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对比研究的学术境界与方法论建构 1
第一节 学术境界 1
第二节 方法论建构 6
第三节 思考 18
第一章 对比思想与模式 22
第一节 一种观念 22
第二节 三种视角 26
第三节 三级阐释 30
第四节 三种方法 35
第五节 四种模式 36
第二章 理论对比观察法 45
第一节 语言学史观察 45
第二节 语言的符号观察 52
第三章 对比描写法 73
第一节 寻找语言的本质 73
第二节 对比分析理论 80
第三节 对比描写方式 86
第四章 外部对比阐释法 99
第一节 一般方法 99
第二节 外部阐释 110
第五章 内部对比阐释法 127
第一节 分类和系统化方式 127
第二节 对立分析方式 129
第三节 语义场方式 132
第四节 数理方式 136
第五节 语言的历时考察和共时对比 139
第六节 综合运用 145
第六章 语音文字对比 154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154
第二节 定义 156
第三节 俄汉文字对比 161
第四节 俄汉语音对比 171
第七章 词语及意象对比 178
第一节 概念 178
第二节 对比 182
第三节 俄汉语表情词比较 187
第四节 俄汉语复合词比较 193
第五节 词语文化意象比较 196
第八章 句模句式对比 203
第一节 对比构想 203
第二节 俄汉“刚一X,就Y” (KaK TOJIbKO)句式个案比较 211
第三节 诗歌句法对比 223
第九章 隐喻机制对比 230
第一节 原理 230
第二节 结构 235
第三节 功效 240
第十章 成语美值对比 248
第一节 音韵美 248
第二节 结构美 252
第三节 形象美 257
第四节 语义美 260
第五节 形象美的构成 263
第十一章 象征诗语对比 271
第一节 象征简释 271
第二节 象征诗语之源 280
第三节 中俄象征诗语 288
第四节 对比分析 297
结 语 器利事善 格物致知 302
1.0理论背景 302
2.0方法建构 306
3.0方法应用 309
参考文献 314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