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记忆与素质教育 1
一、开卷问读者 1
二、什么是记忆 2
三、记忆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 3
四、记忆对学生学习的意义 5
(一)学习新知识需要记忆 5
(二)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5
(三)对增长品德亦有作用 6
(四)使动作和技能的系列得以连接 6
(五)与人交往和参加活动不能没有记忆的参与 6
五、记忆在智力活动中的意义 7
(一)使观察得以连续进行 7
(二)是思维的工具、源泉和储藏所 8
(三)与想象难解难分 9
(四)在注意中扮演的角色 10
六、记忆在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中的作用 11
第二章 记忆的基本知识 13
一、记忆的过程及其生理机制 13
(一)识记 13
(二)保持 14
(三)回忆与再认 18
(四)记忆的生理机制 20
二、记忆的种类 22
(一)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22
(二)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25
(三)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 28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31
三、记忆的品质及其差异 34
(一)敏捷性 35
(二)持久性 35
(三)准确性 35
(四)准备性 36
(五)记忆品质的个别差异与类型差异 36
四、记忆的基本规律 37
五、怎样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40
(一)树立信心 40
(二)勤学苦练 42
(三)扬长补短 43
(四)学习并创造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43
(五)进行提高记忆力的训练 44
第三章 影响中小学生记忆效果的因素分析 45
一、影响记忆效果的主体因素 45
(一)用脑卫生 45
(二)情绪状态 47
(三)记忆的动机、目的和任务 47
(四)观察 50
(五)注意力 50
(六)兴趣 50
(七)思维和理解水平 50
(八)身体姿势 51
二、材料的性质与记忆材料的方式 51
(一)改组识记材料 51
(二)整体记忆和部分记忆方式 52
三、呈现记忆材料的方式 53
四、干扰 53
五、记忆的环境(场合)因素 54
六、呈现时间的长短和材料系列的长度 55
七、复习与过度学习 56
八、系列位置效应 58
九、关于记忆的方法 58
第四章 记忆方法 59
一、小结分类记忆法 59
二、尝试背诵记忆法 60
三、首次强烈印象记忆法 60
四、总结—提纲挈领—网络记忆法 61
五、多种感官并用记忆法 63
六、区别特征记忆法 64
七、形象放大记忆法 65
八、理解记忆法 67
九、规律记忆法 68
十、趣味—韵律记忆法 70
十一、应用记忆法 72
十二、图式(解)—列表记忆法 73
十三、首字—缩字—中心词记忆法 74
十四、对立—对比—联想记忆法 76
十五、连锁记忆法 79
十六、改错记忆法 79
十七、相互询问记忆法 80
十八、朗读—重复—自我表述记忆法 80
十九、分段交替间隔记忆法 81
二十、换字—数字记忆法 82
二十一、数码—地址记忆法 87
二十二、卡片—计算机记忆法 90
二十三、人物相貌记忆法 91
第五章 记忆的测量与训练 94
一、测量记忆的方法 94
(一)短时记忆容量测验法 95
(二)无逻辑联系单词记忆效率测验法 95
(三)数组记忆效率测验法 96
(四)人像及姓名联系记忆效率测验法 96
(五)记忆类型测验法 97
(六)最佳记忆时区测定法 100
(七)成对词联想回忆水平测验法 100
(八)再认水平测验法 100
(九)文章要点记忆水平测验法 101
二、训练记忆力的方法 101
(一)放松训练 102
(二)大脑(双侧)体操训练 103
(三)联想能力训练 105
(四)卡片记忆训练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