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
1.1.1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1.1.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3
1.2.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 3
1.2.2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 4
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5
1.3.1 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 5
1.3.2 按网络的使用者分类 7
1.3.3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 7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 9
1.4.1 分层的目的与意义 9
1.4.2 计算机网络的五层结构 10
1.4.3 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 12
1.5 数据交换技术 15
1.5.1 电路交换 15
1.5.2 分组交换 16
1.6 案例:鲁中学院校园网 18
1.7 本章小结 18
习题1 19
第2章 物理层 20
2.1 案例需求 20
2.2 信道 20
2.2.1 有关信道的基本概念 20
2.2.2 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 22
2.3 信道复用技术 24
2.3.1 频分复用 24
2.3.2 时分复用 24
2.3.3 码分复用 25
2.4 传输媒体 25
2.4.1 同轴电缆 26
2.4.2 双绞线 26
2.4.3 光纤 27
2.4.4 无线传输 28
2.4.5 结构化综合布线 29
2.5 物理层协议简介 30
2.6 案例解决方案 31
2.7 本章小结 31
习题2 31
第3章 数据链路层与局域网 32
3.1 案例需求 32
3.2 数据链路层概述 32
3.3 差错检测 34
3.3.1 奇偶校验 34
3.3.2 循环冗余检验 35
3.4 媒体访问控制 36
3.4.1 信道划分协议 37
3.4.2 轮流协议 37
3.4.3 随机访问协议 37
3.5 以太网 40
3.5.1 以太网的起源 40
3.5.2 以太网卡 41
3.5.3 以太网的物理地址 42
3.5.4 以太网的帧格式 42
3.5.5 使用同轴电缆的以太网 44
3.5.6 使用集线器的以太网 44
3.5.7 使用交换机的以太网 46
3.5.8 高速以太网 49
3.6 虚拟局域网 51
3.6.1 大规模局域网的问题 51
3.6.2 虚拟局域网 52
3.7 无线局域网 54
3.7.1 无线计算机网络概述 54
3.7.2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55
3.8 广域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59
3.8.1 HDLC协议 59
3.8.2 PPP协议 60
3.9 案例解决方案 62
3.10 本章小结 63
习题3 63
第4章 网络层 66
4.1 案例需求 66
4.2 网络层的任务 66
4.3 因特网的核心协议——IP协议 68
4.3.1 IP地址 68
4.3.2 IP数据报格式 71
4.3.3 路由器与IP数据报转发 73
4.4 子网与IP地址分配 78
4.4.1 子网的概念 78
4.4.2 IP数据报的传输过程 79
4.4.3 IP地址的分配方法 81
4.5 其他网络层协议 82
4.5.1 地址解析协议 82
4.5.2 网际控制消息协议 84
4.5.3 多播与IGMP协议 85
4.5.4 选路协议 87
4.5.5 移动IP 90
4.6 IPv6 92
4.6.1 IPv6的特点 92
4.6.2 IPv6数据报格式 93
4.6.3 从IPv4向IPv6过渡 95
4.7 接入因特网的方式 96
4.7.1 个人用户接入因特网 96
4.7.2 单位用户接入因特网 99
4.8 案例解决方案 100
4.9 本章小结 102
习题4 103
第5章 运输层 106
5.1 案例需求 106
5.2 运输层概述 106
5.2.1 运输层的任务 106
5.2.2 运输层的端口 108
5.3 用户数据报协议 109
5.4 传输控制协议 111
5.4.1 可靠传输的方法 111
5.4.2 TCP的可靠传输机制 113
5.4.3 TCP报文段格式 115
5.4.4 TCP的连接管理 117
5.4.5 TCP的拥塞控制 119
5.4.6 TCP的未来 119
5.5 网络地址转换 120
5.5.1 NAT工作过程 120
5.5.2 利用NAT实现共享上网 122
5.6 非TCP/IP体系结构网络 124
5.7 案例解决方案 125
5.8 本章小结 126
习题5 126
第6章 应用层 128
6.1 案例需求 128
6.2 网络应用体系结构 128
6.2.1 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 128
6.2.2 对等体系结构 131
6.2.3 混合体系结构 132
6.3 域名系统 133
6.3.1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133
6.3.2 主机名转换为IP地址 135
6.4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37
6.5 文件传输协议 138
6.6 远程登录 139
6.7 WWW与HTTP协议 140
6.7.1 WWW 140
6.7.2 统一资源定位符 141
6.7.3 超文本标记语言 141
6.7.4 超文本传输协议 145
6.8 电子邮件 147
6.8.1 电子邮件概述 147
6.8.2 电子邮件报文的格式 148
6.8.3 电子邮件的协议 149
6.9 网络多媒体应用 151
6.9.1 网络多媒体应用概述 151
6.9.2 网络多媒体应用的协议 152
6.10 P2P应用 153
6.10.1 P2P文件共享 154
6.10.2 即时通信应用 156
6.10.3 BT、迅雷与QQ 157
6.11 案例解决方案 158
6.12 本章小结 159
习题6 160
第7章 网络安全 161
7.1 案例需求 161
7.2 网络安全概述 161
7.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161
7.2.2 网络安全的威胁 162
7.2.3 网络安全的意义 163
7.3 计算机密码 164
7.3.1 计算机密码的基本原理 164
7.3.2 对称密钥密码 166
7.3.3 公开密钥密码 169
7.3.4 单向散列函数 172
7.3.5 密码硬件简介 175
7.4 公钥基础设施 176
7.4.1 公钥基础设施概述 176
7.4.2 数字证书 177
7.4.3 PKI应用举例 179
7.5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与系统审计 180
7.5.1 身份认证 180
7.5.2 访问控制 182
7.5.3 系统审计 189
7.6 常用安全协议 191
7.6.1 安全套接层 191
7.6.2 虚拟专用网 194
7.6.3 数字现金 196
7.7 网络攻击与防范 197
7.7.1 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 197
7.7.2 黑客攻击的流程 198
7.7.3 黑客攻击技术及防范 200
7.7.4 网上银行安全防范 203
7.7.5 网络安全管理 204
7.8 防火墙 206
7.8.1 防火墙概述 206
7.8.2 防火墙的类型 207
7.9 计算机病毒 209
7.9.1 计算机病毒概述 209
7.9.2 计算机病毒防范 210
7.10 案例解决方案 211
7.11 本章小结 212
习题7 213
第8章 Windows XP网络设置与应用 214
8.1 网络连接的设置 214
8.1.1 网络连接窗口与创建新连接 214
8.1.2 以太网卡的设置 219
8.1.3 无线网卡的设置 223
8.2 常用网络命令 227
8.2.1 ipconfig命令 228
8.2.2 arp命令 229
8.2.3 ping命令 230
8.2.4 route命令 231
8.2.5 tracert命令 234
8.2.6 netstat命令 234
8.2.7 nslookup命令 237
8.2.8 ftp命令 238
8.2.9 telnet命令 239
8.3 双网卡的设置与应用 240
8.3.1 双网卡的设置 240
8.3.2 双网卡计算机成为交换机 241
8.3.3 双网卡计算机成为NAT路由器 243
8.3.4 代理服务器的设置 244
8.4 用户管理与远程桌面 247
8.4.1 用户管理 247
8.4.2 远程桌面的设置 250
8.5 网上邻居的设置与问题解决 252
8.5.1 网上邻居的工作原理 252
8.5.2 网上邻居的设置与使用 253
8.5.3 网上邻居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61
8.6 网络安全设置 266
8.6.1 网上邻居的安全设置 266
8.6.2 账户的安全设置 267
8.6.3 防病毒安全设置 270
8.6.4 防火墙安全设置 271
8.6.5 其他安全设置 274
8.7 本章小结 275
习题8 275
第9章 计算机网络实验 276
9.1 使用交换机组建以太网 276
9.2 组建无线局域网 281
9.2.1 组建自组织无线局域网 281
9.2.2 利用AP组建无线局域网 283
9.3 组建虚拟局域网 286
9.4 用宽带路由器实现共享上网 288
9.5 用路由器互联网络 293
9.6 路由器高级应用 297
9.6.1 配置RIP路由协议 298
9.6.2 配置OSPF协议 299
9.6.3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300
9.6.4 配置网络地址转换 300
9.6.5 配置DHCP服务 301
9.7 因特网常用服务的配置与应用 302
9.8 网络攻防技术 307
9.9 用Ethereal查看分组结构 310
9.10 网络模拟软件的使用 313
附录A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17
附录B 术语与缩略语表 320
附录C 网络结构图图例 326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