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研究缘起 1
二、研究现状 3
三、本书结构 4
四、研究方法 5
第一章 经济法利益理论研究的基础 8
一、逻辑起点:回到“生活世界”的利益 8
(一)利益的词源学和思想史考察 8
(二)从“生活世界”来理解利益 14
二、理论框架:利益与法的互动结构 20
(一)利益是法的基础 21
(二)法是利益的保障 23
三、学术谱系:关于利益与法所形成的“法学利益理论” 25
(一)“法学利益理论”的发展脉络 25
(二)“法学利益理论”的横向展开 32
第二章 当下经济法利益理论研究的反思 36
一、当下研究的梳理 36
(一)社会本位论 36
(二)利益均衡论 40
(三)两种观点的比较 41
二、主流观点可能存在的问题 43
(一)对“社会本位”的理性思考 43
(二)狭义社会本位论观点的评析 50
三、对经济法利益理论建构的启示 61
(一)研究范围 61
(二)建构路径 62
第三章 经济法利益的基本认知 64
一、经济法利益的内涵界定 64
(一)界定的理论基础:从生活利益到法律利益 64
(二)经济法利益的内涵:经济法保护的生活利益 68
二、经济法利益的类型研究 72
(一)基于“利益主体”视角的分类 72
(二)基于“利益内容”视角的分类 76
(三)基于“法律规范对利益体现”视角的分类 77
(四)基于“利益主体获取利益的行为方式”视角的分类 82
三、经济法利益的文本归纳 85
(一)经济法保护的个人利益 85
(二)经济法保护的社会利益 93
(三)经济法保护的国家利益 100
四、经济法利益的构造解析 101
(一)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结构 101
(二)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各自内部的利益结构 103
第四章 经济法调整利益的价值基准 108
一、价值基准的理论分析 108
(一)价值基准的基本内涵 109
(二)价值基准的主要特点 113
(三)价值基准的确立意义 115
二、功利与正义的对峙:当下经济法价值基准的深层结构 117
(一)当下经济法价值基准的梳理 118
(二)功利与正义两类价值的归类 123
(三)功利主义与正义原则的交锋 127
三、构建经济法调整利益的价值基准 131
(一)基本自由与权利是干预的边界 132
(二)沟通正义是干预的前设 138
(三)利益综合最大化是干预的目标 146
第五章 经济法利益的确认——立法分配 152
一、经济法利益确认的基本观念 152
(一)利益分化是经济法利益确认的背景 152
(二)公共选择是经济法利益确认的过程 157
(三)集团博弈是经济法利益确认的关键 161
二、经济法利益确认的主要程序 167
(一)利益识别 168
(二)利益选择 169
(三)利益整合 173
(四)利益表述 176
三、经济法利益确认的规范设置 178
(一)主体配置 179
(二)权义结构 180
(三)责任规定 182
第六章 经济法利益的实现——多方联动 185
一、经济法利益实现模式的嬗变 185
(一)传统经济法利益实现模式的困境 185
(二)多方联动:经济法利益实现的新模式 188
二、多方联动模式运行的方式 193
(一)利益实现的主体:多元结构 193
(二)利益实现的方法:商谈博弈 195
三、多方联动模式运行的关键:经济政策 197
(一)政策与经济法的内在关联 198
(二)经济法利益实现的主要政策工具分析 202
四、多方联动模式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商会联保贷款模式”为例 211
(一)问题的提出:中小企业融资难 211
(二)一种克服思路:“重庆商会联保贷款模式” 212
(三)利益实现机制的分析 214
第七章 经济法利益的维护——法律论证 219
一、法律方法论的转向:法律论证的背景依赖 220
(一)三段论推理的反思 220
(二)解释学路径的推进 224
二、法律论证理论的引入 229
(一)“法律论证”理论简析 229
(二)法律论证对经济法利益维护的意义 231
三、经济法利益维护机制的解读:以法律论证为基础 232
(一)利益维护的场域结构:在敞开的体系中 232
(二)利益维护的判决结果:听众的可接受性 234
(三)利益维护的决定主体:多元开放的结构 236
(四)利益维护的方法进路:实质的法律推理 238
(五)利益维护的程序保障:法律论证的规则 245
四、经济法利益维护的实践考察:个案分析 248
(一)“脑白金案”:司法适用观念的更新 248
(二)“乔占祥诉铁道部”案:法律论证方法的采用 250
结语 252
主要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