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1
情绪与语式 3
一、“情绪—语式”问题的提出和作为背景的有关问题 6
二、海德格尔和舍勒在体之争的启示 9
三、“情绪—无语”与走出“唯我论”的相关性 14
四、“情绪”与“语式” 18
断裂的可隐匿的声音 22
一、主体间的困境——身体性 22
二、作为语言化开端的情绪——无语 27
三、倾听和声音的阻断 32
四、超出时间的声音可扭头而去 36
附录:1991年平顶山会议的发言 41
语言问题何以对我成为问题——我的初始经验的记忆和描述 47
附录一:感觉的生成何以成为可能 60
附录二:画材·物性·媒介语言 67
附录三:从“冥想”到“自语” 78
第二辑 83
时间和意义——重负、轻负、感受的生成性 85
一、“个人进入历史的可能”是一个问题 85
二、不同时间形态同意义关联的区分 88
三、对苦难的担当造成时间维度的转换 93
四、意义临界的转换和转换中的生成 97
神性与自我救治——在期待的门槛上 105
一、拒绝进入的期待 106
二、不幸与不幸的区分 108
三、作为自我相关的中介的挚爱 111
四、个人参与意义的生成 114
为诗而受难的意义——“七月派”诗人的理想主义分析 117
现代转换中的梦与理想的区分 135
附录一:谁来救治人生的残缺 141
附录二:无语 157
第三辑 161
伪善——论历史的和心理的辩证转化 163
《哈姆雷特》的结构和性格悲剧 177
一、一个不可忽略的补叙 186
二、特殊的戏剧场面 189
三、“戏”在内心 194
四、动作下的潜流 198
五、深化、扩展主题的动作线 206
六、超出情节线索的世界 212
七、“有意味的形式” 218
八、独特结构形式的美学特征 224
结语:也许是一个预示 228
性格悲剧·崇高·人 230
一、崇高的心灵和震撼人心灵的崇高 230
二、人的崇高感和性格悲剧中的人 233
三、崇高也是一个历史地形成的审美范畴 236
四、走向生命的峰巅 239
五、得天独厚的天才 241
人是怎样的和应该是怎样的 244
对人生及其命运的思索与回答 256
附录一: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在易卜生评价上的差异 270
附录二:为浪漫的宫廷色彩送葬 279
第四辑 287
错位 288
人能守住一个等待吗——在习惯语、心理时间和无意识的边缘 303
附录一:荒诞或无意义 314
附录二:无聊的悖论 317
在语言边缘的倾听 327
附录一:女人是什么,能是什么 334
附录二:爱与死,或被死亡惊醒的爱的回忆 352
代后记:被问题审视的记忆 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