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导言 1
一、内容心理学的涵义 1
二、内容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3
三、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5
四、内容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与范围 8
第一章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3
第一节 科学心理学的哲学前提 14
一、西方古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14
二、西方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16
第二节 科学心理学的科学基础 26
一、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7
二、天文学与心理学 28
三、生理学与心理学 30
四、物理学与心理学 33
第三节 科学心理学的社会氛围 35
一、德国的经济背景 35
二、德国的教育背景 36
三、德国的科学背景 37
第二章 冯特:内容心理学创立者 40
第一节 冯特的心路历程 41
一、孤独的童年体验 41
二、无味的学校经历 42
三、人生的重要转折 45
四、莱比锡的学术生涯 51
第二节 冯特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57
一、社会背景 57
二、哲学背景 58
三、科学背景 59
第三章 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体系 61
第一节 内容心理学的科学观 62
一、冯特科学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62
二、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63
三、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64
四、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65
第二节 内容心理学的对象观 66
一、冯特之前的观点 66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67
第三节 内容心理学的方法论 69
一、冯特心理学方法论的提出 69
二、内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0
第四节 内容心理学的任务论 73
一、心理元素的分析 74
二、心理元素的结合 75
三、心理元素结合的规律 87
第五节 内容心理学的具体理论 89
一、心身关系理论 89
二、感情与情绪理论 95
三、意志理论 98
四、对其他具体心理学问题的看法 104
第四章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109
第一节 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 109
一、实验室的概况 109
二、实验室的研究领域 112
第二节 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典型研究 117
一、反应时研究 117
二、感知觉研究 122
三、其他方面的研究 125
四、总结评价 127
第五章 冯特的民族心理学体系 129
第一节 冯特民族心理学的形成与意义 129
一、冯特民族心理学的形成 130
二、冯特民族心理学的意义 132
第二节 冯特民族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34
一、关于人类共同生活特征与集体意识 134
二、关于言语 135
三、关于艺术 137
四、关于神话 138
五、关于宗教 139
六、关于风俗习惯 142
七、关于国家与社会 142
第三节 冯特民族心理学的贡献 143
一、冲击了当时的人类历史观 144
二、支持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45
三、推动了发展观点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145
第六章 冯特心理学的评价 147
第一节 评价原则 147
一、区分冯特的早期思想与后期思想 148
二、区分冯特的哲学观点与其心理学贡献 148
三、区分冯特的心理学原意与他人的误解 149
第二节 澄清误解 150
一、关于冯特心理学理论体系的误解 150
二、关于冯特对哲学态度的误解 151
三、关于冯特与铁钦纳关系的误解 152
四、关于冯特“元素主义”观点的误解 153
五、关于冯特实验内省法的误解 155
六、关于冯特对心理学应用的误解 158
第三节 功过评说 160
一、开创了心理学新天地:促使了心理学的独立 160
二、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创立了实验心理学 162
三、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心理学家 165
四、伟人错误的存在:冯特的局限性 170
第七章 冯特同时代的内容心理学家 172
第一节 赫尔曼·艾宾浩斯 172
一、艾宾浩斯传略 172
二、艾宾浩斯的心理学研究 176
三、艾宾浩斯的贡献与局限 194
第二节 乔治·伊莱亚斯·缪勒 197
一、缪勒传略 197
二、缪勒的心理学研究 198
三、缪勒的学生 202
四、简要评价 204
第八章 铁钦纳:内容心理学极端化者 206
第一节 铁钦纳的心路历程 207
一、早年经历 207
二、大学教育 208
三、职业生涯 208
四、晚年生活 216
第二节 构造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18
一、哲学背景 218
二、心理学背景 221
第九章 构造主义:内容心理学的极端形式 223
第一节 构造主义的科学观 224
一、一般科学观 224
二、心理学的科学观 227
第二节 构造主义的对象观 232
第三节 构造主义的方法论 235
一、内省法的概述 235
二、内省法的要求 236
三、内省法的极端化 239
四、内省法的评价 240
第四节 构造主义的任务论 242
一、意识元素的分析 243
二、意识元素的属性 244
三、意识元素的结合及其规律 244
第五节 构造主义的具体理论 245
一、心身关系理论 245
二、注意理论 247
三、联想理论 249
四、情绪理论 250
第十章 康奈尔心理学实验室及其研究 253
第一节 康奈尔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 253
第二节 康奈尔心理学实验室的主要研究 257
一、研究类型 259
二、研究范例 260
三、现代发展 265
第十一章 铁钦纳心理学的评价 270
第一节 历史评说 270
一、异国他乡——巩固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71
二、曲解冯特——构造主义初显端倪 272
三、实验内省——千夫所指的研究方法 274
第二节 历史命运 275
一、拒绝融合 275
二、黯然逝去 281
第三节 历史遗产 285
一、科学主义 285
二、学派争鸣 287
三、发展根基 288
代结语:内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290
一、1949年之前内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290
二、1949年之后内容心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 291
参考文献 298
后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