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1
一、公民学的研究意义 2
二、公民学研究的必要性 3
三、公民学的研究目的 4
四、公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9
五、公民学研究需要借鉴的思想资源 15
六、中国公民学的构建 20
第一章 公民与公民学 21
第一节 公民 22
一、公民的概念 22
二、公民的特征 30
第二节 公民学 35
一、公民学的起源 35
二、公民学在中国的影响 39
第三节 公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2
一、公民学的研究对象 42
二、公民学的研究方法 43
三、公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6
第四节 公民学的研究目的 48
一、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历史经验 48
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理性思考 50
三、为培养好公民提供价值依据 51
第二章 西方公民学的历史演进 55
第一节 人类社会早期的公民思想 56
一、早期公民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56
二、古希腊公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58
三、古罗马帝国时期社会的变革 59
四、古罗马法学视野下的公民学 61
第二节 冲破神学束缚的思想解放 63
一、中世纪神学压抑下的公民思想 64
二、思想解放的成果 67
三、近代公民学的奠基 68
第三节 追寻权利的时代 69
一、近代公民生活的变革 70
二、对自由的探寻 70
三、对平等的向往 72
四、积极主张权利的征途 73
五、日臻成熟的近代公民学 75
第四节 垄断时期的积极干预 76
一、形成积极干预的社会背景 77
二、自由观念的更新 78
三、积极干预理论 79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演进 80
第五节 冲突与危机之下的应对 82
一、实现稳定民主的必要条件 82
二、正义和自由的定位 83
三、应对冲突,化解危机 84
第三章 公民学的基础理论 87
第一节 自然主义 87
一、自然主义的萌芽及产生 88
二、自然主义的发展 91
第二节 契约论 96
一、契约论的发展历程 97
二、契约论的影响及局限 101
第三节 整体主义 102
一、西方整体主义的发展 103
二、中国传统整体主义 106
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108
第四节 个人主义 109
一、西方历史上的个人主义 109
二、对个人主义的误解 111
第五节 功利主义 114
一、功利主义的起源及内涵 114
二、穆勒功利主义思想 119
三、正义论——对功利主义的批判及超越 122
四、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 124
第六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民学说 125
第四章 公民学的主要概念 127
第一节 公平 128
一、公平的概念 128
二、公平的内涵 132
三、公平的特性 134
四、追寻公平 135
第二节 正义 137
一、正义的概念 137
二、正义的观念 138
三、正义的原则 142
四、求索正义 144
第三节 民主 145
一、民主的内涵 145
二、民主的历史演进 147
三、民主的本质 149
四、树立科学的民主观 150
第四节 自由 152
一、自由的本意 152
二、自由的内涵 154
三、自由的本质 156
四、树立正确的自由观 157
第五节 平等 159
一、平等观 159
二、平等的内涵 162
三、平等的本质 164
四、争取平等 165
第五章 公民学范畴 167
第一节 范畴的特性 168
一、理性 169
二、规范性 170
三、主体性 170
第二节 权利 172
一、权利的历史演进 172
二、权利的内涵 174
三、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和权力观 184
第三节 责任 185
一、责任的历史演进 185
二、责任的内涵 186
三、自觉履行责任 193
第六章 公民学的原则 195
第一节 主权原则 195
一、主权的定义 195
二、主权的内容 196
三、主权的主体 201
四、主权原则的现代意义 204
第二节 法治原则 211
一、法的精神 211
二、宪法原则 213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8
四、法治原则的现代意义 220
第七章 公民素质 227
第一节 素质与公民素质 228
一、人的素质 228
二、公民素质及其特性 228
三、公民素质的内涵 230
第二节 政治品格 231
一、强烈的归属感 232
二、自觉的责任感 235
三、时代的使命感 238
第三节 规范认知 241
一、规范认知的意义和作用 241
二、认知法律 242
三、认知道德 246
第四节 参与能力 251
一、公民参与和政治参与 251
二、参与能力实现的条件 252
三、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实现公民的有序参与 254
第五节 知识创新 257
一、知识创新的含义与意义 257
二、创新涵盖丰富的内容 258
三、培养创新能力应该注意的方面 263
第八章 公民意识 265
第一节 公民主人意识 266
一、公民主人意识的含义 266
二、公民主人意识的内容 269
三、培养公民主人意识 274
第二节 公民政治意识 275
一、公民政治意识的含义 275
二、公民形成政治意识的社会条件 276
三、公民政治意识的要素 278
四、培养政治意识,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 280
第三节 公民法律意识 282
一、公民法律意识的含义 282
二、公民法律意识的内容 283
三、提高公民的法权意识 286
第四节 公民道德意识 287
一、公民道德意识的含义 287
二、公民道德意识的构成要素 288
三、培养公民的高尚性 291
第五节 公民公共意识 292
一、公民公共意识的含义 292
二、公民公共意识的内容 294
三、培养公民的公共良心 297
第九章 公民教育 301
第一节 公民教育概述 301
一、公民教育的含义 302
二、公民教育和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04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起源 306
一、公民教育在古希腊的萌芽 306
二、现代公民教育的兴起 311
三、公民教育的客观基础 313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规律 317
一、追求人的解放是公民教育的根本规律 317
二、政治启蒙是公民教育的普遍规律 320
三、主客观相统一规律 322
四、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统一规律 324
第四节 公民教育的内容 325
一、公民意识教育 325
二、公民道德教育 326
三、公民政治教育 327
四、公民知识教育 328
五、公民技能教育 328
六、民主法治教育 329
第五节 公民教育的条件与途径 330
一、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330
二、优秀的师资力量 331
三、科学的教材 332
四、设置公民教育课程 334
五、公民训练 335
六、政治参与 336
七、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337
第六节 公民教育的目的 339
一、培养政治意识坚定、明权尽责的好公民 339
二、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强的好公民 343
三、培养道德高尚的好公民 345
参考文献 349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