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内经》学术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1
第一节 《内经》简介 1
一、书名取义 1
二、成书年代与作者 2
三、《内经》的沿革 2
四、《内经》注家和注本 3
五、《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6
第二节 《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及其形成背景 7
一、《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 7
二、《内经》学术的形成背景 11
第三节 《内经》学术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2
一、《内经》学术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 13
二、《内经》理论是临床各家学说的渊源 13
三、《内经》理论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 14
四、当代医家对《内经》学术理论的创新性运用 15
第二章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临床运用 17
第一节 《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概要 17
一、《内经》专论阴阳五行学说的篇章 18
二、《内经》关于阴阳概念和阴阳法则的论述 18
三、五行的含义和生克乘侮规则 23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临床运用 25
一、指导诊病辨证 25
二、指导治疗立法 28
三、归纳药物性味,指导临床用药 30
第三节 五行学说与中医临证 31
一、五行归类法则的临床运用 31
二、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的临床运用 32
第三章 《内经》的藏象学说及其临床运用 37
第一节 《内经》藏象学说概要 37
一、“藏象”的概念 37
二、《内经》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39
第二节 《内经》藏象学说的临床运用 52
一、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52
二、《内经》重视肾气、肾精理论的临床运用 57
三、“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59
第四章 《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其临床运用 62
第一节 《内经》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62
一、经络和经络学说 62
二、经络系统 63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67
四、经络的病变机理 68
第二节 经络学说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 69
一、经络在四诊中的应用 69
二、经络在辨证中的应用 72
第三节 经络学说在治疗疾病中的运用 75
一、经络学说在针灸推拿治疗中的作用 75
二、药物归经理论 81
三、其他 82
第四节 奇经八脉理论在妇科疾病诊疗中的运用 82
一、奇经八脉与妇女生理的关系 82
二、奇经八脉与妇科疾病的关系 83
三、奇经八脉与妇科疾病的治疗 83
第五章 《内经》病机学说及其临床运用 86
第一节 《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86
一、病机的含义 86
二、《内经》病机学说的主要内容 87
第二节 《内经》的病因观与“三因”说 89
一、“生病起于过用” 89
二、“生于阳”、“生于阴”的病因分类法 91
第三节 《内经》的发病观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92
一、“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的发病观 92
二、“两虚相得”发病观的临床意义 93
三、体质与发病 95
第四节 “六气”病机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96
一、“六气”的含义 96
二、六气病机的实质 98
三、六气病机的研究方法 100
四、六气病机的临床意义 101
第五节 《内经》对营卫病机和病变的认识 103
一、营卫抗邪功能失常与外感病机 104
二、营卫运行节律失常与不寐病机 105
三、营卫开合失常与汗证病机 107
第六节 阴阳虚实所致的内外寒热病机 109
第六章 《内经》诊法学说及其临床运用 112
第一节 《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 112
一、《内经》论述诊法的主要篇章 112
二、《内经》诊法学说的主要内容 113
三、《内经》诊法学说的学术意义 114
第二节 《内经》论诊法原理和诊病原则 115
一、《内经》论诊法原理 115
二、《内经》论诊病原则 117
第三节 《内经》论脉诊 119
一、《内经》所载的四种不同诊脉方法 119
二、脉学基本理论 121
三、脉象主病 126
四、其他部位按诊 128
第四节 《内经》论望诊 130
一、望神 130
二、望色 131
三、其他部位望诊 134
第五节 《内经》诊法学说的方法论特点 136
一、重视全面诊察 136
二、重视疾病整体状况的诊察 136
三、诊病重视时、地、人的差异性 137
四、“比类奇恒” 138
五、“以表知里” 138
六、“左右上下,各如其度” 139
第七章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临床运用 140
第一节 《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主要内容 140
一、治则概念和治则学说的内容 140
二、治法的概念及《内经》有关治法的内容 143
第二节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 149
一、寒证、热证的“治求其属” 150
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学术意义 151
第三节 正治与反治 152
一、正治与反治 153
二、反治法的具体运用 153
三、应用反治法必须注意的问题 156
第四节 反佐法的临床运用 157
一、反佐法及其治疗作用 157
二、反佐法的具体运用 157
第五节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158
一、“形不足者,温之以气” 159
二、“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159
第六节 “惊者平之”的引申运用及“以情胜情”治法 160
一、“惊者平之” 160
二、情志相胜疗法 160
第七节 “大、小、缓、急、奇、偶、重”七方辨析 162
一、大方、小方和大制、小制 162
二、缓方、急方 163
三、奇方、偶方 163
四、重方 164
第八章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一) 165
第一节 《内经》对病证的认识和论述 165
一、“病”、“证(症)”与“病形”、“病能” 165
二、《内经》对病证的命名 166
三、《内经》对病证的分类 167
第二节 《内经》辨治热病的理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168
一、热病的命名及其病因病机 168
二、伤寒的六经分证和“两感于寒” 169
三、热病的治疗大法及其食复、遗病 172
四、“阴阳交”的痛机、痛候及预后 174
第三节 《内经》对咳证病机的论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177
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177
二、六腑咳和“聚于胃,关于肺” 178
第四节 《内经》对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181
一、痹证的病因病机 181
二、痹证的分类 182
三、营卫气与痹证的关系 184
四、痹证的各种兼证 185
五、痹证的治疗 186
第五节 痿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痿独取阳明” 188
一、痿证的病因病机 188
二、“治痿独取阳明” 192
第六节 《内经》关于疟病的分类与辨治 194
一、疟病的病因病机和病候 194
二、《内经》对疟病的分类 195
三、疟病的治疗 198
第九章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二) 200
第一节 《内经》对积证病机的认识及其对后世学术的影响 200
一、积证的病机及分类 200
二、《内经》关于“瘕”和“聚”的论述 202
三、后世对积聚癥瘕的区分 202
第二节 《内经》对水气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205
一、《内经》对水病的命名 205
二、《内经》论水病的病机和病候 205
三、《内经》关于水病的分类 207
四、水病的治疗 209
第三节 《内经》对厥证的认识及其对后世学术的影响 211
一、《内经》对厥证病机的认识 211
二、《内经》对厥证的分类和命名 213
第四节 《内经》对痛证病机的论述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217
一、《内经》对痛证病机的认识 217
二、《内经》对头痛的分类及其病机论述 218
三、《内经》对心痛病机的论述及其辨证分类 220
第五节 《内经》关于痈疽的论述及其对后世外科临床的影响 222
一、《内经》论痈疽病机 223
二、《内经》论痈疽的鉴别和命名 224
三、《内经》论痈疽治法及预后 226
第十章 《内经》的“治未病”理论与养生学说 229
第一节 《内经》“治未病”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229
一、《内经》有关“治未病”理论的内容 229
二、《内经》“治未病”理论的实践意义 231
第二节 《内经》养生学说及其实践意义 232
一、《内经》论养生学说的主要篇章 233
二、《内经》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础 233
第三节 《内经》所论养生法则 237
一、法则天地,顺应自然 237
二、恬惔虚无,调摄精神 238
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238
四、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239
五、节制房欲,保养肾精 240
六、其他养生方法 241
第四节 《内经》养生学说的特色及其实践意义 241
一、法则天地,顺应自然 242
二、协调阴阳,中和有节 242
三、外避邪风,内养正气 242
四、形神并养,尤重养神 242
附 运气学说的学术原理及推演方法 244
附1 《内经》论述运气学说的篇章 244
附2 运气学说的基本学术原理 246
附3 五运六气的推演方法 247
一、干支甲子 247
二、五运 249
三、六气 251
四、运气同化 253
附4 运气推演的主要内容 254
一、五运的太过与不及 254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及加临情况 256
三、60年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257
附5 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 259
一、预测疾病的发生流行 259
二、“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260
三、诊断病情,估测预后 260
四、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261
五、提示顺时调摄的养生防病法则 263
附6 正确评价运气学说的价值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