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自由派作家与“文艺上的宽容” 17
一、蔡元培:“思想自由”与“兼容并包” 19
二、胡适:“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22
三、周作人与“京派”批评:“文艺上的宽容” 33
四、“文艺上的宽容”在当代的回响 45
第二章 鲁迅的不宽容及其历史回音 57
一、拒绝宽恕与复仇情结 59
二、对鲁迅的不宽容的批评性诠释 65
三、对鲁迅的不宽容的理解与肯定 81
四、鲁迅不宽恕之实质与成因 95
第三章 审美宽容: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107
一、20 世纪中国文论主体性的形成与转折 109
二、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122
三、从康德到当代:主体间性与宽容 130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差异与宽容 140
一、后现代主义概念的产生 142
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146
三、后现代主义:差异与宽容 150
四、后现代与文学史的宽容 155
五、宽容的文学概念与开放的文学研究 161
六、“对差异的宽容”与相对主义困境 163
第五章 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学宽容 167
一、“多元文化主义”的含义与类型 168
二、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质疑 172
三、“承认的政治”与“少数话语”理论 178
四、华美文学:文化抗争与文化协商 183
五、马华文学:认同与“承认的政治” 189
六、台湾地区的多元文化主义思潮 200
第六章 “怨恨”、“和解”与“悦纳异己” 209
一、“悦纳异己”概念的“冒现” 209
二、“悲情意识”与怨恨政治学 213
三、容忍、理解与“大和解” 217
四、从“宽容”到“悦纳异己” 219
五、“身份无解”与“世界一家” 222
六、“对他者的欢迎” 225
七、迈向“友爱的政治学”? 228
参考文献 234
后记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