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言 1
1.1 研究背景 2
1.1.1 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
1.1.2 家庭对教育存在超额需求和差异化需求 7
1.1.3 竞争是提升教育体系效率的有效途径 8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9
1.4 研究的创新及下一步研究的问题 12
2.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简要回顾 15
2.1 政府对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偏好 16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办教育发展简史 20
2.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立教育的现状:资金和生源的双重约束 20
2.2.2 私立教育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种合理选择 21
2.2.3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的发展:人民群众需求推动制度变革 26
2.3 经验与教训 36
2.3.1 教育政策的制定要遵循教育规律 37
2.3.2 对民办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态度是决定民办教育发展规模的最为根本的因素 37
2.3.3 民办教育法律的健全和落实是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 37
3.文献述评与相关概念界定 39
3.1 文献述评 40
3.1.1 私立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因:家庭的差异化需求和超额需求 40
3.1.2 私立教育发展的引致动因: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作用的评判 45
3.1.3 私立教育发展的绩效动因:来自私立教育的竞争效应 50
3.1.4 启示 55
3.2 需求、教育需求与民办教育需求——简要概念辨析 57
3.3 教育需求:简要的模型分析 58
3.3.1 教育需求的基本模型 58
3.3.2 模型的扩展之一:允许借贷的模型 60
3.3.3 模型的扩展之二:考虑投资和消费效应 62
3.3.4 模型的扩展之三:私立教育和公办教育的选择 64
4.政府对教育的供给不足:来自三级政府的实证分析 67
4.1 财政分权与教育供给责任:一个理论背景 69
4.1.1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的形成 69
4.1.2 财政分权对政府公共品供给的影响 70
4.1.3 各层次教育供给责任的演进 72
4.2 变量选取与实证分析 75
4.2.1 变量选取 75
4.2.2 基于县级政府教育支出比例影响因素的分析 77
4.2.3 基于省级政府教育支出比例影响因素的分析 78
4.2.4 基于中央政府教育支出比例影响因素的分析 80
4.3 进一步的讨论和简要建议 87
4.3.1 各级政府的教育责任履行情况不同 87
4.3.2 财权分权对于省级政府和中央政府教育支出比例的影响并不一致 89
4.3.3 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级政府表现并不一致 91
4.3.4 其他相关变量的讨论 92
4.3.5 简要政策建议 93
5.家庭对民办教育的需求:超额需求或差异化需求 95
5.1 引言 96
5.2 实证研究方法 97
5.2.1 分析技术 97
5.2.2 中国不同层次民办教育需求的类型 100
5.3 变量处理与实证分析结果 105
5.3.1 变量选取的依据 105
5.3.2 变量来源及描述 106
5.3.3 面板数据分析 110
5.4 结论和研究局限 117
5.4.1 结论 117
5.4.2 研究局限 119
6.民办教育的竞争效应:基于中国的理论与实证 121
6.1 引言 122
6.2 简要文献综述 123
6.2.1 民办学校的进入对公办学校效率的影响难以得出肯定结论 123
6.2.2 “择校费”引起的关注和“教育券”在中国的实践 125
6.3 一个简单的局部均衡模型 128
6.3.1 模型基本界定 129
6.3.2 为何民办学校主要招收高收入家庭的子女 133
6.3.3 对就读民办学校的家庭发放“教育券” 137
6.4 实证分析 139
6.4.1 在允许公办学校收取择校费的前提下,民办学校无多大生存空间,且就读民办学校的学生主要来自于高收入家庭 140
6.4.2 政府增加生均财政拨款,公办学校的办学效率将会降低 144
6.5 结论、建议与研究局限 149
7.培育和促进民办教育需求的制度分析 151
7.1 制度及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152
7.2 个体愿意供给民办教育的制度设计 154
7.2.1 明晰民办学校的产权 154
7.2.2 保护民办学校投资者的正常利润 161
7.2.3 给予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相同的法律地位 168
7.3 家庭愿意选择民办教育的制度设计 172
7.3.1 普通家庭将子女送入民办学校的困难 172
7.3.2 稳步实施“教育券”制度,加大家庭的自由选择度 175
7.4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券”制度,推动普通家庭民办教育需求 183
7.4.1 进一步明确“教育券”制度追求的政策目标 183
7.4.2 各利益相关方均需要转变观念 184
7.4.3 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形成恰当的“教育券”发放制度 186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