卷 304
湖南卷 305
天津卷 306
福建卷 308
重庆卷 309
辽宁卷 310
安徽卷 311
四、备战精选 312
裴矩 312
徐霞客游历 313
袁盎晁错列传 314
汲郑列传 315
苏秦始将连横 316
孟尝传 316
桑怿传 317
疏广论遗产 318
吴隐 319
霍光传 320
杨胡朱梅云传 320
孔奋传 321
裴侠 322
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 323
杜诗传 324
马钧传 325
司马芝传 326
曹摅传 327
韩褒传 327
刘行本传 328
李勉传 329
颜真卿传 330
黄庭坚传 331
王绂、夏昶传 332
孝义名臣 333
林则徐传 333
晏子使楚 335
杂事第五 335
先大夫集后序 336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337
尚节亭记 338
吾庐记 338
雷州盗记 339
牡丹 340
舍我其谁 341
君子之学 341
仁者智者 341
天行有常 342
智子疑邻 342
乐羊食子 342
深涧之悟 342
掩袖工谗 342
攻原得卫 343
曲突徙薪 343
葛周割爱赏功臣 343
王安石不事修饰 344
晏子赎越石甫 344
衙役夫妇救犯人 345
参考答案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