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伊消得人憔悴(代序) 1
第一辑 杂文随笔 3
标新立异谈 3
艺术评论的评论艺术 6
惊人的偏见 9
“窝”的闲话 12
附:赏析 14
“死”的价值 15
附:赏析 17
历史文艺的失真与作伪 19
从缠足到“缠脑” 22
“刀下留人!” 25
荒唐的“鸭蛋” 28
从“头”说起 31
杂家·杂书·杂学 33
不能饮鸩止渴 36
文艺的两条腿 39
出版家戴什么“眼镜”? 42
既做二传手,又当守门员 45
三“谈”印月及其他 47
以史为镜知兴衰 49
一标一点有文章 52
战斗者的追求 54
爱国者的行动 57
“锯子切菜”及其他 60
名人与名言 62
体坛论英雄 65
“人类的一切在我都不生疏” 67
“楚河汉界”边的杂感 69
晚节不终周作人 71
儒生泪 74
生不容易死亦难——我的一段经历 76
从除夕到春节 81
旅途篇 83
凌云山观奇 85
道家与道教 88
一首《清明》百样改 91
黄鹤楼上佳联多 93
呼唤“红杏”竞“出墙” 96
第二辑 评论序言 101
散文界到底该举什么旗?——兼评“贬鲁迅、褒周作人”现象 101
鲁迅杂文展现的改革思想 105
诗情哲理融成文——读石飞的《夜垦集》 113
附:简评 116
催军战鼓,醒世警钟——评杂文集《魔方启示录》 118
朴实显美情更浓——品《张泽勇随笔》 122
别树一帜的张凯利杂文 125
爱的大纛,憎的丰碑——论《大地的女儿》的感情倾向及其战斗美 130
《西行漫记》写作的心理历程 137
秦牧散文的特色 145
纪实文学,别挂羊头卖狗肉 152
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歌简说 156
写景抒情,动人心魄——王粲《登楼赋》的语言艺术 160
《猫虎说》的光辉 164
建设杂文创作的第三梯队——致全国城乡青年的一封信 166
《全国中学校园文学获奖报刊精选诗文赏析》序言 168
《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精评》序言 170
《高考语文阅读题应试指要及速效检测》序言 172
《石画与欣赏》序 174
《教师示范文评析》小序 176
笑对逆境争转机——读李敖《因祸为福说》 177
《水浒“忠义”辩》简评 179
《袁崇焕之死与明末党争》简评 181
《论浮士德精神》简评 183
《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自我追求》简评 185
第三辑 写作探秘 189
中学作文教学正在十字路口上——在1991年全国中学语文联合研讨会上的讲话 189
高考作文趋向及写作训练——在苏鲁豫皖中学语文研讨会上的讲话 195
杂文根本是立意 200
杂文选材重精新 203
杂文褒贬辨 206
画龙点睛文更活——杂文结构之标题 208
引人入胜,余味无穷——杂文的开头和结尾 211
杂文的语言艺术 214
杂文之味 219
新杂文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识 223
杂文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点——在全国高校写作教师进修班上的报告 226
杂文的情趣与理趣 233
杂文和思想评论的比较 238
抒情诗的“情” 244
学习毛主席诗词札记 248
选材与立意——中国教育电视语文课讲播稿 252
以一目尽传精神——谈标题 260
阿Q的帽子和葛朗台的领带——谈细节描写 263
棋妙子无多——谈精炼 265
“一字千金”与“一字千斤” 267
看“五百罗汉”引起的对话——谈艺术的独创性 269
相反相成的艺术表现法 272
写作艺术中的幽默美 274
第四辑 诗词言志 279
“爱情”在什么地方 279
有条道路弯曲又漫长 280
清洁工 281
三峡聚首行 282
六十六岁抒怀 283
武汉情思 285
傲冰霜(天望兄赠冬泳照有感) 286
沉思(二首) 287
北戴河履痕 288
长相思 同窗赴武汉大学聚会 289
相见欢 重上珞珈山 290
阮郎归 珞珈山回首 291
附录 292
一、邓黔生主要著、编书目 292
二、教育界、文学界对邓黔生专著《杂文创作概论》评价文章选辑 294
1.杂文是个大世界 294
2.努力超越原有的杂文理论 297
3.充分体现杂文创作的特点 299
4.杂文理论研究的新收获 302
5.其他有关评论摘抄 305
三、《书刊导报》对邓黔生主编的《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评价 307
后记 310