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监督、监督,还是“缺乏监督” 2
还是“缺乏监督”? 2
该“可惜”什么? 2
几时借鉴“鹅蛋牌”? 3
“年关病”伏于平素 4
靠媒体曝光才能推动整治? 7
警惕“小吏大贪” 8
梁柏楠的生日宴 10
莫让规定成为“狼来了”童话 11
“面子工程”的评判标准 13
由剑阁砸碑而想 15
民评官,大势所趋 16
摒弃“之最”癖 18
靠什么杜绝表面文章? 19
是否“民心工程”需由百姓作结 20
有些问题是督查组无能为力的 22
“造假”问卷瞅准了“检查”的软肋 24
为什么诸多“关口”会纷纷失守 26
“人肉搜索”的积极一面 28
让财政问责成为监督利器 29
由周久耕落马看监督 31
宁愿“草根监督”没事可干 33
第二部分 引咎辞职,欲休还说 36
对“责令辞职”的一种理解 36
“糊涂账”并不糊涂 37
俄国引咎辞职新例值得借鉴 39
关注“引咎”官员去向 40
洪洞矿难没有人引咎辞职吗? 41
事故责任追究必须到位 43
学一学韩国式的“引咎辞职” 44
“引咎辞职”何以芳踪难觅? 46
刘英可能不是主动辞职 48
揣度孟学农先生的诗作 50
鹤岗矿难,谁会引咎辞职? 51
第三部分 审计需要“风暴” 54
审计风暴为何缺乏震慑力? 54
需要李金华式的“心狠” 55
慎言“整改好于往年” 56
广东的“审计风暴” 58
今年还会有“审计风暴”吗? 59
不要把“得罪”挂在嘴边 60
如果审计风暴成为和风细雨 62
统计数字上下不符的第四种原因 63
用什么来保证权力不去干扰统计? 65
告别“风暴”并不那么容易 66
李审计长可以给自己打个高分 68
不要让百姓对审计灰心 70
第四部分 贪官的本质:蛀虫+流氓 74
吴彪的样子 74
也谈“26岁现象” 74
贪官的流氓性 76
落马的偶然性 78
“权学交易”是双重腐败 79
关于秘书之遐想 80
“惯性”背后的奴性 82
翻翻麦崇楷的旧账 83
贪官年轻化说明了什么? 84
由灭鼠想到反贪 86
“一生清廉”岂可用之贪官 88
“宝马”案与“彩世塔”案 89
“摆平”得添新义项 91
“诚信卖官”是对诚信的亵渎 92
贪官重婚预示腐败新走向 94
何谓“拒腐疲劳症”? 95
“亲情反腐”靠不住 97
“带病提拔”的复杂之因 99
买官卖官是最大的吏治腐败 100
“福利腐败”还能蹦跶几天? 102
高薪养不了廉,何况…… 103
让贪官“不能逃” 105
民意提拔几时才变得重要 106
杨祥云的“不觉得犯罪” 108
谎言岂止挂在墙上 109
好一个“现在看来是错了” 110
期待贪官能“必然”落马 111
疑似买官案中有许多未然内容 113
对“恫吓教育”的一点看法 114
“表面上”与“实际上” 115
投资贪官赃物指望回报什么 117
双规之后才“明白”? 118
举报者“魏建军”是幸运的 120
捅马蜂窝与举报腐败 121
“权学交易”的关键还是权力 123
权力的触角究竟有多深 125
漂亮语句无助廉政建设 126
不要为贪官的“障眼法”迷惑 128
对举报奖励30%的一点看法 129
应该反思官场生态何以不良 131
由文强看“道德败坏” 133
由周久耕案期待制度反腐 134
第五部分 须知痛痒切吾身 138
“无会月”小议 138
官员作秀的本质是欺骗 138
“吏道”问题 140
解决光膀子也靠法规? 141
吐痰拍照为哪般 143
讨工钱不该劳总理 144
信息发布为何要慢几拍? 145
社会当为学子示范诚信 147
这种“末位淘汰”能淘汰谁? 149
为“村官”叫点屈 150
本科学历在公务员培训之列吗? 152
公务员该“率先”什么 154
杜绝废话需要形成风气 155
政府从“倒冬瓜”中反思什么 157
平静看待政府埋单富翁培训 158
正视公务员确实存在的优势 160
突发事件考验政府管理 161
官员为什么笃信风水 163
对擅自放假的政府部门生一回气 165
“高价建绿”不仅是急功近利 166
建好后的“白宫”怎么办 168
百姓“规范着装”才给办事? 169
整顿会风的一个发力点 170
“欣弗”瞒报与诚信危机 172
公款吃喝的“国际形象” 173
把油漆涂碑作为一个教训 175
包公与法律,谁更有威严? 176
从钢包“意外滑落”得出什么教训 178
“地球日”该多教育官员 179
要钢铁,不要“带血”的钢铁 181
“纸上的预警”比没有危害更大 182
公务员强身健体没必要特立独行 184
打狗而已,至于“铁甲威龙”吗? 186
公款吃喝可能没有办法解决 188
合不合理?合不合天理? 189
政府领导不“题词作序”议 191
为“高官厚禄”报考公务员是戏言吗? 192
对官员整容的一点管见 194
但愿我们能够解决会风问题 196
对“官话”习以为常才很可怕 197
避免办公室沦为网吧 199
如果“藏羚羊”确是“刘羚羊” 201
公布电话能起什么作用更值得关注 202
什么是“提高选人用人水平”的核心所在 204
从“获奖照片”打假起步 206
不能将授予荣誉当成儿戏 207
功能被异化了的“领导题字” 209
官僚作风的滋生无关公务员应届与否 211
“28岁厅官”为何引起舆论大哗 212
“官无事”的前提须“田野辟,人民给” 214
“遮羞墙”产生的深层原因 216
“今案古审”就定位为娱乐吧 217
干部为何动辄被指“作秀”? 219
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 221
由修文抄袭汇报材料而感 222
广州市长办公室首次开放有感 224
咀嚼三则“裸体”新闻 226
“人际关系”掣肘法治社会 228
暗访,才能接近“原生态” 229
新闻发言人可以有个性吗? 231
由宜阳县国土局的“八卦图”说开 233
“背景”是对法治的藐视 234
社会正在为诚信缺失付出代价 236
“高官”的底气从何而来? 237
不要再到矛盾激化才去正视问题 239
万民伞重出江湖,很新鲜 241
基层官员的“不由得”告诉我们什么 242
给“最牛宣传部长”做做精神鉴定 244
官员财产公开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246
为什么会以领导名义行骗? 247
官员当扪心自问:有益国家不 249
质问自己为何还被视为作秀? 250
钟南山代表批得何等畅快 252
特种牌号·特权牌号·特权意识 253
对官员博客的不同看法 255
“大规模”行动与“运动式”思维 257
政令不能屡为刚愎自用者埋单 258
另眼看“替谁说话” 260
有感于新版“邯郸学步” 261
昆明的“五门外语”并不突兀 263
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所以成“显学” 264
行政机关不要介入“文化”之争 266
拉屎不用告诉市民,但封路要 268
庆祝官员被双规是压抑太久的发泄 269
官员自评,打多少分都正常 271
第六部分 一二三四五,上网打“老虎” 274
华南虎·毒誓 274
造假者再不要低估民间力量 276
由华南虎照想到“是非之心” 278
华南虎照真伪还可能澄清吗? 279
“盛世出国虎”,愚不可及 281
由假冒记者诈骗想到华南虎照鉴定 283
期待虎照催生政府诚信条例 284
民间“打虎”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起步 286
人大可以为“华南虎”做些什么 288
镇坪身上的“虎”皮正在剥掉 290
周正龙这一“军”将得好 291
镇坪“华南虎”究竟想走多远? 293
没必要继续关注虎照 294
虎照闹剧收场,曲终未必人散 296
话剧《拍虎》应该表现些什么 297
解析虎照衍生出的开会睡觉 299
追究保护伞不能只是雷声很大 301
周正龙想说什么就直说吧 302
后记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