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唯识宗的起源及发展 1
一、唯识宗在印度的产生及发展 2
二、唯识宗在中国的发展及弘扬 10
第二章 唯识宗的名义 13
第三章 唯识宗所依之经论 19
一、概说 20
二、解深密经大纲 21
三、瑜伽师地论大纲 22
(一)释名义 25
(二)内容 25
(三)十支论 29
四、成唯识论大纲 30
(一)释名义 30
(二)内容 31
第四章 唯识宗的分科判教 35
第五章 诸法概述 39
一、百法 40
(一)心法 43
(二)心所法 46
(三)色法 62
(四)心不相应行法 67
(五)无为法 75
二、蕴处界三科 77
(一)五蕴 77
(二)十二处 93
(三)十八界 94
(四)建立三科的因由 98
三、法相义 99
(一)五法 100
(二)三自性 100
(三)中道 105
(四)五法三性之相摄 106
第六章 唯识之义 109
一、第八阿赖耶识 113
(一)三相门 113
(二)所缘行相门 116
(三)心所相应门 118
(四)与受相应门 118
(五)三性门 119
(六)心所例王门 122
(七)因果比喻门 122
(八)伏断位次门 123
二、第七末那识 125
(一)释名义 125
(二)所依门 126
(三)所缘门 128
(四)自性行相门 128
(五)心所相应门 128
(六)三性分别门 132
(七)界地分别门 132
(八)伏断位次门 132
三、前六识 134
(一)能变差别门 134
(二)自性行相门 136
(三)三性分别门 136
(四)心所相应门 136
(五)三受俱起门 137
(六)所依门 137
(七)俱不俱转门 137
(八)起灭分位门 141
第七章 唯识宗之缘生论 143
一、四缘 144
二、六因 146
(一)将一切法的因分为六种 146
(二)将无始以来之妄想习气分为六种 149
三、五果 150
四、种子现行 152
(一)种子的名义 152
(二)种子的三性 152
(三)种子的假实 153
(四)种子六义 153
(五)种子的来源 155
(六)种子为所熏 156
(七)种子的生因和引因 159
(八)种子的内外不同 160
(九)种子的种类 162
(十)种子与赖耶的关系 164
第八章 唯识变论 165
一、唯识 166
(一)五法事理唯识 166
(二)五种唯识 169
(三)唯识九难 170
二、转变 172
(一)因能变 172
(二)果能变 174
(三)生变缘变 174
(四)因缘变分别变 175
三、唯识性 180
四、二无我 183
第九章 杂染流转义 189
一、三杂染 190
(一)惑——烦恼杂染 190
(二)业——业杂染 192
(三)苦——生杂染 198
二、十二有支 198
三、二种生死 201
第十章 清净还灭火 203
一、所观之境 204
二、所修之行 207
(一)遣虚存实观 207
(二)舍滥留纯观 207
(三)摄未归本观 208
(四)隐劣显胜观 208
(五)遣相证性观 208
三、修行之根基 209
四、修行之次第 211
(一)资粮位 211
(二)加行位 217
(三)通达位 219
(四)修习位 220
(五)究竟位 228
(六)三大阿僧祗劫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