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话说旅游理论 1
1.1 休闲社会:游憩与旅游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意义 1
1.2 旅游系统 11
1.3 何谓旅游学? 16
1.4 学术文献中的旅游研究 21
1.5 旅游研究方法 23
1.6 全球化视野下的旅游教育体系 27
1.7 旅游的文化影响与旅游人类学 34
1.8 地理学:旅游研究的科学来源之一 38
第二讲 旅游产品述评 39
2.1 资源-产品转化与产品升级 39
2.2 山地休闲度假旅游 53
2.3 湿地旅游 57
2.4 海洋旅游 59
2.5 水体景区 64
2.6 风景道 68
2.7 生态旅游 71
2.8 主题旅游区 76
2.9 滑雪旅游:冬季度假产品 82
2.10 游轮旅游 86
2.11 乡村景观、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 89
2.12 红色旅游 93
2.13 商务旅游 101
2.14 节事会展旅游 103
2.15 文化旅游与体育旅游 110
2.16 旅游装备用品与旅游商品 118
第三讲 旅游目的地营销 119
3.1 目的地营销理论简介 120
3.2 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 126
3.3 目的地营销方法 128
3.4 区域旅游形象研究与规划实践 134
3.5 城市(旅游区)旅游营销分析与规划实践 140
第四讲 城市旅游发展与规划 153
4.1 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分析 153
4.2 城市旅游的质量及其测定: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 169
4.3 城市景观与城市旅游 172
4.4 城市导引系统 177
4.5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中的旅游规划问题 178
4.6 杭州:产品再开发与空间重构 181
4.7 西安:从国际遗产旅游到城市度假旅游 185
4.8 成都:中国人的休闲之都 189
4.9 济南:“超旅游”规划论的产生与实践 193
4.10 洛阳:夏商周底蕴、汉魏符号和隋唐景观 200
4.11 扬州:文化水都·扬舟天下 202
4.12 桂林:从山水观光到休闲度假 212
4.13 深圳:创建中国旅游业的“软件园” 215
4.14 世界温州:商务山水间 216
4.15 昆明:打造“中国假日之都” 218
第五讲 遗产旅游:保护与利用 221
5.1 遗产旅游:政府、市场与解说 221
5.2 旅游导向型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北京大栅栏 227
5.3 宁波月湖:历史街区的保留、阅读与体验 231
5.4 安徽屯溪老街景观保护与遗产旅游 233
5.5 线性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大运河杭州段 237
5.6 考古博物馆的遗产旅游:三星堆案例 239
第六讲 地方旅游开发:理论与案例 242
6.1 科学发展观与旅游发展 242
6.2 区域旅游规划理论研究 246
6.3 可持续旅游 251
6.4 省域旅游发展规划与意见 253
6.5 市域、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与意见 259
6.6 县域(市辖区)旅游发展规划与建议 265
6.7 旅游区(点)规划与建议 271
第七讲 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 275
7.1 区域旅游需强化政府间合作 275
7.2 国际(亚洲)区域旅游合作 277
7.3 三峡区域旅游规划 283
7.4 省际区域旅游合作 286
7.5 省内区域旅游合作 290
第八讲 旅游发展公共管理 299
8.1 政府角色 299
8.2 中国资源型景区发展与特许经营 305
8.3 假日制度、假日旅游与休闲经济 312
8.4 旅游价格的政府调控 317
8.5 大型节事的公众参与:北京奥运案例 321
8.6 旅游危机管理:非典(SARS)与旅游 324
8.7 政府对旅游行业的干预 331
推荐读物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