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节 沙漠教父何许人也? 2
一 教会教父 2
二 沙漠教父 5
第二节 苦修主义何所谓也? 8
一 Asceticism(苦修主义)的翻译问题 8
二 苦修主义的界定 12
三 苦修主义与隐修制度、神秘主义及灵修学的辨析 15
第三节 沙漠教父研究的意义、方法及本书构架 19
一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 19
二 本课题的实践意义 22
三 本课题的研究进路 24
四 本书构架及基本观点 26
第四节 沙漠教父的研究成果及原始文献综述 29
一 20世纪90年代之前沙漠教父研究成果综述 29
二 近二十年沙漠教父研究的前沿状况 36
三 本书所据原始资料综述 42
第一章 追踪溯源——沙漠教父的背景解读 58
第一节 埃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59
一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59
二 埃及的沙漠和西奈半岛 62
三 对文明和修道的影响 63
第二节 信仰虔诚的古埃及人民 65
一 古埃及宗教的神灵 65
二 底比斯的祭司和神殿 69
三 古埃及宗教与基督教 74
第三节 地中海明珠——亚历山大里亚 76
一 地中海文明的统一性和个体性 77
二 亚历山大里亚:文明交汇的灯塔 79
三 亚历山大教会 84
第四节 地中海的苦修文化 93
一 古埃及人的苦修文化 94
二 古希腊罗马的苦修文化 96
三 《旧约》及犹太民族的苦修文化 98
四 《新约》的苦修思想 104
五 教会最初三个世纪的苦修文化 110
第二章 隐修之父——圣安东尼 117
第一节 《圣安东尼传》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117
一 阿塔纳修其人 117
二 《圣安东尼传》的创作背景 118
第二节 圣安东尼的生平、神迹和教诲 122
一 圣安东尼生平概要 122
二 圣安东尼的神迹 128
三 《圣安东尼传》的启示以及安东尼的其他教诲 131
第三节 安东尼论鬼魔的本质以及基督徒的对策 134
一 鬼魔的本质 135
二 鬼魔害人的诡计 136
三 鬼魔的识别和基督徒的对策 139
第四节 安东尼的弟子们 147
第三章 群体修道——帕科米乌派教团 151
第一节 圣帕科米乌生平概要 152
一 皈依和出家 152
二 帕科米乌派修道院的建设 153
第二节 《帕科米乌清规》和修院修道生活 157
一 《帕科米乌清规》的形成 157
二 修院修道生活及其管理 159
第三节 帕科米乌教团的衰落及其原因分析 164
一 帕科米乌教团的衰落 164
二 帕科米乌教团衰落和解体的原因分析 166
第四节 圣申诺迪大院长与洁白修道院 169
第四章 沙漠斗士——下埃及修道三圣地 173
第一节 尼曲雅 174
一 尼曲雅的创建者和记录者 174
二 尼曲雅修道中心概观 178
三 尼曲雅的修道士与教会的关系 183
第二节 塞提斯 188
一 埃及人马克留斯和圣马克留斯修道院 188
二 塞提斯的其他著名修士 191
三 塞提斯的罗马人修道院和强盗摩西 193
四 7世纪圣马克留斯修道院的祝圣仪式 195
第三节 塞尔斯 198
一 “塞尔斯那个地方” 198
二 塞尔斯的牧师,亚历山大里亚的马克留斯 199
第五章 金玉良言——沙漠教父的语录和神学 203
第一节 《沙漠教父语录》 203
一 《沙漠教父语录》文本概要 203
二 “给我一句话” 205
三 修道士的基本素质要求 208
第二节 沙漠教父神学家:本都的伊瓦格利乌斯 215
一 伊瓦格利乌斯的生平概要 215
二 伊瓦格利乌斯的苦修和祷告理论 218
三 伊瓦格利乌斯的影响 222
第六章 星火燎原——苦修运动的东传西进 225
第一节 叙巴地区的修道制度 226
一 安提柯教会和耶路撒冷教会 226
二 巴勒斯坦及叙利亚地区的苦修运动 229
第二节 东正教修道制度:形成及演变 236
一 巴西尔生平概要 237
二 《巴西尔清规》 241
三 巴西尔与埃及 247
四 东正教隐修制度的演变及其埃及影响 252
五 小结 257
第三节 《本笃清规》:天主教隐修制度的圭臬 259
一 西方修道制度兴起的历史背景 259
二 圣本笃之前的西方修道运动 263
三 《本笃清规》——苦修运动被纳入教阶体制 278
第七章 结束语 291
第一节 圣俗皆宜的道德理想 291
第二节 信行合一的至善道路 294
第三节 苦修主义的现实意义再论 296
第四节 苦修主义的衰变规律以及应对策略 298
附录一 参考文献 303
一 外语文献 303
二 汉语文献 316
附录二 沙漠教父大事年表 325
附录三 参考地图 330
后记与鸣谢 332
附:原博士论文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